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证监会重磅发声,涉IPO、两融、股指期货做空、退市改革等,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 月 19 日,证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上,证监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集中回应了近期市场关切热点,释放诸多重要信号,核心主题包括注册制改革、退市制度改革、资本市场从严监管、两融业务交易、上市公司减持、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完善等。
总的来看,下一步,证监会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依法全面加强从严监管,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 " 看门人 " 责任。将持续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继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严格执行退市规则,坚持 " 应退尽退 "。从三方面完善资本市场法制建设,构建 " 长牙带刺 " 立体追责体系等。
注册制改革绝不是 " 将 IPO 审核从证监会搬到交易所 "
证监会综合业务司主要负责人周小舟表示,注册制改革是一场从底层逻辑到思想理念、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涉及资本市场入口与出口、一二级市场、投融资、立法与执法等各领網域全链条,绝不是个别人讲的 " 注册制就是将 IPO 审核从证监会搬到交易所 "。
注册制改革,将全面从严监管贯穿于资本市场监管的全链条各环节,近年来,证监会持续加强穿透式监管,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 " 看门人 " 责任。
周小舟强调,实行注册制,绝不是放任不管、一放了之,而是从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各环节加强监管执法,管得更严,管得更准。一方面,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而是审核把关更加严格,不是谁想发就发、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坚持 " 申报即担责 ",严惩 " 带病闯关 "" 一查就撤 "。
另一方面,实行注册制必须严刑峻法,重典治乱。证监会坚持 " 零容忍 " 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推进构建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追责立体化惩戒约束体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建立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并逐步常态化,完善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先行赔付、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制度并推动相关案例落地,形成示范效应。
据统计,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已对从事投行业务的 69 家证券公司、381 名责任人采取了监管措施,特别是对问题严重的 5 家证券公司暂停保荐业务,对 55 名从业人员认定为不适当人选。同时,证监会查办各类案件近 1900 件,向公安移送涉嫌证券期货犯罪案件近 600 件,坚决查处康美、康得新、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等一批大要案,向市场传递了 " 零容忍 " 净化市场生态的强烈信号,监管震慑力明显增强。
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把关,对 IPO 企业的质量要求更高
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把关。" 可以说,发行监管更加严格,对 IPO 企业的质量要求更高。"
" 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和交易所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出发,持续向市场传导从严监管理念,申报企业和中介机构都切身感受到责任和压力。" 他表示,试点注册制 5 年来审结的 1000 多家企业中,撤回和否决比例近四成,坚决把 " 带病闯关 " 和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挡在市场大门之外。
对于再融资,严伯进称,优化再融资的监管安排落地以来,再融资公告预案和受理家数少了,说明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更加审慎理性了。同时,核发許可證数量明显下降,去年 9 月至 12 月核发 95 家許可證,较前 8 个月月均减少 40%,严格把关的监管导向更加鲜明。启动发行和再融资募集资金也少了;去年 9 月至 12 月,募集资金月均 271 亿元,较前 8 个月下降 43%,逆周期调节和扶优限劣的效果正在显现。
资本市场投融资两端总体协调发展
在介绍融资融券新规实施效果时,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表示,2023 年 10 月,证监会发布通知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管计划出借证券,并适度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新规发布后,证监会通过加强穿透式管理、现场检查、监管处罚等方式督促证券公司严格落实新规要求。总体看,政策落实效果符合预期。截至目前,融券余额较新规实施之初降幅达 23.4%;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更大,达到 35.7%。
从融资端看,近五年 A 股 IPO 总额 2.2 万亿元,再融资总额 3.8 万亿元,合计融资总额约 6 万亿元。从投资端看,证监会加强投资端建设,积极推动各类投资者加大对 A 股市场的投资力度。公募基金、养老金、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 A 股流通市值从 6.4 万亿元增长至 15.9 万亿元,增幅超 1 倍,持股占比从 17% 提升至 23%。权益类基金从 2.3 万亿元增长至 7 万亿元,占公募基金规模比例从 18% 提升至 26%。北上资金持 A 股流通市值从 0.7 万亿元增长至 2 万亿元。个人投资者持有 A 股流通市值从 10.8 万亿元增长至 22.1 万亿元。资本市场投融资两端总体保持平衡发展。与此同时,投资者回报持续增强。近五年 A 股累计分红 8.4 万亿元,分红金额超过当期融资额;公募基金累计盈利 2 万亿元,分红 2.2 万亿元。
" 证监会不存在只重视融资,不重视投资。" 申兵指出,证监会将进一步确立以投资者为中心的市场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和投资者长期回报。
退市数量并不是退得越多越好
针对市场上 "A 股退市率不高 " 的观点,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表示,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坚持 " 应退尽退 ",在退得下的同时还要退得稳,也并不是退得越多越好。以美国为代表的境外市场退市是以私有化、被其他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为主,是自愿退市为主,有些市场自愿退市占总退市比例超过 90%,真正强制退市的比例也不高。这些公司退市是自身公司战略考量,主动作出的市场化选择。A 股强制退市的公司不少,但重组退市、主动退市案例大幅度少于境外市场。
郭瑞明介绍,退市改革三年来,A 股共有 127 家公司退市,其中 104 家强制退市,强制退市数量是改革以前 10 年的近 3 倍,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面值退市显著增多,去年面值退市的数量接近全部退市公司的一半,市场优胜劣汰的自我调节机制开始形成;二是重大违法类退市增多,去年 8 家公司因达到重大违法标准进入退市程式。这些公司的退市带动中介履职、投资理念、市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体符合改革预期。
郭瑞明表示,证监会将持续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一是继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通过吸收合并等方式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完善破产重整制度。二是严格执行退市规则,坚持 " 应退尽退 ",严厉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 " 保壳 " 行为,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三是坚决防止 " 一退了之 "。公司及相关方违法违规的,即使退市也要坚决追责;违法违规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支持投资者运用《证券法》规定的各项赔偿救济举措,维护自身权益;推动退市公司依法、有序进入退市板块,保护投资者知情权和交易权等基本权利。
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 " 毒瘤 ",坚决打破造假 " 生态圈 "
聚焦财务造假,证监会处罚委办公室主任滕必焱直言,财务真实性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石,财务造假破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 " 毒瘤 "。打击财务造假案件是一直以来证监会执法工作的重点,曾先后依法严厉查处了康美药业、康得新、獐子岛等重大财务造假案件。新《证券法》实施以来,证监会严格落实新《证券法》各项要求,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对宜华生活、豫金刚石、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等影响恶劣的财务造假案件从严从重打击,违法成本大幅提升,震慑效果更加彰显,有力净化了市场生态。
下一步,证监会将始终保持对财务造假的监管执法高压态势,用足用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 " 信息披露义务人报送的报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 等各项法律规定,依法加大对财务造假案件的惩处力度,同时坚持 " 一案双查 ",对未勤勉尽责的中介机构一并查处,坚决打破造假 " 生态圈 "。
需要指出的是,行政处罚只是追责的起点。证监会将持续加大与公检法各部门的联动,综合运用行政监管措施、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追责、诚信惩戒和退市监管、自律管理等手段构建起 " 立体追责 " 体系,形成各司其职、有机衔接、齐抓共治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违法成本,提升广大投资者对执法工作的获得感和投资安全感。
三方面推进完善资本市场法律制度
法治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证监会法治司负责人程合红表示,证监会将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贯彻实施期货和衍生品法、新公司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等新的法律法规配套制度规则的制定完善工作,确保新的法律制度的落地与前后衔接致,包括修改制定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等;二是配合做好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的制定完善工作,包括起草制定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研究修订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配合有关司法机关制定完善包括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方面在内的相关司法解释等;三是持续做好证监会规章规范性檔案的日常立改废释工作。
据了解,下一步,在深入推进证券期货法律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证监会将结合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需求,更加注重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和制度规则的稳定性、可预期性,严格遵循立法程式,更加广泛深入地听取市场和社会各方的意见建议,对各方关注的重要问题加强评估论证,公平合理地兼顾市场各方的正当利益诉求,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监管制度规则的立法水平,努力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支持和保障。
暂未发现客户集中大量加空仓现象
针对近期有消息称 " 某些机构在股指期货上开大额空单,恶意做空市场 ",证监会期货司司长李至斌表示已经对有关情况进行了排查。当前,股指期货的整体持仓较为分散,暂未发现客户集中大量加空仓的现象,也暂未发现关联账户联合做空的行为。
李至斌表示,由于期货公司没有自营业务,期货交易所披露的期货公司持仓均为经纪业务客户的持仓。经排查,目前股指期货的空头持仓很大一部分是客户的套期保值仓位。客户进行套期保值,有利于其稳定股票市场持仓。
今年以来,股指期货期权市场总体运行稳健,股指期货日均成交金额 3791.8 亿元,日均持仓金额 9656.3 亿元;股指期权日均成交金额 18.09 亿元,日均持仓金额 52.49 亿元;股指期货期权日均成交持仓比 0.48。李至斌表示,数值显示,期货期权市场处于正常合理区间。证监会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对交易行为的全流程监管,加大监测监控预警排查力度,全力维护市场安全平稳运行。
首单科创板集体诉讼 "泽达易盛案 "完成赔付
2019 年修订的《证券法》实施后,投资者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了股东代位诉讼。证监会投服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夏建亭介绍 ,投资者服务中心可以向特殊人群主张赔偿责任。如 ST 摩登案已一审胜诉,广州中院判决负有责任的实控人和董事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又比如上海金融法院办理的大智慧案,实控人已经赔偿上市公司 3.35 亿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具体到泽达易盛案件,夏建亭表示,泽达易盛案是首单科创板集体诉讼,也是首单欺诈发行集体诉讼。各被告同意按照损失核定后金额全额赔付原告投资者,本案于 2023 年 12 月 26 日成功调解结案。7195 名投资者获赔 2.8 亿余元,个人投资者获赔金额最高的 500 余万元,人均获赔 3.89 万元。
2024 年 1 月 10 日,上海金融法院将 2.8 亿余元赔偿款划给登记结算公司,随后登记结算公司划到投资者证券资金账户,至 1 月 15 日全部赔偿完毕,从集体诉讼启动,投资者用时五个多月就拿到了赔偿款。在投资者获赔的同时,证监会还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对实际控制人等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泽达易盛依法强制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