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股东投资停止、业务面临关闭、员工讨薪……极越汽车陷入困境,公司门口停满警车,欢迎阅读。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的战场上,又一家造车新势力极越汽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
从 12 月 10 日下午起,极越公司内部便传出了令人揪心的消息:公司股东方将停止投资,并且本周极越还可能关闭整车业务。此前,其生产部门已开启裁员行动,这一系列事件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公司内部引发了强烈的震动。
12 月 11 日,极越 CEO 夏一平通过视频会议向全体员工坦诚相告公司所面临的困难,并宣布进入创业的 2.0 阶段。在这个关键节点,夏一平提出了四项应对举措:一是坚持核心技术的长期投入,试图在技术层面保持竞争力;二是加强销售和服务能力建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三是合并职能重复的部门与岗位,变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期望从内部管理优化中挖掘潜力;四是削减短期内无法提升财务表现的项目,力求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然而,这些举措能否有效扭转极越的困局,仍充满了不确定性。
当天,夏一平在与员工沟通时也提及了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无论是新兴的创业公司,还是老牌的行业巨头,都在聚焦核心目标,积极优化组织架构、调整供应链生态并重新整合资源。极越作为中国自主汽车新力量的一员,也深陷这场提效风暴之中,一场更为激烈的战斗即将来临。
但极越的困境并未就此停止发酵。有员工爆料称公司口头通知 12 月 16 日前离职可获得 "n + 1" 赔偿。对此,高合汽车项目工程总监杨悦卿在直播中对极越员工进行劝告,他以一种颇为现实的口吻表示,员工应尽早签署离职協定,不要抱有过多幻想,应尽快进入就业市场,就如同买菜一样,越早行动越有优势,因为公司很可能已经山穷水尽,赔偿能否真正落实充满变数。此外,杨悦卿还谈到高合汽车虽有不错的产品,但也面临资金困境,甚至表示对蔚来汽车的未来发展也存在一定担忧,若其销量未能实现重大突破,前景堪忧。
12 月 12 日上午,极越公司总部办公室上演了更为紧张的一幕:众多员工围住了夏一平。员工们提出了四点主要诉求,包括补缴今年 10 月和 11 月的社保、医保和公积金,缴清 12 月工资、五险一金及个税,支付离职员工 "N + 1" 赔偿款以及完成员工落户流程。部分员工因担心夏一平 " 跑路 ",甚至要求当天结算工资,否则扣留其身份证和护照。据悉,前一晚极越已有多部门宣布就地解散,如交付部门,国内部分门店也闻讯暂停营业。而夏一平在前一天内部讲话中提到 11 月起员工社保断缴,12 月工资缓发,对于主动离职员工虽给出 "N + 1" 赔偿标准,但未明确赔偿时间表,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员工的不安与焦虑。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多辆警车停在公司门口的道路旁。
回顾极越的发展历程,它本应有着良好的开端。极越的前身是集度汽车,由百度与吉利汽车在 2021 年 1 月共同创立,并在 2022 年 6 月发布了首款概念车 ROBO - 01。然而,生产资质问题使其在 2023 年 8 月更名为极越,随后出现了宣传缺貨的情况,这对其首款量产车极越 01 在 2023 年 10 月底正式上市后的销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当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激烈的价格战之中,极越 01 上市时的定价被市场普遍认为偏高,虽然后来官降 3 万元,但由于开局不利,降价效果也未能达到预期。
今年 9 月,极越 07 上市,凭借 19.99 万元的起售价和百度智驾的优势,极越宣称其在上市 48 小时内收获超 5000 份订单。10 月,极越汽车单月上险量也一度冲高至 2958 辆的历史最高值,但与其他头部造车新势力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去年 12 月到今年 11 月的一整年数据来看,极越汽车月销量最低仅 147 辆,最高不足 3000 辆,12 个月累计销量仅 14055 辆,月均销量仅 1171 辆,这样的销售业绩难以支撑其持续发展。
在渠道建设方面,极越同样进展不顺。早在 2023 年 10 月,夏一平曾公开表示到当年底将开设约 100 多家门店,2024 年计划开设 250 家以上。但截至 11 月底,实际仅开设了 140 家门店,仅完成开店目标的 56%,渠道拓展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市场覆盖和销量增长。
除了销量和渠道的困境,极越在融资方面也面临巨大压力。自成立以来,公开资料显示其仅在 2022 年 1 月完成了近 4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9 亿元)的 A 轮融资,由百度和吉利共同增持。相比蔚来董事长李斌提出的造车门槛资金 200 亿元(后提高至 400 亿元)以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所说的 200 亿元不够花,这些资金对于极越的造车大业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夏一平曾计划 2024 年年初对外融资,但在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大环境下,年初高合汽车宣布破产重整,哪吒汽车也传出降薪裁员等负面消息并将主要资源聚焦海外市场,热钱不再涌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资本寒冬,极越的融资后续也未公布更多实质性进展,资金短缺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又一巨大阻碍。
极越汽车如今可谓是内忧外患,在股东投资停止、业务面临关闭、员工诉求亟待解决、销量不佳、渠道拓展受阻以及融资困难等多重问题的交织下,其未来的命运充满了变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能否突出重围,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