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手机芯片一哥”联发科寻路高端:借道端侧大模型挑战高通王座,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杨玲玲
将 AI 大模型放进手机里,给沉寂多时的手机江湖注入了一池活水。
今年下半年以来,荣耀、华为、小米、OPPO、vivo 等手机厂商争相进入大模型赛道,发布相关手机新品。IDC 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实际零售量已实现同比增长 0.4%,在今年第四季度,出货量有望迎来拐点,这将是近 10 个季度以来的首次反弹。
图源:图虫创意
将 AI 能力视为主要进化方向的芯片设计厂商高通(QCOM.NASDAQ)和联发科(2454.TW)也相继秀肌肉:先是联发科天玑 9300 紧随高通骁龙 8 Gen3 发布,后有骁龙 8 Gen3 高频版信息流出,直指天玑 9300,最近则是骁龙 7 Gen3 与天玑 8300 相继亮相。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0 年第三季度,联发科在手机市场的份额首次超越高通,成为智能手机处理器出货量冠军。此后,连续 12 个季度,联发科延续强劲势头,保持全球手机处理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联发科推出 5G 品牌天玑,产品从 2019 年的天玑 1000 到 2023 年的天玑 9300,不断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不过,相较于苹果的 A 系列、高通的骁龙系列、华为的麒麟系列,联发科的天玑系列并未在旗舰芯片市场激起多大水花。
这是一场硬仗。艾媒咨询 CEO 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要想在高端芯片市场站稳脚跟,除了漂亮的技术参数,还需要品牌心智、生态能力、合作者关系等都同步建立起来,而这些非一日之功。
12 月 8 日,针对旗舰级产品天玑 9300 以及冲击高端市场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联系联发科方面进行采访,截至发稿前未获具体答复。
高端市场龙虎斗
在旗舰手机芯片的角斗场中,高通与联发科是最受外界关注的两大选手。
10 月举办的 2023 骁龙峰会上,高通发布了第三代骁龙 8 移动平台。作为首个专为生成式 AI 打造的移动平台,该平台支持终端侧运行 100 亿参数的模型,面向 70 亿参数大语言模型每秒生成高达 20 个 token,用时不到一秒就可以在终端侧通过 Stable Diffusion 生成图片。
时隔不到半月,联发科紧随其后推出了生成式 AI 移动芯片天玑 9300,搭载全新第七代 APU 790 的 AI 性能引擎,可以支持终端运行 10 亿、70 亿、130 亿、至高 330 亿参数的 AI 大语言模型, 1 秒内就能文生词、文生图。
两大芯片设计厂商前后脚推出旗舰产品,贴身肉搏的意味明显。张毅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联发科在中低端向高端突围的过程中,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高通。
" 高通在旗舰市场布局已久,无论是生态的掌控力,还是品牌认可度,都有优势。尽管芯片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但是几乎所有终端厂商在销售产品时,都会告诉消费者它用的芯片是哪个品牌。" 张毅说道。
图源:图虫创意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最近三年,虽然联发科在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率第一,但其产品以中低端为主,毛利率偏低,对比财报来看,高通第三季度的毛利率约为 55.1%,联发科毛利率水平为 47.4%。
联发科 CFO 顾大为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2023 年旗舰芯片的收入贡献可观,在 10 亿美元左右。明年也将是旗舰产品强劲增长的一年。
高通 CFO Akash Palkhiwala 亦在财报电话会上称,考虑到新一代产品的更新力度,尤其是生成式 AI(人工智能)相关能力的提升,预计手机 SoC(系统级芯片)均价增幅有望维持过去三年的轨迹,即每年每代产品增加约 10%。
市场占有率第一,产品参数与高通旗舰不分伯仲,不过,联发科冲击高端旗舰市场依旧面临不小的挑战。
联发科商海沉浮
回顾联发科的发展史,从 CD-ROM 芯片起家,在 DVD、TV、手机芯片各路辗转的联发科,其成长历程与国产消费电子的发展走向密切相关。
时间回到 2003 年,已在 DVD 芯片市场站稳脚跟的联发科,又看上了另一块新兴生意——山寨手机。联发科推出的第一款单芯片手机解决方案,让手机的生产门槛和成本大幅降低,在深圳催生了无数小规模手机厂商。
2007 年,发改委和工信部取消了手机生产的核准制,联发科借机拿下内地手机芯片市场 90% 的份额,打造出草莽时代的市场份额神话,也因此被冠以 " 山寨手机之父 " 称号。
在山寨机和功能机横行的时代,联发科几乎没有敌手。即便在智能机流行之后,这家老牌芯片设计企业也没有错过商机。
2012 年,无论是双核处理器 MT6577,还是四核处理器 MT6589,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当时的行业风向,并帮助联发科成功站稳智能机低端市场。
一连串的成功,同样激发了联发科向高端市场进击的信心。2015 年,联发科推出定位高端的 Helio X 系列,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试图摆脱 " 山寨手机之父 " 称谓,但结果并不如意。
相较于当时的竞争对手,Helio X 系列的配置并不占优势,大多手机厂商都选择将它搭载在中低端机型上,之后,尽管联发科拿下了不少手机厂商的订单,但也基本都停留在中低端机型。
直到 5G 时代到来,联发科在 2019 年推出全新的天玑 1000 系列芯片,再次尝试攀登高端市场。这枚芯片配置表现并不差,初上市时也收获了不少手机厂商一把手的站台,但由于同期高通骁龙芯片的表现过于强劲,联发科的高端之战再次铩羽而归。
真正让联发科摸到高端芯片市场大门的是天玑 9000,天玑 9000 为全球首款基于 4nm 工艺制程打造而成的芯片。此后,联发科相继推出 9100、9200、9300 等,充分展示出冲击高端芯片市场的雄心。
图源:联发科官网
在这个过程中,高通也不甘示弱,对联发科发起阻截,骁龙系列几乎成为安卓旗舰机的标配。除此之外,在高端芯片市场上,苹果和三星也加快自研步伐。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苹果计划 2024 年在 iPhone 16 系列上采用台积电代工的 3nm 制程工艺芯片 , 对应苹果的 A18 芯片;2023 年 10 月,三星电子在公开活动中也展示了最新的 Exynos 2400 处理器,有望应用于三星下一代旗舰机型 Galaxy S24 系列。
华为的回归同样为高端芯片市场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对华为自研麒麟处理器的分析报告中提到,高通受到的冲击最大。预计高通在 2024 年对中国手机品牌的 SoC 出货量,将因华为采用新的麒麟处理器而较 2023 年至少减少 5000 – 6000 万颗,而且预计逐年减少。
" 华为在某个价位上会夺回某些份额,而我们的产品组合覆盖旗舰、高端、中端和入门级。" 对于华为的回归,联发科 CEO 蔡力行在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中表示,联发科的产品组合及其性能、功耗、领先工艺以及用户体验,使得客户能够与任何进入市场者进行竞争。
能否借 AI 扳回一城?
随着 " 华米 VO" 等一众手机厂商争相进入大模型赛道,高通和联发科也将 AI 能力视为主要的进化方向。
一名手机厂商高层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大模型技术应该是云侧和端侧相结合。" 端侧大模型对用户理解最深,可以把一些基本的信息互動到云侧,帮助用户在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的同时,把背后的潜藏意识跟云侧大模型沟通,从而平衡端侧和云侧提供的服务。"
当前,AI 大模型接入手机有两种选择:部署在云端,或者部署在端侧。目前来看,厂商部署在端侧的多为数十亿级的轻量大模型,部署在云端的则是千亿级的 AI 大模型。
图源:图虫创意
"AI 能力的提升正在成为手机芯片厂商下一个竞争的方向。"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高端旗舰芯片的竞争格局中,高通凭借其多年的布局优势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占据主导地位。但联发科也在努力提升产品性能和品牌影响力。
在 AI 能力的储备方面,高通从骁龙 8 Gen 1 开始,更为重视芯片的 AI 算力,其中,骁龙 8 Gen 1 的 AI 算力为 9 TOPS(每秒万亿次操作),骁龙 8 Gen 2 的 AI 算力达到 39 TOPS,作为对比,同一时期的天玑 9200 能够提供的 AI 算力约为 30 TOPS。
至于最新一代的骁龙 8 Gen 3,高通称其是首款专为生成式 AI 而设计的移动平台,也是市场上最强大和功能最齐全的移动平台,能够提供 73 TOPS 的 AI 算力。
在 2023 骁龙峰会上,高通 CEO 克里斯蒂亚诺 · 安蒙表示,第三代骁龙 8 移动平台率先支持多模态通用 AI 模型,现已支持运行 130 亿参数的大模型。
相较之下,联发科的 AI 布局同样表现激进,此前就与百度、Meta 等大模型合作适配,又与 OPPO 等手机厂商合作推动 AI 大模型在终端落地,加速 AIGC 在手机上的落地和普及。
" 天玑 9300 进一步提升了 CPU 和 GPU 性能,并配备强大的 APU、AI 处理单元,经过优化,可以运行生成式 AI 的大型语言模型。" 联发科 CEO 蔡力行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
目前,vivo 与天玑 9300 进行深度合作,在 vivo 旗舰手机上实现 70 亿参数大模型端侧落地,并且实现 130 亿大模型端侧运行。此外,天玑 9300 已成功运行最高 330 亿参数的大模型。
图源:vivo 官网
" 手机芯片的 AI 竞赛才刚刚开始,未来能进化成什么样子,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还存在很多未知数。" 张毅表示,如今,AI 作为撬动高端手机市场的重要技术切口被寄予厚望,天玑 9300 能否力压骁龙 8 Gen 3 成为旗舰手机的首选芯片,仍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联发科的高端突围战,也远未到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