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擦边经济取代口红效应,欢迎阅读。
文 | 巨潮 WAVE,作者 | 程度,编辑 | 杨旭然
到 12 月 2 日,因 " 擦边 " 引起网络热议的退役体操运动吴柳芳抖音账号已被解封,粉丝数当天就猛增到 600 万。
同一天,吴柳芳开通了微博账号,当天粉丝数已有 2.8 万。而曾与吴柳芳互怼的前奥运体操冠军管晨辰,其微博评论区出现了大量批评和攻击的声音。
这场网络风波集合了众多抓人眼球的元素,是低俗擦边还是穿衣自由,是女权胜利还是男凝继续,是靠自己生活的励志,还是想赚快钱的堕落 ...... 网民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让争议热度居高不下,最终都体现在吴柳芳的粉丝增长上。
毫无疑问的是,吴柳芳火了。有人说她以后一条商单就能报价 12 万,不再是以前代言 2 年才能挣 12 万的时候了。那接下来她还会继续 " 擦边 " 吗?或者说,她真的能靠这几百万的粉丝,来赚到自己满意的钱吗?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吴柳芳真的靠 " 擦边 " 赚到了她当国家运动员、世界级比赛冠军时不敢想的巨额收益,那么大家更该关心的问题岂不是,为什么普通人想逆天改命、参与财富再分配的路径,似乎只剩下了擦边?
01 流量
互联网时代,擦边在狭义上特指通过衣着暴露、行为挑逗等方式来吸引眼球、贩卖软色情,广义上则可以指代各种钻平台监管、合规要求漏洞的行为。
从在规则的边缘试探以谋取私利这个角度来说,搔首弄姿的福利姬和推荐股票的上海爷叔,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想挣点 " 胆大的钱 "。
而互联网平台作为这类人选中的赚钱渠道,立场就要暧昧得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擦边很多时候并不违法,定性和定量都很难,较起真来就会有种讨论 " 穿几厘米长的裙子是性感、几厘米长的裙子是色情 " 的无力感。
从商业利益来说,清理擦边内容费时费力不说,也没有 " 产出 ",保留一些擦边内容反而能够为平台带来一定的用户停留时间。毕竟,擦边内容本来就是为了吸引眼球才发布的,吸引眼球的东西在流量推送机制下就有可能被推送给更多人。
以抖音为例,其流量分发机制会先根据用户标签和喜好进行匹配,然后向初级流量池投送,根据用户的点赞、评论、转发等反馈效果来判定内容效果是否优质,并决定是否进行二次推荐。
虽说抖音想要推送的是 " 优质内容 ",但是如果完全不戴道德眼镜,只看用户的点赞、评论、转发,那某些擦边内容是不是挺容易被算法判断成 " 广受欢迎的优质内容 "?
而且抖音会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内容的属性打上标签,以实现更精准的推送。所以针对那些喜欢看 " 擦边内容 " 的用户,抖音就需要持续的给他们推送新的 " 擦边内容 ",也就需要更多 " 擦边主播 " 的产出。
当然这也不只是短视频平台才有的流量推送问题,哪怕在长视频时代,靠 " 擦边内容 " 获得流量密码的 UP 主也不少。比如 2020 年时,大家就关注过 B 站女钢琴家之间斗争的 " 白热化 "。
虽然 B 站音乐区的主流取向不是在 cos 动漫人物演奏正经乐曲,就是在以高超技艺演奏不太正经的乐曲,但是后来热门视频中,女钢琴师的胸部几乎已经成为除钢琴外的第二主角,整个作品也很难说属于音乐区作品。
当时就有人分析过,内容创作者的竞争日益激烈,新的创意火了就会马上涌现出一大批模仿者来分食流量,想要多吸引一些用户关注和停留的内容创作者们,往往会发现只有 " 擦边 ",才是成本低廉又容易获得成效的起号方式。
四年之后,B 站的热度已不如从前,长视频的地位也被短视频超过,无利可图的女钢琴家们似乎也不再活跃于 B 站。但是这种通过擦边吸引眼球、获得流量的方式还是一脉相传了下来,并且有了更多的变种。
所以我们会看到才艺、颜值主播的衣服越来越少,医学科普主播时不时展示自己的肌肉,萌宠主播会给自己的猫猫狗狗穿上比基尼——因为这样的方式,会让普通主播更容易获得流量。
02 财富
擦边的流量和变现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可靠的公式来验证,但这条产业链上确实有不少获得财富的机会。
稳坐钓鱼台的当属互联网平台。最成功的代表当属以 " 创作自由 " 而出名的 OnlyFans,这家公司去年整体交易额达 66.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46%,营业收入为 13.0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90%,税前利润为 6.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33%。
连推荐算法的研发投入都不需要,OnlyFans 的 42 名员工只靠贩卖 " 自由 ",就能赚到硅谷所有 AI 创业公司都赚不到的钱。
从业绩来看,OnlyFans 无疑是英国自 DeepMind 之后最成功的公司,也是 TikTok 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内容平台。毕竟世界上很少有其他平台日活用户超过 1 亿,这些人每年在平台的支出还超过 20 美元。
以 " 创作自由 " 为卖点的 OnlyFans 对创作者也很大方,去年交易额中的 53 亿美元都分给了创作者。
但是创作者中二八定律仍然十分明显,15% 的收入被前 0.1% 的创作者拿走了,而这前 0.1% 的创作者,赚钱能力是前 1% 的 15 倍,是前 10% 的 100 倍。
去年 OnlyFans 上收入排名第一的,是好莱坞女演员 Bella Thorne,排第二的是女说唱歌手 Cardi B,排第三的是澳大利亚歌手 Iggy Azalea,这种本就站在财富分配顶点的明星都是来降维打击的。
OnlyFans 的收入前十名创作者里,大概也只有两个人是真的在发布软色情内容。财富分配永远不会公平,80% 的普通创作者,即使擦边、卖肉也只能拿到剩下 20% 的收入。
Reddit 社区上就常有在 OnlyFans 卖裸照卖了一年的人在自嘲,表示连税表都没收到,也就是擦边一年的收入连 400 美元都达不到。
日本的 AV 行业、风俗店行业则是更加露骨、充满剥削的例子。这些行业每年可以带来千亿日元的经济效益,在日本的 GDP 中都占据着不小的份额,但是大部分 AV 出演者的片酬却只有 5 万日元,勉强才能维持温饱。
这当然不是因为这些出演者穿的衣服还不够少,又或者不够爱岗敬业,只是在这个 " 合法产业 " 里,在数以百万计的 " 从业者 " 里,他们充其量就是 " 普通商品 "。从古至今,难道有过普通商品也能掌握财富分配优势的时候吗?
这里面似乎也有种隐喻:看起来是彻底的自由,最终会演变成彻底的剥削。
有严格的合规要求时,擦边能让一些胆大的普通人赚到从前不敢想的钱,但是把规则的标准降到足够低之后,普通人哪怕完全突破底线、出卖自己的一切也赚不到钱了,反而只会变成非常廉价的商品。因为敢于突破底线出卖自己的人,比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03 萎靡
所以这次在吴柳芳事件中高喊要放开擦边的人,又是站在了什么样的立场,想要获得什么样的利益呢?
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很多支持吴柳芳、批评管晨辰的人,只是出于朴素的怜悯,毕竟前者受伤退役,30 岁了还是个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后者则已名利双收,站在了利益既得者的高度指点他人。
经济下行期,人们对 " 努力也赚不到钱 " 这件事的体会更真切,对 " 只要能赚钱活下去 " 的态度也更加坦诚。
日本的 AV 产业兴起于经济高速发展的 80 年代,但从业者数量膨胀则发生在经济泡沫破裂之后。OnlyFans 成立于 2016 年,但真正崛起、敛财则是从疫情降临开始。
经济下行期,去追问这些 " 擦边主播 " 的从业心路历程并没有什么意义。也许更该思考的是为 " 擦边内容 " 买单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为什么在生活不富裕、消费没信心的情况下,他们也愿意挤出钱来买这些内容和服务。
曾有第三方统计,OnlyFans 的用户群体里约 90% 是已婚男性,70% 是白人,平均年收入 4.2 万美元(勉强摸到美国人年收入的中位线),平均年龄 29 岁,概括下来就是普普通通的已婚工薪男。
日本的 AV 作品主力消费群体是中老年人,尤其是 55 岁 -64 岁的银发族,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风俗店的主力消费群体才是年轻已婚工薪男,也有部分女性会拼命打工以消费牛郎服务。
他们为什么付费?大概率是在为逃避辛苦而无趣的现实生活付费,毕竟和追逐梦想、幸福生活的成本比起来,还是获得短暂快乐的成本更低廉。没有出生在黄金时代的人,竭尽全力一辈子也很难过上黄金时代普通人的生活。
这两年口红效应失灵、美妆品牌业绩下滑的原因也是一样。
" 口红效应 " 指的是在经济衰退期,整体消费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口红等 " 廉价可选消费品 " 的销量反而上升的现象。只不过互联网时代,口红不是 " 廉价可选消费品 ",点赞收藏就能被推送过来的 " 擦边内容 " 才是 " 廉价可选消费品 "。
而且 1930 年的美国大萧条时期,美国女性非但没有失去工作,反而看到自己群体的就业率猛增,对未来生活和发展不必灰心丧气,加上口红因为生成技术进步变得价格便宜,所以才会增加对口红的购买。
那时候生活虽然有困难,但人们仍能看到创造财富的机会,社会在进步,市场在扩大,蛋糕在越做越大。
但在如今的全球环境中,中国之外大多数国家的财富创造进程早已结束,财富转移是过去十余年间的主流,利益集中才是常态。
04 写在最后
吴柳芳入选国家队时没能实现的逆天改命,也许靠这一波流量就能实现了。
但对于大多数人普通人来说,这也并不能带来什么太多的激励,毕竟目前敢于展示自己的大大小小的擦边主播数量也不少,但真正有机会坐拥几百万粉丝,赚到超额收益的,仍是极少数。
更何况,互联网舆论具有强烈的引导性,一个人的成功经验会迅速传递给其他人,随之而来的就是学习效仿,和随之而来的 " 激烈竞争 "。
就像前文所说的,一些胆大的普通人,能够在大多数人没有察觉之前,通过一些手段赚到从前不敢想的钱。这并非是这些人足够聪明,而是他们的标准可以降得足够低。
问题是,降低自己的标准,从来都不是什么稀缺的品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