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国内试管婴儿成功率不比国外差” 对话辅助生殖专家:胚胎培养是概率提升关键,欢迎阅读。
7 月 25 日是世界胚胎学家日,45 年前的今天,世界上第一个 " 试管婴儿 " 路易丝 · 布朗诞生,此后辅助生殖技术很快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分享、应用和不断改进。
正因为这样,辅助生殖科的医生通常被称为现代版的 " 送子观音 "。根据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团队的全国生殖健康流行病学最新调查分析结果,2007 年至 2020 年间,我国不孕发病率已从 12% 升至 18%,每年约有 30 万名试管婴儿诞生。
每对做试管婴儿的夫妻成功后,都感觉自己翻过了人生中最难爬的一座大山。但即使到今天,试管婴儿也不是 100% 成功。数据显示,当前全球辅助生殖活产率不足 40%,一名成功的试管婴儿出生通常需要经过 2 到 3 个培育周期。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话多位辅助生殖领網域的医学专家,探讨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与哪些要素有关,以及是否可以攻克这些难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中人物与本文内容无关)
国内技术不比国外差
对于大部分不孕不育的夫妻来说,辅助生殖成了最大的希望。据《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期刊数据,我国约 52% 的不孕不育夫妇依靠辅助生殖技术解决生殖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一个试管婴儿周期大约 1~3 个月。目前,试管婴儿在中国整体上属于低成功率的医疗行为,一般患者需要做 1~4 个 " 试管婴儿周期 " 才能成功生子。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俗称 " 三代 " 试管婴儿)一个周期的价格大约 6 万元。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内市场,试管婴儿的平均周期为 2.5 次每人才能成功,总体花费超过 5 万元。
近日,国家卫健委更新《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設定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名单》(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共 559 家医疗机构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作为衡量辅助生殖的核心指标,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的成功率是大家在选择医疗机构时最关切的问题。
" 发展到现在已经不觉得(辅助生殖)难了,全世界的水平都已经接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主任方丛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现在辅助生殖的技术已经是普遍公开的技术,没有哪个国家有神秘妙方或者绝世神功,国内的试管婴儿各方面比国外并不差,像产前的诊断,植入前的诊断都很好,国内很多公立医院的成功率并不比国外差甚至超过国外水平。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金喆 摄
方丛表示,在使用同样药物的情况下,各国的技术基本趋于接近,只要做好质量管理,成功率都相对稳定。女性的卵子质量与年龄有很大关系,所以也会直接影响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就她所在医院的数据来说,35 岁以下一次性成功率约为 60%,40 岁以上成功率显著偏低,这一数据与自然怀孕的比例差不多。
据中华医学会生殖学会数据,2017 年国内夫精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分别为 26.46% 和 22.89%,常规 IVF(体外受精)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分别为 53.45% 和 43.55%。
胚胎培养是成功率提升的关键
在三胎政策放开、医保支付迎来 " 破冰 " 等利好的催化下,如何尽可能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是辅助生殖领網域的临床专家以及相关企业在持续探索和努力突破的命题。
在自然受孕方式下,胚胎处于一个无光、恒温、恒湿、低氧的环境,在母体保护下生长发育。到了试管婴儿培育过程中,胚胎培养、体外受精的胚胎实验室就起到了替代母体的作用,实验室条件对胚胎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如果能足够接近真实的子宫环境,则等于提供了一个接近自然的受精环境。
方丛说,恒温恒湿的胚胎培养箱模拟的是子宫,胚胎培养液则是模拟输卵管和子宫内的体液。胚胎一般在体外培育 3-6 天,胚胎发育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通常临床会在特定的、间隔的时间点来观察胚胎,根据胚胎形态和发育特点对胚胎进行评级、筛选。
几乎与中国的试管婴儿发展同步,方丛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年的技术进步,这与胚胎培养液、胚胎培养箱的进步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培养液的技术迭代,是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关键。她还记得 25 年前刚开始做胚胎培养时,胚胎培养液还需要亲自手工配制,后来逐渐有了半成品和成型的商品。
7 月初,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与生殖研究所黄国宁教授,也在向记者提起当年的 " 拓荒史 "。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最早的培养液由各个辅助生殖实验室医生们自己以严格的条件配置。随后,培养液很快进入商品化阶段,医生们最开始接触的是进口产品。
蛋壳研究院研报显示,从市场份额来看,95% 的辅助生殖高值耗材、80% 的辅助生殖药品由国外品牌占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内胚胎培养液市场一直由 VitroLife、Cook、Life Global 和 SAGE 等国外品牌主导,其中 Cook 在国内所售胚胎培养液其实授权自 BMX 公司。今年 6 月贝康医疗完成对 BMX 的并购,将后者的第三代全品系培养液带入中国。
近五年,国产厂家也在不断向胚胎营养液渗透。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韦拓生物、艾伟孚、艾尔斯、东蕴医疗等均有部分培养液产品获批。方丛表示,目前这部分还是以进口品牌为主,国产品牌逐渐地会应用到临床。鉴于此前出现过进口培养液断货的情况,期待有好的国产品牌体系出现。
与此同时,胚胎培养箱也在 " 与时俱进 "。方丛说,以前是把胚胎从培养箱里取出来观察,24 小时一次、48 小时一次," 这就像冬天睡觉,有人时不时来掀一下被子看一下,总会打扰到睡觉的人 "。现在,一些胚胎已经不会有 " 冬天掀被子 " 的感觉了,可以在无时差培养箱里有一个稳定的条件下发育,直到移植或冷冻。与传统培养箱比,无时差培养箱可以提供详细的时差成像影像,能记录胚胎完整的发育细节。
据她观察,现在大部分机构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还是选择用传统的胚胎培养箱。但已经有很多临床研究,在对比两种培养箱的技术差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冯播为第一作者、发表于 2022 年第 11 月《中国性科学》的论文提到:与传统培养方式相比,Time-lapse(时差)培养可以提供更为稳定的培养环境,从而获得更多的可用胚胎和囊胚;同时 Time-lapse 提供的胚胎形态学动力学参数对胚胎的种植潜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但方丛也很客观地说,随着目前胚胎培养液、培养箱等外部支撑的条件越来越接近母体,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不太可能有跨越式增长了," 胚胎着床成功率是有天花板的,自然怀孕也是 "。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