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当顺丰甩掉“丰网”之后,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新眸,作者 | 周尧
在卖掉丰网三个多月之后,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顺丰 ")在 8 月下旬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
这家于 1993 年由王卫创立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曾在 2017 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若此次赴港上市成功,顺丰将成为快递行业首家 "A+H" 股上市公司。
随后,在 8 月 28 日晚间,顺丰公布了 2023 年半年度报告。财报显示,顺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243.66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1.76 亿元,同比增长 66.23%;扣非后净利润 37.05 亿元,同比增长 72.51%;实现每股收益 0.86 元,同比增长 68.63%。
曾经受累于丰网的顺丰,自 2021 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减少低毛利产品(即电商件)的件量,曾经试图以价换量的时代很快就结束了。数据显示,目前顺丰 2023 年 6 月和 7 月份单票收入呈现上扬趋势,其中,7 月份单票收入同比上升 4.4%,业务量下降了 4.1%。
在今年前半年,顺丰的护城河——时效快递业务,营收达到 560.7 亿元,同比增加 13.8%,增速回到双位数,占营收比达到 45.1%,同比 2022 年上半年占比超 7.2%。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把丰网卖给极兔之后,顺丰正在试图重新稳住基本盘。但受丰网业务的长期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顺丰都处在了风暴的中心,而这一次摆在顺丰眼前的难题越来越多。
01 服务,不再是顺丰的护城河
过去十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的繁荣以及交通设施的完善,快递业务逐步扩大。公开数据显示,早在 2020 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的快件就能达到惊人的 6.75 亿件。
而在电商业务兴起之前,商务时效件几乎是快递业唯一的单量来源。也是在这个时期,顺丰快速建立起了时效件的护城河,并延续至今。按 2022 年的收入计,顺丰时效快递业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 63.5%。
从一定程度上看去,时效件的护城河让顺丰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了差异化优势。
但到了 2012 年以后,电商件超越商务时效件正式成了中国快递行业第一大市场。这时,伴随着快递市场的繁荣,市场份额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随之掀起的是一场又一场的价格战。
在 2018 年的那场价格战中,四通一达 + 顺丰对中小快递进行了持续的 " 收割 ",两年左右的时间,百世汇通带着价格战下的 150 亿负债,最终于 2021 年卖身离场。
那时的快递市场被认为已经进入了熄火的前夜,但后来随着顺丰旗下的丰网和极兔先后起网,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价格战。
基于宏观环境看去,快递行业也开始告别高增长时代。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物流支出总额从 2017 年的 1.8 万亿美元增至 2022 年的 2.6 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7.7%,预计 2027 年将进一步增至 3.4 万亿美元,2022 年至 2027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降低为 5.1%。
快递市场足够大,但对于顺丰而言,在其时效快递市占率达到 63.5% 之后,市场留给它的增长空间却在逐步缩小。
2023 年以来,菜鸟、京东物流、中通等多家快递品牌宣布提速。3 月底,菜鸟供应链联合天猫超市在杭州正式开启 " 半日达 " 配送服务;4 月初,京东物流上线 " 云仓达 ",电商配送时效提升为半日达;中通也宣布更新标快业务,在 66 座城市推出 " 标快送货上门,承诺不上门必赔付 "。
头部快递企业均意识到,快递服务市场正在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提升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共识。因此,上述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的举措直接侵入了顺丰的腹地。
在时效服务维度上,顺丰被玩家们步步紧逼。此前试图通过丰网攻占电商件市场的战略让顺丰陷入困境。这一次为了守护基本盘,顺丰 " 武装 " 航空货运,大手笔地投入鄂州机场建设。
鄂州花湖机场是国内意义上的第一家货运机场,也是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2023 年 H1,顺丰航空货邮运输量占到了全国的 35.2%。
对于顺丰而言,如此巨额投入下,只有抢到更多的单量并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才能在快递市场脱颖而出。毕竟当下市场,同行们在提速的同时还在拼命降价抢单量,只有顺丰又一次将自己摆在了 " 保住成本 " 和 " 提高单量 " 的二选一难题之中。
02 海外业务进入退潮期
王卫在日前的股东大会上说:" 顺丰最主要的目的是进入全球化资本,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用资本方式快速扩张。"
当国内快递市场增长趋向平缓,摆在顺丰面前的难题直接指向了全球化。" 我们看到很多巨头都是快速扩张形成规模,顺丰要走的路也一样,需要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平台。"
走向海外已经成为各大物流企业的共识。
今年 6 月底,极兔快遞曾向港交所递交主機板上市申请。5 月,阿里董事会正式批准菜鸟集团上市计划,预计在 12 个月至 18 个月内完成上市。
看向全球物流市场,2022 年,全球物流支出总额为 10.8 万亿美元。2022 年,亚洲地区物流支出总额 4.9 万亿美元,占全球物流支出的 45.4%,预计 2022 年至 2027 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 5.9%。
与此同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前三的物流巨头市场占比都在 2% 左右,而顺丰市场占比为 0.8%。无论是亚洲市场还是欧美市场,对于当下的顺丰而言,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除了要直面全球物流巨头 UPS、FedEx 和 DHL 以外,在海外市场,菜鸟的跨境业务同样是顺丰难以避开的对手。
根据阿里 2023 财年(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数据显示,菜鸟跨境和国际业务日均履约超过 400 万个包裹。2023 年第二季度(自然季),菜鸟营收达到了 231.6 亿、同比增长 34%。
其实,在收购嘉里物流后,顺丰海外营收一度大涨。2021 年 9 月起,顺丰控股并表嘉里物流,其后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在顺丰控股营收中的贡献比大幅提升,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分部的收入从 2021 年的 400 亿元增长 124.9% 至 2022 年的 899 亿元。
但 2023 年上半年,顺丰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成为拖累业绩表现的主要因素。顺丰上半年供应链及国际分部营收 302.83 亿元,同比减少 36.31%;该分部净利润 -3.08 亿元,同比大幅减少 118.24%。
曾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业务,在顺丰斥资 180 亿港元后,成为了昙花一现。
从 2022 年 10 月开始,也就是嘉里物流正式并表一年后,顺丰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营收同比由暴增转为下滑,根据顺丰 7 月快递物流业务经营简报,供应链及国际业务继续同比下降 41.27%,这已经是顺丰该业务连续 10 个月同比下滑。
对于业绩的下滑,顺丰在财报中解释,主要是因为国际空海运需求及运价从 2022 上半年的历史高位大幅回落至三年前市场常态化下的水平,从而影响今年上半年公司国际货运及代理业务的收入同比。
在今年 7 月份,嘉里物流曾发布公告,表示计划以 2.5 亿港元向顺丰出售旗下于亚太地区及欧洲从事快递服务的若干附属公司。至此,合计顺丰收购嘉里物流控股权所花的 175.55 亿港元,顺丰在嘉里物流上已经耗资了近 180 亿港元。
03 和对手,踏入同一条河流
" 以价换量 " 曾让众物流企业痛不欲生,顺丰也不例外。
今年 5 月份,极兔快遞官宣下属子公司深圳极兔供应链有限公司拟以 11.83 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丰网控股全资子公司深圳丰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网信息)100% 股权。
这起事件一度被解读为 " 顺丰甩掉包袱,极兔扩张规模 " 的双赢。但对于顺丰而言,这场低价之战带来的影响却颇为深远。
根据顺丰 5 月 12 日在出售公告中披露的财务数据,2022 年,丰网净亏损 7.47 亿元。2023 年一季度,其净亏损达到了 1.43 亿元,负债高达 21.3 亿元。同时,顺丰中低端电商件的阵地也在萎缩。2021-2022 年,经济快递收入增速从 54.7% 降至 0.5%,占总收入比例从 12.3% 滑落到 9.6%。
而在顺丰将丰网卖给极兔之后,来自此前丰网加盟商的怨声此起彼伏。
根据《产品可靠性报告》报道,丰网一共 2465 家加盟商,从丰网交易公告之日起,一直逼迫加盟商签定和解協定,以此达到丰网加盟商主动退网的目的。与此同时,此前丰网在各地招商之前并未完善相关手续,部分加盟商属于无证经营。
打不来低价战术的顺丰放弃了丰网,却没有放弃电商件市场。
今年 7 月,顺丰在微信小程式上线了直播带货入口,从生鲜产品切入了直播赛道。在年初客户答谢会上,顺丰也表示以 " 直播电商解决方案 +" 为企业用户提供全场景、一体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主要客户群体以农产品客户为主,这也是顺丰优势领網域。
其实,早在 2022 年,顺丰就针对直播电商平台展开了一系列的动作。除了完善顺丰同城和顺丰速运系统,打造直播电商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以外,顺丰还和东方甄选、抖音达成了合作。
相比此前踏入电商赛道的经历,这一次的顺丰显然更为谨慎,基于微信生态内的尝试是其对市场的又一次探索。
电商赛道让顺丰难以舍弃,与此同时,在同城配送业务上,顺丰同样对手林立。
同城即时配送业务首次实现净利润扭亏为盈。这是顺丰上半年业绩的亮点之一。
顺丰同城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57.49 亿元,同比增长 28.8%;实现净利润 3031 万元,扭亏为盈。其中,同城配送服务的收入同比增长 15.7% 至 33.88 亿元,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53.8% 至 23.61 亿元。
不过与电商件类似,缺少商流的顺丰,和美团、达达、蜂鸟相比,其在同城业务上也缺少天然的流量支撑。这也导致顺丰同城成本居高不下,2023 年上半年,劳务外包成本高达 53.05 亿元。
过往三十年,顺丰伴随着快递市场的崛起塑造了独有的护城河,但到了外界市场形势变化的今天,它面临的挑战更多,也更难。
独大于时效件市场的顺丰正在迎来更多的对手,而面向海外市场,尽管赴港上市是顺丰打开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但在这之前,它还需要从曾经电商战略错配的失误中爬出来。
顺丰成立第三十周年那天,王卫曾自掏腰包感谢几十万员工的付出和努力,这是上市和 20 周年时曾经发生过的一幕,但不同于以往满屏的感谢,这一次顺丰的员工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出了诸多埋怨和吐槽。
这就像顺丰当下处境的一个缩影,当外部环境和内部压力同时袭来时,找到重回巅峰的路径会变得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