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于正首部短剧折戟,再次为“长入短”敲响警钟,欢迎阅读。
文 | 犀牛娱乐,作者|沈婉婷,编辑|朴芳
上线 5 天后,于正首部短剧《吉天照》" 折戟 " 的命运基本已成定局。
自 2 月 8 日在红果短剧 APP 全集上线后,平台就把该剧排在推荐页的首位,可谓是给足了其面子。奈何《吉天照》自己不争气,截至目前在红果站内的热度为 1200 万 +,而同期上线的新剧热度动辄 2000 万甚至 4000 万,红果短剧的推荐榜上更是不见《吉天照》的踪影。
如今再回想起于正在这部短剧筹备初期放出的 " 豪言壮语 ",不免觉得有些讽刺;而《吉天照》的落差表现,也再次映射出长剧人入局短剧赛道后的水土不服。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档期之 " 锅 "?
早在年前,于正就高调官宣《吉天照》将于春节档上线红果短剧,将观众的期待值拉满。然而整个春节期间,观众都没能等来这部短剧的露面;直到假期结束后的第四天,其悄无声息地在红果空降,也难怪有网友戏称 " 于妈是不是怂了 "。
试想一下,若是《吉天照》真的如期在春节档上线,市场效果会不会比现在要好?犀牛君认为,大概率不会。
回顾今年春节档以来整个影视行业的表现,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都不如隔壁电影市场的一部《哪吒 2》所赚的吆喝多,尽管电影和剧集领網域的閱聽人群体不尽相同,但用户的注意力终究是有限的,当市场的天平已经明显倾斜至一端,那么另一端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此消彼长的道理放在哪里都是相通的。
因此,即便《吉天照》在春节这个黄金时间段播出,也不太会有可能改写 " 雷声大雨点小 " 的结局,甚至会由于竞品太多而面临更遭的境遇。
事实上,短剧市场在最近的 " 后春节档 " 反而迎来了一个小高潮,根据多方数据可看到,短剧大盘从春节档中后期开始至今呈现不降反升的趋势,尤其是红果的另一部短剧《好一个乖乖女》自大年初六上线后热度一路飙升,目前站内热度已达 7034 万,# 短剧 上瘾 # 等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高位,男主角柯淳也凭借此剧迅速出圈,涨粉量、讨论度都直线上升。
可见春节档期对于短剧热度的加成并不显著,相反,某种程度上,相较于大型节假日,日常生活的碎片化时间或许更契合短剧的消费习惯。按照这个逻辑,选在春节档结束之后上线或许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只不过《吉天照》的 " 明智 " 并没有奏效,也不排除是观众对其未能如约上线的报复性反噬。
可总而言之,档期的调整与《吉天照》的 " 扑街 " 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长短之间的 " 壁 "
虽然于正在业界的名声褒贬不一,但客观来说他确确实实为剧集行业留下过一些代表作,如《延禧攻略》《墨雨云间》等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而这些作品的出圈或多或少也离不开于正不遗余力的营销造势。
这次试水的首部短剧也不例外,在去年 10 月正式开拍前,于正就透露在筹备《吉天照》,并将其故事吹到 " 极点 ",此后多次发微博为其发声宣传,从公布开机时间到官宣主演阵容,再到上线后的安利,每次都能登上热搜吸引眼球。
遗憾的是,这些在长剧领網域屡试不爽的宣发方式放在短剧端似乎并不管用,比起社交平台上的热搜话题,短剧閱聽人更倾向于通过平台算法、朋友推荐等方式发现优质短剧,并且更注重在短时间内获得强烈的爽感。
很显然,在长剧中深谙爽感套路的于正到短剧这边吃了 " 瘪 "。
众所周知,一部引人入胜的短剧必须具备的特质就是用最快的节奏、最强的情节在最短的时间内勾起观众继续追下去的欲望。
而《吉天照》看似融合了重生、复仇等吸睛元素,并试图用快节奏的剪辑让剧情显得紧凑,却因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让观众在频繁的场景切换和人物出场中迷失了方向。
该剧主要围绕身负血海深仇的女主展开,讲述其从底层丫鬟逆袭成为大女主的励志复仇故事,这类设定本身在短剧领網域颇为吃香,却由于剧中角色数量繁多且妆容类似而模糊了主角身份,以至于许多观众看完之后还 " 分不清哪个是女主 "。
同时,《吉天照》在剧情钩子的打点设计上也显得较为 " 稚嫩 ",每集的结尾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反转和惊喜,难以让观众有持续追下去的动力,更不用说从中获取到即时的爽感。如该剧前三集花了大量篇幅交代故事背景,错失了吊起观众胃口的最佳时机,而后的剧情也总离 " 爽 " 差点意思。
如此看来,初入短剧赛道的于正也终究没能放下长剧人的那套惯性思维,未能充分考虑到短剧閱聽人的喜好和需求,长短之间创作理念的差异尚需慢慢调整。
精品化不该流于表面
于正短剧首秀的失利在行业中并不是孤例。近两年来随着短剧市场的火热,许多长剧创作者和制作公司打着 " 短剧精品化 " 的旗号纷纷入场,但现实是他们打造的短剧大多数都反响平平,鲜少有爆款出现。
除了閱聽人定位和创作理念的碰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长剧从业者一开始就抱着 " 降维打击 " 的心态入局短剧,将精品化与制作大厂、知名导演、长剧演员等简单挂钩,而非专注于内容品质的打磨。
以《吉天照》为例,纵使其演员阵容强大且据说投资了 800 万,红果短剧评论区中也有不少观众对演员表现、服化道等表示认可,但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上更多的则是关于质感、视效、剧情逻辑等各方面的吐槽。
有网友将该剧的制作总结为 " 五怪 ":配音怪、打光怪、滤镜怪、特效怪、场景怪。如第一集演员的配音口型都没对上,令人出戏;又如画质、滤镜等被指 " 阴间剧 ",等等。
此外,《吉天照》中加入的神秘的法术、超自然的力量等奇幻元素有时与现实逻辑产生冲突,使得某些剧情变得混乱和不合理,也让观众感到迷茫和困惑。如 " 天庭审案 " 的情节,既想营造奇幻感,又自称改编自真实故事,矛盾的设定让剧情逻辑显得支离破碎。
以上种种都在印证,由短入长难,由长入短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短剧精品化 " 喊了那么久,于正们下次做短剧之前最好先好好摸清楚短剧市场的个中门道,认识到这一点,这次《吉天照》交的学费也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