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降本增效”的四无婚礼,让我敢领证了,欢迎阅读。
传统婚礼一套冗杂礼仪下来,新人之间的 " 海誓山盟 " 就算再感人,听起来也都充满疲惫。于是,这届年轻人对婚礼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只有将婚礼的焦点放在新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上,才是让双方都满意的婚姻仪式感。
作者 | 沐葵
编辑 | 牧羊 晏非
题图 | 《当我飞奔向你》
没有凌晨早起的接亲、没有队伍庞大的车队、没有不合时宜的堵门游戏、没有煽情生硬的交接仪式、没有复制粘贴般的婚礼主持词……
在 90 后成为结婚主力军后,婚礼形式开始发生变化。这届年轻人爆改婚礼,场面无需多气派、奢华,但令人不适的传统环节必须全部删去," 三无 / 四无婚礼 " 一词应运而生。
微博上关于 " 四无婚礼 " 的话题投票。(图 / 微博截图)
具体 " 无 " 什么环节,可以由新人自己决定:无接亲、无车队、无伴郎伴娘、无不熟宾客、无司仪、无堵门游戏、无生硬仪式、无父母操办……无需遵循固定的模式,新人和来宾的体验感和舒适度比什么都重要。
除了删减自己不喜欢的流程,新人们还可以在婚礼上增添有趣的設定。从最简单的抽奖环节,到充满创意的婚礼游园会、大冒险,又或者是和伴郎伴娘一起 Citywalk 压马路。
精简、用心的仪式减少了新人们超长待机的疲惫,取而代之的个性化流程設定、充满参与感的小细节,反而更得人心。尝到甜头的年轻人,不再愿意花钱 " 表演 " 一场婚礼,而是想要舒适从容地度过这重要的一天。
最快乐的婚礼,什么都 " 无 "?
去年 8 月,阿黄在广州举办了一场无接亲、无车队、无敬茶、无交接的 " 四无婚礼 "。
相较于其他新人们婚礼后的疲惫,阿黄回忆起自己的婚礼,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直到现在我都还能感受到当天的快乐,甚至好想再办一次婚礼!"
普通的婚礼仪式当天,新娘往往天还没亮就需要起床化妆,接下来就是一整天的忙碌。但阿黄在一番梳洗化妆后,和新郎一起拿着气球花走上了街头。
新人抱着气球花与伴郎伴娘 Citywalk。(图 / 受访者提供)
" 男方家欢天喜地、女方家痛哭流涕的接亲,不适合我们。" 阿黄说。婚姻于他们而言,是两个独立的灵魂走到一起、携手开启人生新篇章。以自由快乐的 Citywalk 取代传统接亲,两人携手穿行在城市之中,不但有创意、好出片,还省下了婚车的预算。
敬茶环节被省去,夫妻俩给对方的妈妈双手献上精心搭配的鲜花;父亲将女儿郑重托付给女婿的交接仪式,也被换成了 " 新人一起出场亮相 ",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删减部分传统环节,并没有削弱婚礼的仪式感,而为此新增的集体证婚、绘画等环节,反而让宾客们更加乐在其中。
" 爆改婚礼 " 的不只有阿黄,来自上海的思杭夫妇也为自己办了一场轻松、愉快的 " 六无 " 婚礼。
不仅无堵门、无游戏、无誓言、无证婚、无伴郎伴娘、无交换戒指,在晚宴上,思杭和丈夫也省去了一切不必要的煽情环节。仪式仅过了 10 分钟,宾客们就可以开始干饭吃席。
简单直接的流程,保障了 i 人夫妇的体验感。不少宾客还表示,这是他们参加过的最开心、最轻松的婚礼。
不少女孩从小就会幻想自己的婚礼。(图 /《暮光之城 4》)
参加过几场甚至没法和新人说上几句话的 " 吃席仪式 ",糯米希望自己的婚礼能让宾客更有参与感。因此,她取消了接亲、车队、主持、婚礼誓言等环节,为自己的婚礼增添了一场有趣的游园会。
在等待晚宴开始前,宾客们可以套圈、抽盲盒、抓娃娃、制作棉花糖、用拍立得合影。无论大人小孩,都在游园会上玩得不亦乐乎。
糯米精心设计的套圈环节。(图 / 受访者提供)
因为不喜欢复制粘贴一般的婚庆司仪主持,糯米还将婚礼主持的话筒握在了自己手中。即使有时忘词,但相较于陌生人生硬且模式化的 " 走流程 ",自己主持的婚礼显然更加亲切真实。
晚宴后的 After Party,则将婚礼高涨的欢乐气氛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各种各样的游戏,真的让婚礼现场变成了宾客与新人同乐的 " 游乐园 "。在婚礼结束后,朋友还和糯米打趣道:" 怎么把婚礼卷成这样了?"
婚礼可以不是应酬式的聚会
举办自己的 " 四无婚礼 " 之前,从事艺术创作的阿宝和先生曾经参加过一场令他们印象深刻的婚礼。
在那个由新人父母主导的场合里,来宾有上千人,但新人能叫得出名字的不过五六桌。在自己的婚礼上,新郎新娘反而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迎合着不太熟悉的客人。一天下来,两人全无组建家庭的幸福感,脸上只剩疲惫。
" 一对爱人办一场婚礼的意义是什么?" 阿宝不禁问自己。阿宝的先生说:" 如果婚礼不是围绕两个人的爱去展开,那么这场‘应酬式的聚会’将毫无意义。"
传统婚礼仪式上环节冗杂。(图 /《幸福到万家》)
于是,在自己结婚时,财务独立的阿宝和丈夫一起争取了婚礼的主办权。他们取消了传统婚礼的接亲、拜神、回门等环节,从宴请名单到婚礼流程都由新人独立构思、独立策划,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不必要的应酬。
备婚的过程中," 没有传统的仪式就等于没结婚 "" 不接亲等于没嫁出去 "" 不是圆桌吃席简直不像样 " 等不太友好的声音,仍旧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声音,父母体现出了最大的支持,亲自去为小两口解释,这让阿宝感动又感慨。
" ‘嫁、娶’二字本身没什么特别,一场仪式代表的意义也总是会被外人夸大其辞。越是这样,我越想做一个自己想要的婚礼。"
阿宝最终将婚礼主题设定为 " 爱永不止息 "。对她而言,婚礼不应该是应酬式的聚会,而应是一场以爱为名的 " 开学礼 ":" 来宾都是我们的同学,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如何去爱。"
新人与宾客在放冷烟花。(图 / 受访者提供)
留学回国后定居上海的 Carina 夫妇在备婚时,同样有过许多考虑:接亲时几乎 " 必备 " 的恶搞环节着实不合时宜,上婚车 " 送走 " 女儿的感觉也令人不适。更别提为新人服务的伴郎伴娘团,不仅让好友劳累,还让自己欠下人情。
既然这些仪式让人感到吃力不讨好,那就干脆全部取消,举办一场无接亲、无车队、无伴郎伴娘的派对式 " 三无婚礼 "。
在派对上,晚宴的圆桌变成了自由随性的西式自助,Carina 还邀请了已婚亲友为自己证婚、问誓。也正因为没有了无意义的应酬和环节,所以无论是新人还是宾客,才能更沉浸地感受与理解," 婚姻 " 即将给两个人、两个家庭带来的意义。
晚宴过后的 After Party 进行着举鞋默契游戏。(图 / 受访者提供)
两代人都满意的婚礼,可以存在
在传统婚礼和 " 四无婚礼 " 的碰撞中,两代人的意见的确很难统一。一方面,父母希望以一场盛大的婚礼仪式,宣告自己的孩子迈入人生新阶段;另一方面,年轻人对婚礼的体验感也有自己的坚持。
如何通过合理的沟通,使婚礼最终能同时满足两辈人的期待,是选择 " 四无婚礼 " 的年轻人要面对的首要课题。
回忆起自己简约的草坪婚礼,李开心仍旧十分兴奋。虽说夫妻二人事事亲力亲为,但始终表示支持的双方父母,才是婚礼成功举办的大功臣。
新人在宾客的欢呼声中走向婚姻的殿堂。(图 / 受访者提供)
" 面对亲戚的质疑,我们的长辈坚持‘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随他们开心就好。’简单的一句话,对我们来说就已经是最大的鼓励了。" 李开心说。
事实上,新旧婚礼策划思路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大部分父母都愿意接受子女的新提议。但若是想满足父母的小小期望,举办两场婚礼,会是不少年轻人的折中之选。毕竟,婚礼不仅对新人意义重大,对父母们来说也同样重要。
在与父母协商过后,橙子夫妇决定在双方家里各办一场婚礼——一场是环节相对完整的传统婚礼;另一场则是无接亲、无伴娘伴郎、无主持的 " 三无婚礼 "。两边的策划互不插手,互相尊重。
在第一场婚礼上圆自己一个公主梦,又在第二场婚礼上成为了亲戚口中 " 有行动力 "" 有想法 " 的 " 别人家的孩子 ",这样的方案对橙子来说并非妥协,而是 " 双赢 "。
大部分 " 四无婚礼 ",的确能为新人和宾客带来许多超越传统婚礼的快乐,但面对现实条件和亲友们的指点,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让它变成现实。
近年来,中式婚礼也广受年轻人的欢迎。(图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阿宝对此也表示了理解:" 无论你的婚礼办得如何,它都只是人生极小的一个部分。对婚礼妥协了,没关系,后面的人生记得取悦自己就好。"
在悦己、实用消费逐渐成为主流的如今,相较于一场 " 昭告天下 " 的俗气仪式,一场小而美的婚礼或许更受年轻人的青睐。
毕竟对他们而言,办婚礼早已不是一次单纯的消费行为,而是自己精心打磨的一个作品,更是展示自我生活方式和表达生活态度的一个机会。
有创意的新人还会租公交车当婚车。(图 / 小红书截图)
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不重视婚礼仪式。谷雨数据在 2021 年发布的《结婚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年轻人办婚礼的平均花费高达 17.4 万元,是新人双方月均收入的 8 倍,还有 42% 的新人会在实际花费中超出预算。
也正是因为年轻人对婚礼的重视,近年来才衍生出职业伴娘、婚礼策划师、婚礼秘书、领证跟拍、目的地婚礼、旅拍等婚庆产业的火爆新需求。大到场地的预订布置、婚宴菜品的品类,小到每一朵花的摆放、一颗喜糖的选择……每一代新人的婚礼需求总在不断变化。
但说到底,每一代年轻人最想要的,都只是一场宾主尽欢、令人松弛愉悦的仪式而已。
校对:杨潮,运营:小野,排版:谭昕
[ 1 ] 给年轻人办一场婚礼,究竟有多 " 暴利 "?,惊蛰研究所
读完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