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中国探明百万吨锂矿,但锂价已暴跌8成,欢迎阅读。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
作者 | 塞尔达
最近微信改版,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
大家记得把金角财经设为星标
不错过任何一篇精彩文章
刚踏入 2024 年,中国新能源的 " 找矿行动 " 就取得了重大进展。
1 月 17 日,自然资源部对外公布消息称,四川新发现一座锂资源近百万吨的锂矿,是亚洲迄今探明最大规模伟晶岩型单体锂矿。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表示,这为中国实现找锂重大突破起到了示范作用。
1 月 18 日,盛新锂能方面向媒体表示,上述锂矿正是公司参股的木绒锂矿。1 月 19 日,盛新锂能股价在开盘后一度涨停,最终收报 23.41 元,较前一日上涨 5.59%。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链蓬勃发展。据相关研究机构数据,2022 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全球占比超过 6 成,锂电池出货量近 7 成,正、负极材料占比近 9 成。但相比之下,我国锂资源产量占全球不足 15%,锂矿对外依存度超过 60%。
在找矿热情一路高涨之际,锂价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新报价同比跌近 8 成,甚至逼近了不少锂矿项目的开采成本线,使后者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从而对锂矿项目的投产和持续开采等决策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木绒锂矿所处地——四川,尽管锂矿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以艰难著称,也为这个百万吨级别的项目何时才能顺利投产打上问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 供应市场时间难预计 "
木绒锂矿位于四川省雅江县,探矿权内 I、II 号矿体矿石资源量 6109.5 万吨,氧化锂 98.96 万吨,平均品位 1.62%。
目前,木绒锂矿的探矿权由惠绒矿业公司拥有,启成矿业、盛屯锂业和厦门创益分别持有惠绒矿业 70.97%、15.10% 和 13.93% 股权,盛新锂能在这三家公司均有持股。股权穿透后,盛新锂能合计持有惠绒矿业 48.06% 的股权。
此前,国内最大硬岩锂矿同样位于四川的甲基卡锂矿,据其开发企业融捷股份介绍,该矿是国内最大、同时也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甘孜州甲基卡伟晶岩型锂辉石矿,保有矿石资源储量 2899.5 万吨,氧化锂平均品位超过 1.42%。
尽管四川的锂矿资源丰富,但当地艰难的开采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木绒锂矿项目的顺利投产。
2009 年,融捷股份通过收购获得甲基卡锂辉石矿部分矿脉的采矿权证,但在扩产项目的征地问题上,无法与当地民众的利益诉求取得一致,之后一座矿选厂由于停电及暴雨天气引发环境污染事故,加重了民众反对矿山开采的情绪。
直到 10 年后的 2019 年,该项目才完成环保整改等一系列手续并得以复产。目前,该矿露天开采能力 105 万吨,矿石处理能力 45 万吨,是国内唯一已进入供应渠道的在产锂辉石大型矿山。
对于木绒锂矿,类似的担忧同样存在,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郑晓强对媒体表示:" 四川雅江地区一直是我国锂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这部分矿源单纯从技术上来说,由于露天矿较多,开采难度不大。不过,四川地区矿产开发进度较慢,供应市场时间较难预计。"
目前木绒锂矿仍有待更新的细节数据公布,才能进一步判断它对行业的具体影响。一名券商分析师认为,锂矿的开发建设周期为一到两年,上述项目距离实际投产还需一定时间。
中国新能源找矿热
木绒锂矿的重大进展,正值国内持续推进找矿行动之际。
2024 年 1 月 15-16 日,自然资源部发布 " 百万吨锂矿 " 新闻前夕,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对 2024 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其中一项是加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继续深入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加强绿色勘查开发等。
所谓战略性矿产,是指对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矿产资源,而锂则是 24 种被中国列⼊战略性矿产目录的矿种之一。
这与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有关。据研究机构 EVTank 和安泰科数据,2022 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和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分别达 63.6%、69%、85.5%、92.7%;但相比之下,同期中国锂资源产量仅占全球总量的 14.6%,锂矿对外依存度超过 60%。
上游锂矿端对产业链形成的隐患显而易见,随着对锂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开启了全球找矿的战略行动。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找矿最早要追溯到特斯拉的首款电动车型—— Model S 在 2012 年量产。
" 这是新能源汽车真正产业化的起点。" 一家近年收购了多个海外项目的国内矿企董事长对媒体回顾称," 这也是我心目中很好的买入矿产项目的时点,有些企业在此刻是有清醒认识的。"
2013 年,天齐锂业正式拉开了中资企业对关键金属海外收购的序幕,公司创始人蒋卫平几乎抵押了全部身家,以 30.41 亿元对价控股收购澳大利亚格林布什锂矿。
当时新能源车产业链并未成形,下游需求远远不像今天那样火爆,天齐锂业在上游过早的高杠杆豪赌,终使其陷入了高负债、低营收的困局,直到 2021 年中才迎来轉捩點。
在天齐锂业拉开找矿序幕后,2013-2022 年的十年间,中资在海外布局的锂矿项目就超过了 50 个,投资地遍布澳大利亚、南美、东南亚和非洲等。
不过,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成倍上涨,各国对关键矿物供应链的重要性与自我掌控意识开始提升。西方国家开始行动,并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收紧针对关键矿物的海外并购,同时扶持本土企业发展。
甚至,一向被视为对外商友好的加拿大在 2022 年 11 月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三家中资企业撤出对加拿大上市矿业公司及旗下子公司的股权投资。
与此同时,南美、非洲一些国家的资源民族主义情绪抬头,部分区網域外商投资环境恶化。
这导致了中国企业开始在找矿过程中,尝试国外和国内 " 两条腿 " 走路,在锂价急剧下行的 2023 年,国内市场依然不乏天价锂矿交易。
2023 年 8 月,四川两座锂矿以超千倍溢价被拍出。其中加达锂矿起拍价 319 万元,经历 11307 次报价后最终以 42.06 亿元的价格落槌,较起拍价升值率达 1300 多倍,由大中矿业旗下子公司竞拍成功。
另一四川省金川县李家沟北锂矿勘查权则在经历 3412 次报价后以 10.1 亿元的最高报价落锤,相较 57 万元的起拍价升值率超 1700 倍,竞得人为四川能投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有业内人士告诉媒体,上述两处锂矿的成交价虽然 " 确实出乎意料 ",但也反映出 " 资源为王 " 依然是主导产业链的核心因素,向资源端布局是目前锂产业链上下游普遍的趋势。
锂价同比跌近 8 成
在找矿热情依然高涨之际,由于供过于求,锂价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3 年一季度起,动力电池库存高企导致行业悲观气氛浓厚,锂价由超过 50 万元 / 吨一路跌至 20 万元 / 吨以下。
尽管二季度逐步回升到 30 万元 / 吨附近,但 7 月碳酸锂期货上市又引发了一轮新的跌势,到 9 月滑落至 17 万元 / 吨。随后,贸易商抬价帮助锂价在 10 月小幅回升,但随着 11 月期货价格大幅走弱,现货价格再次暴跌。
截止 2024 年 1 月 25 日,国内碳酸锂现货价报 9.6 万元 / 吨,同比下跌近八成。
锂价暴跌也使中国 " 锂业双雄 " 业绩持续恶化,2023 年三季度,两家公司净利润同比跌幅均超过七成。
财报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赣锋锂业实现营收 75.4 亿元,同比减少 42.8%;归母净利润仅有 1.6 亿元,同比下降 97.9%。同期,天齐锂业实现营收 85.8 亿元,同比下降 17.1%,归母净利润 16.5 亿元,同比下降 70.9%。
锂价暴跌反应了市场对锂资源供应过剩的担忧。
据中信建投测算,2024 年,锂盐供给将增加 41 万吨碳酸锂当量(LCE),而需求增量仅有 19.25 万吨,这意味着过剩量有近 20 万吨。
有业内人士称,在需求方面,2023 年储能需求爆发,从而支撑了一段时间的锂价,但随着储能电池供应迅速走向过剩,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也逼近成本线,加上储能项目盈利问题待解、整体需求体量无法跟电动汽车相比,对原材料支撑作用有所减弱。
他补充,业内当前并没有看到明确的需求增长点,每年一季度通常是国内汽车销量的淡季,海外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也没有明显上升,加上美国近日更新的《削减通胀法案》将中国企业排除在补贴范围内,以及欧盟针对中国车企的反倾销调查,使得业内对短期整体需求悲观。
据相关媒体报道,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电池企业目前对锂现货价格的主流预期在每吨 8 万元至 10 万元。
这个价格区间已经逼近了不少锂矿项目的开采成本线。
其中,中企在非洲开发的锂矿项目以及中国江西锂云母矿项目压力最大,若现货价跌到 10 万元,这些项目就会有亏损的风险;而四川的锂辉石矿成本大约在每吨 8 万元,若锂价持续下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当然,并非所有机构都持悲观态度。
银河证券在 1 月 17 日的行业研报中指出,本轮锂价下跌在首先除去无矿冶炼企业的利润后,目前已开始击穿锂辉石矿企的成本线,若后续锂价进一步下跌,预计将有更多的固体锂矿企业停产或延缓新建产能进度,从而在供应端收缩给予底部锂价支撑,进而完成行业的筑底与出清。
"A 股市场锂矿板块预期最差的时刻已过去。"
参考资料:
贝壳财经《锂价向下,锂资源争夺战热度不减》
财新《盛新锂能股价单日大涨四川发现大型锂矿》
财新《碳酸锂期货跌至每吨 9.3 万元锂价后续走势如何?》
财新《新能源找矿》
出品人 :卢桦
主编 :姜中介 责编 :柯基的基
版式: 伊妍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