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资治通鉴:功高盖主,不一定会被搞掉!但有这个问题,一定会被清理掉!下属能力强、人缘差,不是问题,如果身上有这个问题,那就不能留了,欢迎阅读。
韩信之死,很多人都叹息、惋惜。
但是,韩信有他自己的可悲之处,也有他自己的取死之道。
这个功高盖主的人,终于被搞死了,真是大快人心!
咱们回顾一下韩信之死这个故事。
【原文】
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 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 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译文】
公元前 197 年,刘邦亲征,北上前去平定陈豨的叛乱。
淮阴因侯韩信谎称有病,没有跟随刘邦出征,反而秘密派人前往陈豨的地盘,跟陈豨联络。
而韩信跟家臣连夜做了一个假的诏书,要释放那些犯人、奴隶,想发动这些人一起偷袭吕后太子。
等韩信部署完毕,就等着陈豨的回应了。
这时候,出意外了!
韩信的一个门客,得罪了韩信,被韩信抓了起来,准备把他杀掉。
公元前 196 年正月的时候,这个门客的弟弟向皇后吕雉告发,韩信准备谋反。
而吕雉马上就想召见韩,又担心他不会轻易一个人前来皇宫,所以就找来丞相萧何,跟萧何商量如何把韩信给抓起来。
萧何出了个主意,派人通知韩信说:陈豨的叛乱已经被平定了,召集大臣们一起参加宴会庆祝。而韩信也必须来到皇宫朝贺。
这一天,萧何亲自前往韩信家里,对韩信说:" 你虽然生病了,但是,这么大的事,你也应该去一趟表示一下心意。"
而韩信不好拒绝萧何的邀请,于是跟着萧何一起进宫。
结果,刚一进宫门,就被吕后安排好的武士抓了起来,就在长乐宫悬钟的宫室内处死。
韩信临死的时候说道:" 我真后悔,不听蒯彻的话,竟被一个妇人所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接下来,韩信三族被诛。
【解读】
韩信之死,这里边其实有好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比如说,韩信有兵权的时候不反,没兵权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谋反呢?这不是腦子有问题吗?
比如说,韩信第一次被刘邦在陈地计擒,这一次又轻松被萧何诱骗进宫里,被吕后安排好的人抓了起来,直接处死。
一个人在同一个计谋里,跌倒两次,不得不说韩信这家伙也真是太蠢了!
干活的就是干活的,思想单纯,玩不过动腦子的,玩不过耍心眼的。
其实,这里边也有一个很大的谜团:韩信既然想谋反了,为什么不提防?
这里,按照推理来说,很难说得通。
所以,我们历史上很多人都说韩信根本没有谋反,不过是吕后和刘邦这两口子,为了除掉韩信这个隐患,顺势而为罢了。这是个历史谜题。
而韩信之死,其实也未尝不是他咎由自取。
为什么这么说呢?
咱们可以分析一下,这里面其实都是跟人相处的智慧,都是跟领导打交道的教训。
第一,刘邦出征平定陈豨叛乱,韩信谎称有病,不跟着刘邦出征。
如果他跟着刘邦出征的话,作为刘邦身边的谋士,他还会有杀身之祸吗?
领导有问题,你不跟着鞍前马后,反而还想在后边搞事,这不是找死吗?
就是你不想在后边搞事,也会被领导认为你想在后边搞事,能有好果子吃吗?
第二,门客的弟弟告发韩信谋反,
这就不得不说,韩信自己的问题。
身边的人,他不收买人心,他不维护好人和,那不是最终给自己带来麻烦吗?
当然了,这一段大概率是被扣帽子了,因为他在长安是一个隐患,所以被扣上了这样的帽子。
第三,萧何诱骗韩信。
就算韩信感激萧何当年的知遇之恩,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彼此之间的地位,彼此之间的利益,已经不再一致了。
当时萧何需要他,刘邦需要他,现在大家已经不需要他韩信了。
而韩信偏偏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又被自己的伯乐给坑死了,这就是情商低。
过度相信他人,过度相信人性之美,人性之善,所以,又一次被算计了。
第四,韩信其实也是一个无义之辈。
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临死还出卖了蒯彻,说不听蒯彻的话,才有了这样的结果,也给蒯彻带来了麻烦。
韩信这样的人,其实也就是一个自私自利之辈,功利熏心,临死也想拉个垫背的,这样的人毫无忠信可言。
你是刘邦,你也不会允许韩信这样的人,继续存活下去。
你是领导,你也不会允许身边有这种利欲熏心的不义之辈,没准趁你虚弱的时候咬你一口。
所以,韩信之死,可以说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虽然说他功劳很大,但是他的人品很差,人们没人敢相信他。
这一切早就注定了,或许是在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的时候,或许是在围剿项羽时,掉链子的那一刻,或许是他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的那一瞬,注定了会有这样的结局。
能力强并不是问题,问题是人品差,这就有很大的问题了,不得不让人猜忌,不得不让人怀疑,不得不让人防备!
而这时候,对韩信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自证清白。但是,偏偏韩信长安的时候,总是居常怏怏,嘴里整天骂骂咧咧的,跟谁也不交往。
整天装的神神秘秘的,窝在家里,想做什么呢。那不就是取死之道吗?
这就是韩信之死给我们带来几点启发。
这是专栏第 37 节,观看更多专栏的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 推荐订阅 ---
2、《资治通鉴》视频讲解,省去阅读时间,点击下方链接↓↓↓
3、我的新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让《资治通鉴》读以致用,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