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北电中戏的差生们,毕业都去哪了?,欢迎阅读。
" 导演,我觉得我刚才倒下的姿势不够纠结,请允许我再来一次,我会拿出百分百的状态,争取做到深刻而不深沉,平淡而不平庸,演好这具死尸。"
这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的一段经典台词。
他在电影里扮演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死尸,尽管只是一个龙套,却依旧在揣摩这个 " 角色 " 的内涵,力求达到完美。
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表达自己对小角色的看法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职业既光鲜亮丽,又充满无奈和卑微,那大概就是 " 演员 " 了。
在演艺圈中,那些走进大众视野的演员,通常极其夺目,无论走到商场、地铁,随处都能看到他们的代言;电视、媒体、互联网也被他们的身影占据。
但与此同时,大众却忽略了名气金字塔的底端,更多的是那些一辈子只能为大明星充当背景板的 "108 线小演员 "。
他们没有运气、资源,等待他们的未来,用 " 前途未卜 " 一词即可概括。
演员的诞生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踏入演员行业最直接的途径仍是" 科举 "。
大众认知里,只要跻身考入北电、中戏、中传等国内顶尖传媒学府,就有半只脚踏进了娱乐圈。
图源:图虫创意
2020 年北电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表演学院报考人数高达 9693 人次,相比 2019 年增长 13.69%。
2020 年表演学院的报录比为 194:1,这就意味着,考生必须要在两百个人中脱颖而出,才有杀进决赛的可能。
然而同擂台的这二百人还不仅仅只有 " 素人 "。
素人要和已经在荧屏露过脸的 " 明星选手 " 同台竞争,顶尖表演学府的学位可谓是一位难求。
2020 年,TF boys 队长王俊凯出现在了北电表演系考试现场。
转眼到 2021 艺考季,时代少年团的小爱豆丁程鑫也参加了考试。
在《演员请就位》上初露锋芒的他,最终斩获专业排名第 52 名。
中戏话剧专业双料第一的易烊千玺所在的班级,就有含他在内的三位 " 已出道 " 艺人。
图源微博
考试当天被包围的吴磊
艺考现场也成了爱豆们的 " 第二舞台 "
在 " 明星 " 的角逐中,依然展现着 " 有人欢喜有人忧 "。
曾刷爆社交网络,连续三年高考失败的段奥娟,冲击多所院校却仅斩获南艺的奥运女孩林妙可 ......艺考的内卷,同样波及着 " 上流阶级 "。
尽管竞争如此艰难,艺考这条路仍背负着很多歧视。
在很多人眼中,艺考生有几大特点:成绩差、家里有钱、想走捷径上好大学。
近几年,国家出台的政策提高了高考文化课的门槛,2020 年艺考报名人数达到 117 万,但最终录取率比本科还低。
图源:微博话题
以中央戏剧学院为例,2017 年到 2019 年报考人次分别为:3 万余人、5 万余人、近 7 万人,这几乎是成倍数增长,但是最终录取人数却没有太大的改变。
中戏歌剧专业每年约五千人报名,最终只录取 25 人,录取率仅为 0.44%。这数字显示艺考非但不是升学的快速通道,反而是残酷无情的斗兽场。
那么对于在厮杀中过关斩将、打败明星、" 文武兼修 " 的素人幸运儿,我们是不是该说一句:" 恭喜,成名在望 " 呢?
恐怕不尽然。
" 差生 " 们,都去哪里了?
有位艺人经纪人曾道出现状:" 考上北电、中戏,只能说明你是这个学院的学生,连个准演员都不是。"
在 " 新生表演考生如何如何光彩夺目 " 的 A 面信息背后,互联网的汪洋中,随手可以打捞的还有应届生们的呼救和焦虑。
准北电在校生的就业焦虑 / 知乎
表演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很严重,对他们来说,就业大概比考学校还难,能够继续在艺术领網域发展的更是凤毛麟角。
《2019 年北影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指出,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91.29%。看起来数据可观,但暗藏玄机。
业内人士表示,演员的就业与失业,并非以有无部門录用来统计。有的演员签了经纪公司,就算作 " 就业 ",但是" 就业 " 容易,开工难。
行业内的惯例是,一个职业演员,一年至少要有六个月时间正常拍戏,才算是正常就业。
但 2018 年影视寒冬的开始,让不少看似已经就业的演员,瞬间就陷入了失业的窘境。
到了 2022 年,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 " 其他 "/ 图源:2021-2022 学年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央电视台的一项调查显示,艺术专业毕业生跨行概率大约是 70%。
社会能够設定的和艺术相关的岗位很少。不少人干脆彻底转行,考个公务员、入伍 ......
就业尚且困难,成为大红大紫的明星更是遥不可及的目标,想要一举成为中国知名明星,几率只有 0.003%。
图源:《我是路人甲》
即便是在诞生了章子怡、袁泉等明星的中戏表演系 96 级明星班里,16 位毕业生截止现在,也有超过半数还未走红。
大部分 108 线小演员们,能做的就是 " 刨组 " 和跑龙套。
所谓 " 刨组 ",形容的是很多小演员找到剧组驻扎的地方,前去递简历,寻找演戏的机会。
找到演戏的机会,每个月能拿到的工资也不过五千出头,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生活,实在是捉襟见肘,堪称" 底层影视民工 "。
北京有一间非常有名的 " 刨组 " 酒店,叫做 " 飘 home",这是一家类似如家的快捷酒店,这里的每个房间都驻扎一个剧组,可以给小演员投简历和面试的机会。
图源微博
在被称为 " 业内好莱坞 " 的横店,每天大约有三万名群众演员等待导演的挑选,除却 " 王宝强式 " 的草根,也包括没背景人脉的专业院校毕业生。
他们蹲在垃圾桶上吃便當、连续工作 25 个小时、35 度大太阳下穿貂站一整天、拿着寥寥无几的工资 ......
在肉眼可见的生存现状外,还有另一层被隐藏的真实,即 "108 线们 " 的心理状态。
一些相关报道展现了表演班红人们的 " 糊咖 " 同学的视角。
如早期因《悲伤逆流成河》大红的任敏,在同班同学眼中就是率先领跑赛道的选手。在校时就接戏不断,难免会遭遇眼红和羡慕。
尽管近期因为作品遭遇争议,依旧是无数人羡慕的对象。
《悲伤逆流成河》剧照
" 她能红,我为什么不行?"
面对这种眼皮下的超车和飞升,难免会在心中自我拷问,然后暗自加劲,但现实抛给他们的只有网剧落选、经纪公司的懈怠、以及无尽的无戏约、空窗期。
与知名演员的一次合作,即使最终同样难逃成为背景板,甚至成片后被全段删戏,也成了 "108 线 " 们演绎生涯的高光时刻。
金字塔尖的任敏和优等生们,以及这座塔的阴影中无数看不见的他们,一起构成了演员世界的互文与回声。
不成名,又如何?
" 表演专业课学的是声、台、形、表,选修课是艺术概论、世界电影史和艺术概论,没有你以为的《如何成为明星》和《名人的自我修养》。"
面对 " 北电中戏毕业没戏可拍的孩子都去哪了?" 的问题,一位匿名网友这样回答。
我们可以将它看成一句为 "108 线 " 的发声,或者说,一次反击。
说白了,演员也就是千百种职业中的一种,演艺圈归其本质也只是一个以表演为追求的个体的职场。
李现在《非常静距离》讲述未成名前经历
" 演员 " 这个职业本身并没有自带光环,光环是资本、资源、观众的喜爱、抛头露面的虚荣、诱人的片酬等所有伴随职业应运而生的附加价值共同塑造的。
所有内在与外在因素的相加,才有了 " 明星演员 " 的诞生。
然而," 明星演员 " 如周星驰在名气传遍大江南北之前,也已经跑了八年龙套,为各位重量級人物当了无数次配角,也受到过无数嘲讽和冷漠对待。
他曾在片场拿一份便當都要小心翼翼,被场务辱骂 " 你是一坨屎 ",还必须保持低眉顺眼,不敢顶嘴。
但正如他所说:" 即便只是一个小角色,也要花心思去演。"
小演员没有成名前不光要面临薪酬低的困境,还要做好心理准备,即自己可能永远只是个龙套,永远只能处于娱乐圈最底层,无法翻身。
每年考入北电、中戏,或者蛰伏在横店的人无数,有很多人还未等到获得重要角色那一天就已经中途退出;有人坚守了一辈子,演了一辈子龙套,最终也未等到 " 戈多 "。
对于 " 演员 " 来说,这个职业有太多不确定性。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在终于将视线投射到吊车尾演员的去向之后,或许会对这个浮华的娱乐圈有了另一个角度的了解,抑或渗透浮华瞥见演艺圈背后的困局。
《名人的自我修养》这本书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就 " 演员的自我修养 " 这个主题而言,无论是对戏中的表演者、戏外的从业者、还是看戏的观众们,或许都会有全新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