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成本挤压不是羽绒服造假的“理由”,欢迎阅读。
北京商报评论员丨陶凤
连日来," 假羽绒制品 " 在线上、线下市场肆意泛滥,引发各界强烈关注。11 月 25 日,江西九江对伪劣羽绒服制售企业进行扣押、立案查处。
根据此前央视调查,江西九江多家企业伪劣羽绒服以假乱真流向多地,而用 " 飞丝 " 冒充 " 羽绒 " 成当地市场公开的秘密。
公开的秘密背后,还有一条清晰的犯罪链条。多家辅料店不仅出售各类标识、质检报告,还主动给客户提供极具欺骗性的建议,最终形成了从原料生产到线上线下销售端知假售假的闭环。
" 不用 998,不用 198!羽绒服只要 89!" 尤其是电商渠道,基于消费者与商品实物之间无法真实触达的现实,主播以超低价格以及极具诱导的话术蛊惑消费者,让直播间成为假货的重灾区。
调查发布,舆论哗然。时下,全国无论南北方,都已入冬。羽绒服是冬季御寒必需品,既然标榜为羽绒服,填充一定比例的羽绒是最起码的要求,且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都有相应的约束。
比如,国标对羽绒服的充绒量有着明确的要求,标称的 " 绒子含量 " 必须要大于等于 50%。
但有关企业还是冲击了大众认知底线,如此明目张胆的制假售假,不仅没有达到国标充绒量的比例,甚至连 " 绒 " 都采用了冒牌货。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很多流通到市场上的假羽绒服,连儿童款都没有放过。
仔细剖析,假绒与真绒之间,自然逃不了成本的考量。
2023 年以来各种羽绒的价格已经有不同程度上涨,2024 年上半年,涨价的情况更为明显。三季度向来是羽绒销售旺季,持续高位运行的羽绒价格也给下游行业带来了压力。
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存在着巨大的成本差异,厂家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不惜铤而走险,大量生产充斥着假绒的劣质羽绒服。
商家与厂家达成 " 默契 ",厂家制售一条龙服务,把假羽绒服卖给消费者,谋取黑心利润,各方形成了利益结合点,整个链条下来,最终坑害的是消费者。
成本的挤压,不是制造业造假的借口。在经济承压的环境之下,不同行业都面临经营压力增大,出于维护一己私利,置公共利益于不顾,以降低成本为 " 理由 " 突破法律的底线,必须引起警惕,相关企业必须严惩。
更需要反思的是,厂商、店铺、平台,涉事各方对于显而易见的造假互为 " 帮凶 ",彼此没有形成约束制约反而是直接参与、环环相扣。面对这一境况,需要监管多维度介入。
衣食住行关乎民生。只有从根本上强化法治约束,重塑市场秩序、整顿行业生态,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让消费者穿上安全保暖的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