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超薄手机将至,但后摄的“抉择”可能会成为大问题,欢迎阅读。
众所周知,在今年的手机市场里," 超薄设计 " 注定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方向。而造成这个方向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除了消费者审美的变迁之外,自然也有各方面技术进步的推动。
比如最近这两三年,旗舰 SoC 的能效比和性能一次比一次进步明显,尤其是到了去年秋季,骁龙 8 至尊版和天玑 9400 在高负载游戏下的功耗水平,甚至只有过去旗舰平台的一半左右。显然,这就给更薄的机身设计赋予了 " 底气 "。
又比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智能手机行业的电池供应链也迎来了一轮技术飞跃。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新机的电池容量普遍可以做到比过去增大 20%、甚至更多。毫无疑问,这更有利于机身体型的 " 瘦身 "。
但即便如此,对于即将大量出现的 " 超薄手机 " 来说,依然有一个坎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后摄模组的体积和厚度。
三星 Galaxy S25 edge
一方面,从目前已经公布的三星 Galaxy S25 edge 部分信息,以及虽未发布、但早已传言满天飞的苹果 iPhone 17 Air 身上,几乎都能看到特别明显的后摄凸起。
另一方面,纵观最近这几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旗舰机型的 " 大底化 "、甚至是 " 全大底设计 " 也几乎成为了一个共识。以至于大家确实很难想象,手机厂商到底要怎样才能将硕大的摄像头模组塞进超薄的机身里,而且还不使得它在造型和手感上显得突兀。
网传 iPhone 17 Air 概念图
不仅如此,从目前的相关信息来看,由于受到技术、产品定位等方面的制约,大家几乎没法指望这些 " 超薄手机 " 会拥有真正的 " 全焦段三摄 " 设计。比如,三星就只在 Galaxy S25 edge 上保留了后置双摄,而大量传言更是表明,苹果甚至有可能只给超薄款 iPhone 只保留一个后置摄像头。
说实在的,如果仅有一枚后摄,其实在技术层面倒也简单,因为这就意味着不需要头疼到底是要 " 保超广 "、还是 " 留长焦 "。但对于配备后置双摄的机型来说,这就反而可能就会成为彰显不同厂商技术力的关键。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毕竟按照物理规律,超广角摄像头天生就有着更短的等效焦距,意味着它们的镜头光学部分本就更薄。而且其 " 口大底小 " 的镜头造型,也有利于使用更紧凑的 CMOS 尺寸。
相比之下,要将长焦镜头塞进超薄手机里,就需要高得多的技术力了。比如目前的相关传言就显示,Galaxy S25 edge 很有可能会成为首款配备潜望式长焦的超薄机型。
据称,这是因为三星早在去年就公布了 "ALoP" 潜望式结构。该个结构改变了传统镜片的排布方式,同时用 " 更大的镜头直径 "+" 倾斜的 CMOS" 有效增大了潜望式长焦的光圈参数,从而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感光能力。从外观上来看,ALoP 长焦会表现为一颗大直径、但并不凸起的镜头,由于从外部看不到内部的棱镜结构,大家甚至可能意识不到 " 这是一颗长焦 "。
当然,想到了如何缩减潜望式长焦镜头体积办法的厂商,可能不只有三星。比如 OPPO 也有他们特殊的 " 双棱镜反射 " 设计,通过多一组棱镜的结构让潜望式长焦的光路 " 调转 180 度 ",从而解决大底、高画质长焦镜头里,CMOS 所导致的镜组厚度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从目前的爆料来看,有能力在超薄手机里实现高画质潜望长焦的厂商,似乎依旧是屈指可数,因此它确实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相关产品在市场宣称方面的重点。
中小尺寸 CMOS+ 暴力 AI 超分,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除此之外,可能也有些朋友会想到一种 " 邪道 " 办法,那就是既然大底塞不进去,有没有可能会有手机厂商干脆就将中小尺寸的 CMOS 塞进超薄手机,再通过大模型之类的 " 暴力算法增强 ",来解决最后的拍摄画质问题呢?
还真别说,至少从技术层面来看完全可行,甚至目前已经有厂商在这么做,而且成果喜人。但问题就在于," 小底 +AI 暴力超分 " 的思路固然最终成像画质可圈可点,但毕竟意味着较低的硬體成本和相对不那么好看的传感器参数。所以要如何解决相关产品在市场宣发方面的尴尬,或许会成为相应厂商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