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这份工作小技能与经验合集,送给刚刚踏入职场的你,欢迎阅读。
又到了毕业的月份。
对大部分学生朋友来说,六月意味着即将到来的假期,有更多时间恢复精力;而对毕业生来说,这个月经历的是人生状态的巨大转变。从学校踏入职场,背后不光是「独立生活」「自食其力」这些听上去就让人干劲满满的改变。无论生活规律、时间分配,还是身心健康、生活方式,都会发生些猝不及防的变化。在应对时,每个人也会面临或多或少的探索与挣扎,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转换都是痛苦且困难的。
刚为结束高考的朋友们展望了未来,这次,我们将少数派大家分享过的职场生活经验做了整合,希望能从职场小技能、生活工作平衡、重整单人生活三个方向,给各位工作新人一些启发。
这些工具与技能,帮你工作轻松些
「专业课学到的知识到底能不能完整地运用在工作中」这样的问题年年天天都在讨论,它的答案也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相比之下,常常是那些更泛用的技能会更明确地用于工作。有一些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有所接触,只是需要化用之前的经验,让它们融入新的范式即可,比如幻灯展示、制表、清单制作,以及一些能与这些技能配合的进阶技巧。
做一份讲得清楚的幻灯片
大学中,幻灯演示,或者说 presentation,差不多就伴随了我们整个学习历程。上学期间做这些,可能是为了小组作业、组会,或者学术会议、毕业答辩。到了工作场合,这套方法就要被用于介绍工作、项目等。
虽然内容不同,但一份好的幻灯片无论什么主题,都会在逻辑性、准确性、节奏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搭配上口头的介绍,观众可以在听完报告之后,听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有脉络、有铺垫,精准但不无趣。
Kostya 在自己的文章中介绍了自己课堂展示的制作套路。虽然在最终成品与展示的要求有些微不同,但他整体的制作流程与思路十分清晰。整个制作流程分为确定目的、素材收集、大纲写作、考虑如何使用辅助、练习等几个大方面,每一块都有详细的心得介绍。
如果你在学校时就不擅长在演示时表达清楚自己,不如用这篇文章从头梳理自己的制作流程,看看是哪一部分的能力有所欠缺。
而如果你更希望看到工作实践中,什么样的幻灯片才算优质,Aha 大胖 的这篇文章用 USPS 美国邮政在 2010 年战略规划中,来自 BCG 与麦肯锡两家顶级咨询公司制作的幻灯片做了分析与展示。作者不只提供了制作幻灯片需要考虑的内容的总结,还介绍了一些准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小技巧。
如果你对自己制作幻灯片的功力实在太没信心,想从头学起,也可以考虑购入艾伦习字与少数派合作出品的付费视频图文教程《生产力超频:科学做好 PPT 的三个步骤》,从概念到实操一步步完成学习。
做一份可读性更好的表格
表格制作,更准确地说,「使用 Excel」,算得上是一项上下限差距大得离奇的技能。人人都会用,但并不是人人都用得好。一份表格不一定要做得美观高级,但至少要在工作范围内做得干净整洁、易读易懂。
会飞的三羊店长就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把简历上写的「熟练使用 Excel」练得名副其实的过程中,她总结出了用好 Excel 背后所需的「工作底稿意识」,以及应当怎么在实操中把这种意识展现在 Excel 表格里。如果你是一个对数字没什么敏感度,又被迫要使用这个功能繁多、入口复杂的軟體办公的人,这篇文章中讲到的细节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用清单帮助自己厘清工作
在我们的手机里,「日历」和「待办事项」可能是最让人摸不清头腦的应用。它们界面过于简单,太高的自由度反而会让想用上它们的人无所适从。
面对工作中大大小小的杂事散事,怎样将它们统合,变成一张张条理清晰的清单,用来辅助我们的工作生活,是一个值得研究,也需要研究的问题。
《PPT 炼成记》作者曹将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对清单的理解。在他的理解中,「清单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方式。」他从执行清单和检查清单两大类入手,以自己和朋友们的生活与工作清单作为示例,分析了它们的特点与使用方法,并给出了自己对清单创建的建议。
善用一些进阶功能,减少重复工作
最后,我们用一个例子聊聊进阶技巧。工作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重复内容,审核修改、月度报告,许多需要批量处理文本的场景避无可避。此时,「正则表达式」这样的工具就成了轻量便捷的解决方案。
在 SanKo 的这篇文章中,它用几个简单的例子讲解了正则表达式如何让各种工具施展出更多的潜能。比如使用 VSCode 批量查找替换,让 Everything 的搜索更快捷,让快捷指令更「聪明」。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本质都是依靠比人眼更认规则的机器自动化替代手动筛选处理,在工作中善用工具,事半功倍。
参考这些好习惯,让你的工作之路少点困惑
除了技术与操作上的方法与技巧,从学生转换到工作党后,与人交流交往、时间到空间的生活惯例、对自我的评估体系,都会发生一定的转变。没有了分数分明标准统一的考试与答辩,如何确定自己的进步,怎样认识自己的价值,都需要重新探索与尝试。
James_Tu 在《工作十年,这些个人管理习惯让我受益良多》中,总结了自己工作十年之后,感受到的最有意义的工作习惯。他从主动沟通、工作逻辑、自我管理三个方面阐述,分享了让自己从低落时刻中走出来的改变,以身体力行的努力提升了自己在职场的能力。文章还以例子介绍了基础但实用的檔案管理、任务管理、汇报方法与体系思维,很有参考借鉴的价值。
与处于传统行业的前者不同,啊桂酱 AGuiJ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总结了自己工作 8 年时的个人管理方案。他认为,个人管理也是项目管理的一种,而它也是每个人最独一无二的项目。能让项目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就是让项目走向成功的过程。文章从工作的经验下手,套用到自己的生活管理,以工具为例,介绍了自己的方案与设计思路。如果你想厘清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不妨参考他的经验。
最后,则是人脉关系。即使是游离在办公室政治之外的打工人,能和相关方有比较融洽的人际关系,工作与交流都会容易很多。因为信任就是由交流得来,有了这一层信任,表述与诉求就更容易让对方理解,如果有了机遇与挑战,这层信任也能带来更多的机会。
在 James_Tu 的《社交未必是辛苦的:聊聊我眼中的「人脉管理」》中,他从客户、同事与朋友三个方向讲述了自己处理维护人际关系、维持人脉的方法论,并给出了一些互动中的实用建议。如果你是一个不善于与人交流,或是不知道如何处理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的人,也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平衡工作与生活,让自己不被工作淹没
听惯了各类内卷之王的故事,刚刚进入职场的朋友可能很容易就被初来的成就感冲昏头腦,觉得人人都能把工作当成唯一爱好,投身其中无法自拔。可到了一定时间后,个人生活的缺失还是会让大部分人返过头来感到空虚。
生活并非只有工作,工资给得再高,也不能把自己的生活与爱好置之不理。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就是踏入职场后最容易被忽略,也偏偏最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一项准备。
「明天可以退休吗?」「地球什么时候爆炸?」这些就是工作三年的 Ankisan 时不时问自己的问题。工作的新鲜感褪去后,留给职场人的只有精力与时间的空虚,自我生活不知不觉地就给无休无止的工作让了步。文章记录了作者工作三年发生的心态变化与寻求改变的心路历程。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反思与规划,并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小建议,帮助你从工作中抽身,重新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控制。
相信有不少人在实习期,或是在学校准备毕业那段兵荒马乱般的日子里,就体会到了生活失控的麻烦。而要「找回生活」,常常也不是一句话、一次新尝试就能做到的。它的背后是一系列生活习惯的修正,而且常常伴随着另一个问题:工作将精力消耗殆尽,「要做」人人都知道,可如何「有力气做」,光靠「毅力」还是不够的。
在一柳繁的《下班之后时间宝贵,直接开摆实在浪费:我的精力管理与自我提升探索》里,她分享的就是经由多次调整与试验下来,最有效的几样在下班后提高精力的方法。它们从睡眠、饮食、生活方案等方面下手,提供了能够提高有效精力的方法。疲惫是种必然,但如何让有限精力不浪费在工作后无谓的过度消耗,留给真正的生活,就是我们达到平衡的基石。
而如果你有自己明确的业余追求与目标,平衡全职与兼职,或是平衡本职与爱好,做到两者兼修,也是需要一定努力的。ElijahLee 在《工作之后,我是如何平衡全职和兼职工作的?》中提供了一份思路。爱好是宝贵的,无论是否到了兼职的程度,能找到一项生活爱好难能可贵,为工作完全抛却实在可惜。这篇文章从时间管理、对抗拖延、规律生活三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在本职与兼职工作之间周旋的方法,并强调了过度工作对生活本身的危害。如果你希望在步入职场后,还每天保持自己对爱好的输出,他的经历或许能给你答案。
除此之外,如果你准备踏上前往职场的道路,正在寻找心仪的工作,或是寻找自己的第一个独立住所,我们也有相关内容可供参考:
工作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工作中找不到自我的价值、丢失本心。无论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价值,还是单纯为了生计,职场都是一次历练与蜕变,这场旅程一定会让你获得比预想更丰富的体会。祝你在工作的道路上行得稳,走得顺,别忘了回来少数派,分享你的工作心得,帮更多人过好职场生活。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軟體,少数派为你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