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TE Connectivty:四大举措应对车市“新、快、卷”,欢迎阅读。
近年来," 越来越卷 "、" 节奏越来越快 " 成为汽车人感叹最深的两大话题。在这种快节奏和不断的内卷下,无论是外企还是自主品牌,均面临着市场新的考验及打分。
究竟如何应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答案。在日前举办的 2023 慕尼黑电子展期间,全球连接器巨头 TE Connectivty(以下简称 "TE")围绕此话题给出了自己的诠释。
汽车行业呈现 " 新、快、卷 ",供应链直面更高挑战
近年来,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速度有目共睹。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 374.7 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 28.3%。乘联会预计,2023 年到 2028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从 36% 提升至 70%,智能汽车占比有望从 33% 提升至 80%。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变革越来越体现为更新、更快、更卷。
" 具体来看,‘新’体现在新技术和应用不断增多,新的玩家不断涌现;‘快’体现在研发周期大大缩短,技术更迭加快;‘卷’主要体现在服务卷和价格卷。"TE 汽车事业部中国区高级销售 & 市场总监郑荣指出。
图中人物:TE 汽车事业部中国区高级销售 & 市场总监 郑荣(图片来源: TE Connectivty)
" 在激烈的竞争下,我们看到,部分车企品牌两三年内体量翻几倍,而有些则突然下滑严重。而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新的市场变化和格局变化对供应商的决策敏锐性、组织韧性、响应速度、创新力度及降本增效能力等均提出更高要求。"TE 汽车事业部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孙晓光补充表示。
图中人物:TE 汽车事业部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 孙晓光(图片来源: TE Connectivty)
当被问及是否会焦虑时,孙晓光直言:" 对于 TE 而言,‘卷’字一直存在,也从未规避。大家在 2023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可以看到,我们除了展示本地创新产品和工艺外,更重要的是展示我们本地化的团队和体系,这是我们应对国内车市各类新变化的底气。事实上,面对新的形势,也早已做好了准备。"
TE 慕尼黑电子展现场图(图片来源: TE Connectivty)
四大举措应对车市之变
" 深耕本地化 " 是目前外资企业在华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将其上升为企业竞争底牌却并非易事儿。在提及如何通过本地化战略应对更快、更新、更卷的车市时,TE 给出了以下答案:
◆ 更快——打造精锐团队,极速响应
据介绍,TE 汽车事业部在华拥有 6,200 名员工,在 30 年的发展中培养了一批 100% 由中国本土团队组成的从管理层到一线研发制造人员的精锐队伍。
图片来源: TE Connectivty
" 要适应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首先要从决策层面彻底地理解和适应这个市场。TE 有个先天优势是,我们较早制定了本土人才管理本土业务的战略,在决策上享有绝对授权。一旦市场有所变动,能够及时灵活地调整。" 孙晓光说到。
除了决策快外,在技术、生产、服务等执行响应方面,TE 中国团队也把 " 快 " 发挥到极致。" 我可以非常骄傲的提及一点,早期中国团队走出去多是外派学习,而今大量的技术、财务、采购等人才正被输送出去支持其他地区的运营和发展。这充分印证了我们中国团队的实力,也正是有了强大的团队作为后盾,才保障我们所有的决策得到快速实施和执行。"
◆ 更新——创新研发,赋能转型
单就连接器市场而言,车辆高压化、高频化的发展,对相关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需求。与此同时,小型化,定制化、简单化也正成为行业大势所趋。
对于此,孙晓光指出,对于 TE 来说,行业挑战也是企业展现价值的机会。面对新的技术趋势,TE 较早进行了技术储备,目前在电池、充电、高速高频等方面均有成熟的技术和方案。据介绍,目前该司全球超过 20% 的销售额来自新产品。当中,由中国团队研发的一系列高压连接器和高速高频连接器产品,产值不断攀升。
在 2023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该司展出了系列由本土团队开发的产品,当中包括紧凑高能、选型丰富又可支持铜 / 铝导体焊 / 压接方案的TE 新一代采石矶高压连接器系列,响应快、精度高、装配简洁的TE 第二代充电插座系列等。其中,采石矶高压连接器属于行业首创,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得到推广。
此外,为快速满足国内车市变革新需求, 2022 年 11 月,位于苏州的 TE 中国汽车事业部工程技术中心正式启用,主要聚焦于电动化和智能化产品的工程研发。启用仪式上,TE 指出,未来开发的产品除了服务于中国客户外,还致力从中国辐射到亚洲乃至全球市场。
TE 中国汽车事业部新工程技术中心(图片来源:TE Connectivity)
◆ 服务卷——从被动跟进到主动规划
在郑荣看来,燃油车时代是场地赛,企业比的是耐性,环境相对比较平稳。而电气化时代是场越野挑战赛,环境严苛,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要在新的赛道赢得胜利,很重要的一点是主动服务,提前做足准备。这当中主要呈现以下两个方面:
1、 客户导向——由被动跟进到主动引导。" 过去我们的做法是客户和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现在则是提前于市场规划和进行技术筹备,一旦客户有需求,很快就可以响应。" 郑荣说到。
2、 产品导向——由被动连接到提前规划。" 如果把一辆车比作房子,连接器就是线路。原来传统的房子只需要几个电灯,而智能电动时代增加了很多电器,这个时候就需要先把线路提前规划好,全力保障整个架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孙晓光补充指出。
对于车企而言,面对智能化和电动化新的技术趋势,均在摸索中前行,尤其在安全方面慎之又慎。如果有供应商能主动助力其提升产品,且节省时间,规避风险,势必会轻松不少。在此情况下,供应商的价值也得以凸显。
◆ 价格卷——本土智造,降本增效
2023 年以来,车企价格战此起彼伏,这对上游供应商的降本需求势必会进一步提升。对于此,郑荣指出,在降本增效方面,TE 一直是自觉主动的。
首先,在生产方面,TE 有 1000 余条自研自动化产线。此外,所有工厂均配备智能立体仓库、AGV 无人配送、智能化数据采集等,通过协同更多先进运营管理技术来实现降本增效。
其次,在核心工艺和原材料上,TE 已经实现 100% 的本土化。为提升效率,满足新技术趋势下的链接需求,公司在设备和工艺上亦不断优化。2023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TE 汽车事业部首次展出两台本土研发的重磅设备——铜端子铝线超声波焊接机,以及 FFC(扁平柔性线缆)/FPC(扁平柔性电路板)端子压接机。
TE 本土自研设备(图片来源:TE Connectivity)
除了降本增效外,TE 还提出了" 产能无忧 "的守则。截至 2023 年 6 月,TE 汽车事业部在华已拥有 5+1 座工厂,其中 5 座已开业投产,1 座即将动工。
正是上述彻底的本地化战略,以及主动迎击 " 新、快、卷 " 的诸多举措,使得这家行业巨头在国内汽车连接器在业务持续攀升的同时,赢得了良好口碑。数据显示,2022 年该司共计获得车企及 Tier1 客户奖项超 50 个,收到客户感谢信超 100 封。
" 面对国内车市新的变化,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像向日葵一样,根深埋在地下,朝着市场需求绽放。" 孙晓光说到。与此同时,他指出,除了深耕本土外,TE 可以通过 "全球视野,本土定制",满足客户对全球性标准产品的灵活定制、敏捷交付和高性价比需求,全力赋能中国车企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