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大众“新能源”病急乱投医!会成下个铃木吗?,欢迎阅读。
2023 年,大众集团在华销量呈现出疲软态势,电动车出货量不及预期,这种情况下它开始疯狂押注中国新能源车企。
最早是入股江淮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从今年 7 月开始,大众集团旗下品牌又接连与各大国产新势力宣布 " 牵手 ",从大众入股小鹏汽车,到奥迪宣布牵手智己汽车,再到捷达也被曝出要跟零跑汽车合作。
密集的外部合作,显示出大众慌乱的内心,但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做法,也让人对大众在中国的未来感到担忧。
回顾历史,被誉为 " 小车之王 " 的铃木,也曾在中国市场风靡一时,当年的奥拓可以说是唯一可以抗衡大众捷达、桑塔纳的存在,但后来由于跟不上中国市场从 " 小 " 到 " 大 " 的转型,只能败走中国。
如今大众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从燃油车切换到电动车的巨变时刻,作为曾经燃油车时代的王者,大众迟迟跟不上中国市场的转型,那么大众会成为下一个铃木吗?
01
消失的铃木
铃木,一个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字。
早在 1980 年代,铃木通过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技术合作,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征程,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日系车企之一。后来铃木又先后与长安汽车、昌河汽车合资,带来了奥拓、雨燕、北极星等小排量小型车,以其质量和价格征服了中国消费者的心。
很长一段时间,铃木几乎成为了中国小型车的代名词。最火的时候,改款的新奥拓上市前期一车难求,甚至还要加价销售;1995 年北极星推出后,在国内微型车市场的销量连续 6 年获得全国第一,累计销量超过 72 万辆;长安铃木的销量在 2011 年达到巅峰,全年累计销量高达 22 万辆。
然而成也微型车,败也微型车。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铃木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逐渐下滑。
在中国消费者形成了 " 以大为美 " 的消费习惯后,铃木却还在坚持小车战略,最终只能退出中国市场,其掌门人铃木修当时甚至还说道:" 我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妥协。"
02
着急的大众
继从 " 小 " 到 " 大 " 后,中国汽车市场再度迎来从 " 油 " 到 " 电 " 的巨变时刻。
故事是相似的,只是主角从铃木换成了大众。但和铃木坚持小车战略不一样的是,大众转型的意愿很强烈,只不过有时候越着急,反而做得越不好。
今年第一季度,大众汽车的中国乘用车销量被比亚迪超越,40 年来首次失去领头羊地位," 罪魁祸首 " 就是电动汽车,大众自家的 ID. 纯电系列推出 2 年多以来,销量不及预期。
今年上半年,大众在华交付量同比下跌 1.2%,至 145.19 万辆,其中纯电车型在中国销量同比下降约 2%,为 6.2 万辆。作为对比,比亚迪上半年同期销量高达 115.4 万辆,增长 80%。
中国市场的下滑以及电动化转型效果不佳,让大众的转型动作越发激进,从自研纯电平台、与中国车企成立合资公司,开始转向与中国新能源车企合作,开启疯狂的 " 买买买 " 模式。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大众先后宣布以 7 亿美元入股小鹏、与智己汽车合作,还被传言要采购零跑技术平台。更早之前,大众还 " 清洗 " 自家軟體子公司 CARIAD 管理层,与国内汽车智能驾驶辅助芯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总投资高达 24 亿欧元。
看上去,大众已经放弃了自研道路,但 " 买买买 " 能救得了大众的新能源转型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一方面,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汽车企业,掌握核心技术都是最关键的,不可能靠购买其它厂家技术发展起来。大众过去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和地位也是依靠领先技术获得的。
另一方面,车企合作不一定能实现 1+1>2 的效果,此前也鲜有成功案例,更别说大众还是同时和多家车企合作,看似风风火火,但精力有限只会更加难以融合。
03
大象集体转身,大众掉队?
随着电气化、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传统巨头都面临转型问题,但进度和路线选择却有所不同。
对比两位德国同伴——宝马及奔驰,虽然也和中国企业合作,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还是放在大力自主研发智能化与新能源技术品牌上。
其中宝马是跨国豪华车企中转型动作最快的车企,早在 2013 年就布局电动车,2023 年又开始在全品牌、全车系掀起强大电动攻势,在中国布局了多达 11 款纯电动产品;核心技术方面,宝马致力于研发全固态电池,第六代锂离子电芯已于去年 9 月发布,同时,宝马集团为第六代 eDrive 电力驱动技术研发了全新的电芯形式和化学体系,该技术将被应用于 BMW" 新世代 " 车型。
再看奔驰,数字化方面推出了全新的作業系統 MB.OS,电气化方面布局了四大纯电平台,包括适用于紧凑型电动车的 MMA 纯电平台、适用于中型电动车的 MB.EA 纯电平台、针对性能车型的 AMG.EA 纯电平台,以及专属于未来轻型商务车的 VAN.EA 纯电平台,目前基于 MMA 纯电平台及 MB.OS 打造的首款车型—— CLA 级概念车已于 2023 慕尼黑车展上迎来全球首发。
对比之下,大众的新能源战略更加混乱,同时和多家新势力造车企业合作,不仅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战略也会难以执行,可能导致大众步铃木的后尘——由于跟不上中国市场的变化而掉队,甚至退出中国市场。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不久前,大众甚至还被马斯克 " 点名 "。他认为 : 如果不尽快转向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大众汽车集团和通用汽车等传统汽车制造商迟早会被淘汰。
事实上,大众虽然在中国市场还保有可观的市场份额,但其实际处境要比想象中险恶得多,甚至可以说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大众自己也意识到了新能源转型的紧迫性,但却走向了一个极端,不是想着如何强大自身力量,而是通过和中国新势力车企的合作来快速推出电动产品。对于车企而言,如果自身不掌握核心技术,只想靠外部合作来 " 弯道超车 " 是不现实的,这条路不仅不是 " 捷径 ",还极有可能是大众的 " 末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