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打不过就加入” 合资车企“触电”新品牌或成主流,欢迎阅读。
财联社 9 月 22 日讯(记者 刘阳)面对新能源潮流,又一跨国车企选择在中国市场推出新品牌。9 月 21 日,东风本田正式发布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灵悉,旗下首款概念车也全球亮相。按照规划,至 2025 年,东风本田电动化产品比例将超过 50%,2030 年累计推出 10 款以上纯电动车型。
" 灵悉 L 将于 2024 年正式上市。" 东风本田副总经理潘建新透露,未来,东风本田将依托强电智混技术品牌、e:NS 电动化品牌、灵悉新能源汽车品牌三大板块,围绕 EV、HEV、PHEV 新能源技术路线全網域布局,构建起覆盖各级细分市场的电动化产品阵营。" 为了配合电动化转型,东风本田第四工厂,也是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标杆工厂——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将于 2024 年正式投产。"
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持续攀高的背后,作为传统合资品牌的东风本田早已表现出疲态。一方面,东风本田在新能源赛道上产品线单薄,尚未推出 " 能打 " 的车型;另一方面,伴随着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的萎缩,东风本田燃油车型同样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此外,合资品牌对新能源产业链的打造整合需要一定时间。数据显示,1-8 月,东风本田累计销量 340,854 辆,累计同比下滑 27.16%。
同样,北京现代亦在谋变。9 月 12 日,现代汽车集团在韩国总部透露,正准备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集团携手推出电动车,同时也会考虑与更多中国企业在电动车、軟體领網域合作。至于合作对象,现代汽车集团表示持开放态度。
虽然北汽、现代中国尚未对此做出回应,但有知情人士透露,这家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正准备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集团携手推出电动品牌,强化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合作," 双方合作的电动车或面向 10 万 -25 万元的大众化市场。"
目前行业猜测,现代汽车和北汽的合作可能会采用两条路线同时进行的方式,包括直接导入现代 IONIQ 系列车型,由北京现代实现本土化生产;由北汽新能源提供核心的三电技术,现代方面主导设计,推出的产品或归入合资公司全新品牌旗下。
" 想要在中国市场完成‘重生’,合资品牌只能押宝电动化与智能化产品的导入。"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智能电动化大潮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網域筑起了技术壁垒,这让曾经高高在上的外资品牌有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同时市场空间也被蚕食挤压,"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日新月异,传统合资车企多数已跟不上节奏,这其中包括北京现代、长安福特,以及一些日系品牌。"
数据显示,8 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 37.3%,较去年同期 28.4% 的渗透率提升 9 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60.2%;豪华车新能源车渗透率 30.0%。业内普遍预测,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 850 万辆。
偌大的新市场,大众、丰田、本田等跨国传统车企巨头的表现却不尽人意。1-8 月,新能源厂商国内销量排行榜前 10 名除特斯拉外,几乎是清一色的自主车企;而在燃油车领網域领先的德系和日系,仅有一汽 - 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合资车企分别以 6.32 万辆和 6.02 万辆新能源车销量位居第 14 名和第 15 名,日系车企依然无一家入围前 15 名。
" 面对越来越喜欢购买电动车的中国消费者,合资品牌变得焦灼。"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燃油车时代,一款车型的全新换代往往 5-7 年,中期改款是 2 到 3 年。到了新能源车时代,新势力们把这个时间缩短到了 2-3 年,这就打破了合资品牌的产品节奏,也给合资品牌新能源转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无形之中也增加了难度," 这些‘姗姗来迟’的合资企业新品牌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电动车领網域抢占一席之地并不容易。"
值得留意的是,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高速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选择与中国电动车企合作快速推进电动化进程,以此重塑市场地位。如大众与小鹏、奥迪与上汽、长安福特与长安汽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