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盖了帽了!印度高超导弹首次测试,筒盖意外“顶激波用”,欢迎阅读。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周日(17 日)宣布,于 16 日在其实验基地首次成功试射 " 自制远程高超音速导弹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宣称,此次试射令印度跻身具备高超音速技术的国家之列。
DRDO 称,试射上周六在印度东部奥迪沙邦外海的卡拉姆岛(Abdul Kalam Island)进行。导弹发射后由部署在各个位置的测控系统追踪,最终获得的飞行数据证实导弹成功进行末端机动,并高度精确地 " 撞击目标 "。这款导弹由 " 海得拉巴卡拉姆导弹综合实验室 " 与 DRDO 旗下其他实验室及工业伙伴共同开发,并在 DRDO 和 " 印度武装部队资深科学家 " 的见证下试射。
DRDO 宣称,这款导弹可由印度武装部队 " 所有军种携带 ",射程超过 1500 公里。从导弹外形上看,外界分析,该弹很可能是 DRDO 于 2023 年 10 月 6 日首次试射," 部抽成功 " 的 LR-AShM 远程反舰弹道导弹。在印度国防部长辛格 17 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祝贺试射成功,称其为 " 里程碑 " 时刻," 这项重大成就让印度跻身于拥有这种关键和先进军事技术能力的特定国家之列 "。
然而从 DRDO 公开的图片和视频来看,无论这款导弹的设计指标如何,导弹发射时带着发射筒盖一起飞出去的奇景,或多或少会对实测指标产生一些影响。作为型号的首发遥测弹,这发试验弹如果在头锥顶部加装试飞测量用的空速管并不奇怪,但印度显然没有考虑尖锐的空速管遇上未经处理的发射筒盖,会引发什么后果。
虽然在 " 三叉戟 D5" 等潜射弹道导弹的设计中,为了兼顾水下和水上运动时的减阻,头部设计有可伸缩的减阻杆,并且在减阻杆末端加一个 " 小帽 ",形成一个人为前置的激波锥,相当于一个 " 虚拟尖锥整流罩 ";但减阻杆的设计制造都要求非常精确可靠,印度这个处于无规律晃动状态的筒盖自然无法起到减阻的作用,最多能把激波顶在头上,正所谓 " 顶激波用 " 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