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上市后只想分钱”,烘焙第一股死在了高层内斗中,欢迎阅读。
潮水退去,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2025 年初,上海的街头依旧笼罩在冬日的寒意中,但 " 烘焙第一股 " 克莉丝汀,可能再也无法等到春天的来临。
近日,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这家由台湾人在上海创立的知名糕点品牌——新增了一则破产审查案件。历经 32 年的辉煌与波折,克莉丝汀最终未能逃脱市场的残酷洗礼,将走向破产。据悉,该公司不仅无法兑付消费者手中的卡券,涉及金额高达 2.5 亿元,还拖欠了供应商货款和员工薪酬,总额约 5700 万元。这一系列财务危机,无疑加速了其走向破产的步伐。
事实上,克莉丝汀的衰落早有预兆。早在去年 12 月,公司就发布公告称,香港联交所决定维持撤销其上市地位的决定。12 月 27 日,克莉丝汀正式被摘牌,结束了其在资本市场的旅程。这一消息无疑是对这家老牌烘焙企业的沉重打击。
克莉丝汀的故事始于 1993 年,作为最早一批外资投资的中式烘焙店,它曾经在长三角地区拥有超过千家门店,风头无两。2012 年,正值公司成立 20 周年之际,克莉丝汀成功登陆港交所,被誉为 " 烘焙第一股 "。上市初期,公司股价一度冲高至 1.7 港元 / 股,市值突破 20 亿港元,可谓风光无限。然而,好景不长,克莉丝汀的股价自那以后便一路下滑,最终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死于高层内斗
1992 年,台湾商人罗田安在上海创立了克莉丝汀,开启了一段烘焙行业的传奇故事。凭借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嗅觉,克莉丝汀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大陆烘焙市场的领军者。短短数年间,它不仅构建了庞大的连锁门店网络,还将业务拓展至咖啡、茶饮等多个领網域,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的餐饮帝国。2012 年,克莉丝汀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市值一度突破 20 亿港元,成为烘焙行业的标杆企业,风光无限。
然而,辉煌的背后暗藏危机。自 2015 年起,克莉丝汀的经营状况开始急转直下。公司内部管理问题频发,供应链混乱、成本失控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与此同时,烘焙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口味和消费习惯也在快速变化。遗憾的是,克莉丝汀未能及时调整战略,依然固守传统的产品线和营销模式,错失了拥抱新消费趋势的机会。尤其是在电商和外卖平台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克莉丝汀对新渠道的重视不足,导致其市场份额被新兴品牌不断蚕食。
更令人唏嘘的是,克莉丝汀的内部纷争愈演愈烈,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创始人罗田安与现任董事会之间的矛盾不断更新,双方围绕资金使用、管理层决策和股东权益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罗田安公开质疑公司 2022 年 6 月配股所得资金的去向,认为这些资金并未用于公司正常运营,而是被转移至其他账户。他甚至计划向港交所举报,要求彻查此事。
对此,克莉丝汀董事会迅速回应,否认了罗田安的指控,并承诺公开物业出售情况以证明资金用途。执行董事朱永宁强调,公司资金紧张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而非资金滥用。他还指出,罗田安的指控毫无依据,并称配股资金已全部用于维持公司运营。然而,这并非双方首次交锋。早在 2017 年,罗田安就因股东罢免而失去公司控制权,此后多次试图重掌大权却屡屡受挫。2020 年,罗田安还曾实名举报朱永宁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权,导致公司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
朱永宁的背景也成为争议焦点。作为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的硕士,他曾在金融行业深耕 25 年,担任过国泰君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要职。然而,罗田安质疑其缺乏烘焙行业经验,认为他无法带领公司走出困境。这种专业背景与管理能力的错位,进一步加剧了公司内部的信任危机。
随着内斗的持续更新,克莉丝汀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近年来,公司业绩持续亏损,线下门店大规模关闭,甚至依赖股东贷款勉强维持运营。2022 年 12 月,克莉丝汀因拖欠货款、工资等约 5700 万元,银行账户被冻结,旗下所有零售门店被迫暂时关闭。这一系列危机不仅让公司陷入绝境,也让其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似乎在上市后,股东们不再关心主页面包烤得好不好,他们只关心钱该怎么分?
根据资料,从 2017 年到 2019 年,克莉丝汀的 CEO 换了好几任,董事会成员也频繁更替。高管如走马灯般轮换,公司战略朝令夕改,克莉丝汀的管理层陷入了混乱,经营能力大大减弱。
港交所对此事高度关注,已介入调查并表示将依法处理。同时,港交所提醒投资者密切关注克莉丝汀的动态,以规避潜在风险。业内人士指出,内斗已成为克莉丝汀发展的最大障碍。在烘焙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公司内部的不稳定和创新能力匮乏使其举步维艰。如果内斗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克莉丝汀的未来将充满不确定性。
多年未曾盈利,老板卖楼抵债
自 2023 年 4 月 3 日起,公司股票便因财务问题暂停交易,而其门店也陆续关闭,无法正常运营。2024 年 10 月 18 日晚,港交所发布通知,因克莉丝汀未能满足上市复牌条件,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然而,克莉丝汀并未放弃最后一丝希望。根据上市规则,公司有权在 10 月 23 日之前向港交所覆核委员会提出覆核申请。若未提出申请,其上市地位将于 10 月 29 日上午 9 点正式被取消。最终,克莉丝汀在 10 月 23 日提交了复核申请,但最终仍未能改变被退市的命运。
曾经,克莉丝汀在全国拥有超过 1000 家门店,但如今这些门店均已歇业。2012 年 3 月 9 日,克莉丝汀的股价曾达到 1.72 港元,市值高达 17.1 亿港元。然而,停牌时其市值已缩水至 6909.69 万港元,令人唏嘘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2013 年起,克莉丝汀开始出现亏损,此后连续 9 年亏损,再未实现盈利,累计亏损金额超 13 亿元。
如今,搜索 " 克莉丝汀 " 官方公众号,最后一次更新停留在 2022 年 9 月 2 日。而在大众点评网,其门店信息也已无法查询。
克莉丝汀的困境始于 2022 年 7 月,当时公司被曝光上海几乎所有门店暂停营业,待兑付的预付卡券金额超过 2.5 亿元,同时存在拖欠门店房租、员工工资等问题。8 月,公司曾宣布部分门店重新开业,似乎带来了一丝希望。然而,2023 年 3 月 10 日的一则公告再次浇灭了市场的期待:公司现金流紧张,支付店铺租金、供应商货款和员工薪酬出现延误,截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拖欠金额高达人民币 5700 万元。由于拖欠货款,部分供应商已采取法律行动,冻结了公司的银行账户。
克莉丝汀在公告中表示,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集团的运营,自 2022 年 12 月起,公司已关闭旗下所有零售门店。此外,公司执行董事名下的南京千万豪宅也被拍卖,所得款项用于支付员工成本、原材料及租金等开支。
克莉丝汀创始人罗田安曾无奈地向媒体表示:" 很难再开了,希望早日破产清算。" 他还反思道:"2012 年公司上市后,人心膨胀,无人认真经营。股东们整天询问各种投资项目,意见不合后甚至开始倒戈。" 这段经历或许也反映了克莉丝汀从辉煌走向衰败的深层次原因。
中式点心,行业大洗牌
在 2021 年前后,中式点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成为市场上的新宠。以虎头局、墨茉点心局、泸溪河、泽田本家、祥和饽饽铺等为代表的中式糕点品牌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资本的追捧,一跃成为年轻人的 " 新宠 "。
据美团点评发布的《2019 年中国烘焙门店市场报告》统计,彼时中式糕饼的全国门店数量已经突破 5 万家,成为烘焙行业中的第二大细分品类。
这一赛道的火爆,从融资市场的表现中可见一斑。在短短两年间,众多中式烘焙品牌频繁获得融资,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例如," 初代中式点心网红 " 鲍师傅不仅完成了天使轮和股权融资,还在 2021 年传出启动新一轮融资的消息,估值高达 100 亿元;2020 年成立的墨茉点心局迅速完成了 5 轮融资,单店估值超过 1 亿元;以复兴中式糕点为使命的虎头局渣打饼行也相继完成了天使轮和近 5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泽田本家获得了何伯权、天图资本的首轮融资;百年非遗老字号祥禾饽饽铺完成了首轮过亿元融资;而南京的泸溪河也被传获得了美团龙珠的融资,金额高达 4 亿至 8 亿元 ……
与此同时,许多尚未完全爆红但已经小有名气的新中式烘焙品牌,如吴酥生、詹记等,也受到了风险投资机构的重点关注。
具体来看,当时排名靠前的中式点心品牌背后都站着知名的投资机构。例如,墨茉点心局背后有美团龙珠、今日资本、番茄资本、源来资本、元璟资本等;虎头局背后有环球老虎基金、红杉中国、IDG 资本、纪源资本、挑战者资本等;泽田本家背后有天图投资、今日投资等;鲍师傅则获得了天图资本、昆仑资本的投资 ……
不难发现,这些站在风口上的中式烘焙品牌,都得到了资本的大力扶持。在资本的推动下,它们开始迅速扩张,拓店势头迅猛,彼此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然而,当热潮退去,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2023 年,国内烘焙门店的增长率开始下滑。2019 年美团评选出的 TOP100 烘焙商家中,到了 2023 年已有 39 家停止营业,32 家减少了门店数量。
进入 2024 年,烘焙赛道的洗牌进一步加剧。数据显示,我国共有与烘焙相关的企业超过 104 万家,其中 2023 年 1 月至 12 月新增企业 7.3 万余家,与 2022 年同期相比仅增长了 2.6%。从地網域分布来看,广东、山东和江苏的企业数量位居前三,分别达到 11.9 万余家、10 万余家和 7.1 万余家。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27.6% 的企业成立于最近 1 至 5 年,而成立于 5 至 10 年的企业占比为 32.3%。
与此同时,烘焙行业的高端和老牌品牌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遭遇困境。除了老牌面包品牌克莉丝汀的闭店退市,甜甜圈巨头唐恩都乐也黯然退出中国市场。曾经风靡一时的牛角村被曝破产清算,而初代 " 烘焙王者 "85 度 C 在全国多地的门店也纷纷歇业关闭。深圳的高端烘焙品牌昂司蛋糕关闭了全部门店,被誉为 " 法甜界天花板 " 的 LENÔTRE 雷诺特法式西点也关闭了在中国内地的最后一家门店 ……
其中,虎头局的兴衰尤为引人注目。2019 年,虎头局从长沙起步,迅速崭露头角。2021 年至 2022 年初,是虎头局的高光时刻。仅在 2021 年,它就完成了两轮融资,背后站着老虎环球基金、纪源资本、红杉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然而,随着新中式烘焙热潮的退去,虎头局的扩张步伐也逐渐放缓。
2023 年成为虎头局命运的轉捩點。年初,虎头局和泸溪河先后获得融资,但随后虎头局便深陷倒闭、裁员、债务等负面传闻。这一年,虎头局被频繁曝光上海总部人去楼空、全员离职,员工集体维权的消息。尽管虎头局创始人胡亭在 2023 年 3 月出面否认倒闭传闻,并表示正在努力恢复,但到了 4 月,虎头局陆续关停了天猫、抖音、拼多多、得物等线上渠道的旗舰店。最终在 2024 年 1 月,虎头局因无法继续支撑,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式。
如今,克莉丝汀已然成为又一个倒下的烘焙品牌,但恐怕不会是最后一个。至于下一个倒下的品牌会是谁,只能交给时间来揭晓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作者:王涛,编辑:吾人,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