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走不出代工困局,良品铺子信任危机难解,欢迎阅读。
发酵半个多月的食品安全风波,终于告一段落,良品铺子可以暂时松口气了。
11 月 18 日,针对此前打假博主举报良品铺子有部分产品存在 " 配料表造假 " 的情况,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发布情况通报,举报人所反映问题不成立,经调查判定产品合格。
相关话题迅速引起热议。随后,良品铺子官方发布澄清公告,表示旗下产品桂香坚果藕粉、酸辣粉检出成分与配料表一致,并将对两位举报的打假博主提起诉讼。
同时,这两款产品也悄然在相关电商平台恢复上架。良品铺子的股价,也在历经近一周的震荡下跌后,于 11 月 19 日开盘一路走高。
然而,好景不长,还没等这口气完全松下,打假博主 " 松哥打虎 " 在有官方盖棺定论的前提下,仍坚持自己的质疑,又在 21 日发布视频,称将针对举报不成立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还有大瓜,后面等着。"
打假博主的再度发声,让本已渐趋平静的局势再生波澜。无论如何,这场风波已对良品铺子的品牌声誉产生不可忽视的冲击,尤其是在其业绩本就深陷 " 泥淖 " 的情况下。对于良品铺子来说,进行深刻的反思并采取紧急行动,已变得刻不容缓。
频陷食品安全风波,代工厂背锅?
这场舆论风波,始于网红博主 " 松哥打虎 "" 赏金猎人灰烬 " 在 11 月初发布的一系列打假视频。
视频中,两位博主展示他们所收集的多份产品、监测设备、监测报告、公正报告等内容,直接向良品铺子的桂香坚果藕粉、酸辣粉这两款产品开炮,指出前者掺杂了木薯淀粉,而后者并未检测出红薯粉等成分。
针对此事,良品铺子方反应迅速,很快发表声明否认配料表造假。同时,武汉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也迅速行动,表示已立案调查,并将依法依规处置。
半个月后,官方才发布正式通报,其间风波为何越演越烈?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告诉「新熵」,这跟被打假的产品矛盾焦点不无关系,有关红薯粉和木薯粉的问题在网上炒了很多年,甚至已经被炒成社会热点事件,因此能牵动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并不奇怪。
另一方面,此次风波中的产品皆为委托代工产物,这易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疑虑。据官方通报,被举报的 " 桂香坚果藕粉 " 由良品铺子工业公司委托于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 酸辣粉 " 则是良品铺子工业公司交由河南品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此外,本次打假博主中的 " 赏金猎人灰烬 " 刚有过辉煌战绩,在今年九月其成功打假当时爆火的带货博主 " 东北雨姐 ",指出其所售红薯粉丝经检测仅含木薯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良品铺子也 " 前科累累 "。早在 2021 年,就有消费者因网购良品铺子鸡肉肠出现蛆虫一事投诉,后续诸如月饼里吃出塑料纸、金针菇抽检不合格、原生腰果霉菌超标等食品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
「新熵」查阅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有关良品铺子的投诉高达 1811 条,内容涉及吃到异物、食品发霉变质、虚假宣传等。
▲图 / 黑猫投诉截图
有观点认为,此类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关键在于品质难以把控的代工模式。
良品铺子采用的就是 " 代工 + 贴牌 " 模式,自身并无生产工厂,而其产品线又种类繁多,SKU 超 1500 种,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易出纰漏。
且代工模式下,品牌方或因盈利施压,代工厂可能出现以次充好降低成本的情况,如为 " 东北雨姐 " 供货的厂家就曾以木薯粉替红薯粉。
而良品铺子自从去年 11 月以来就宣布降价战略,据 "21 世纪商业评论 " 报道,目前,良品铺子有 500 多款产品降价,最终目标是总产品的 80%。这可能意味着降价降成本的压力会传导至代工端。
频陷食品安全风波,代工厂背锅?
表面来看,此次风波似乎仅仅是良品铺子长期依赖代工模式而引发的一次暴雷,但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其本质是良品铺子在行业发展进程中逐渐掉队,诸多潜在问题集中爆发所致。
财报是最直观的晴雨表。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三季度良品铺子的营收为 15.94 亿元,下降 20.81%;净利润亏损 450.03 万元,同比下降 325.20%,反观其竞争对手三只松鼠和盐津铺子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
雪上加霜的是,11 月 20 日,良品铺子还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达永有限公司在 11 月 1 日至 11 月 19 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和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良品铺子股份 452.45 万股,减持比例为 1.13%。
在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看来,良品铺子近两年业绩承压,更大的挑战来源于量贩零食业态的冲击和挑战,自身未能把握好销售渠道变革的机会。
一方面,休闲零食线上销售格局大变,主阵地从淘系、京东等转向抖音等兴趣电商。万联证券数据显示,其在淘系、京东、抖音销售占比分别为 51.83%、12.17%、35.99%,淘系同比降 7.18 个百分点,京东降 2.65 个百分点,抖音升 9.83 个百分点,三只松鼠正是靠重注抖音实现业绩翻盘。
另一方面,近年来全国量贩零食门店快速跑马圈地,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数量从 2021 年底的 2500 家增长至 2023 年 10 月的超 2.2 万家。由于该业态绕过经销商直接和厂家采购,价格足够便宜,对良品铺子等高端零食品牌造成不小的冲击。
张茜曾是良品铺子的粉丝,大学时经常从网上购买,但在近几年却减少了消费频次,原因是她觉得线下零食店很多,价格更便宜,购买更便捷,原来喜欢良品铺子也是以前知道的品牌少,而这个品牌名声更响。
良品铺子也曾尝试建立自己的量贩式品牌 " 零食顽家 ",但并没有成功走出湖北市场,门店数仅 300 多家,错失与量贩零食巨头合作的渠道红利,就连直营门店也因经营成本过高拖累业绩,规模收缩。
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三季度,良品铺子净闭店 120 家(直营 43 家、加盟 77 家),集中于华中、华东、华南区網域,期末线下门店共 2814 家。
作为对比,友商盐津铺子早在 2021 年就和量贩零食头部品牌 " 零食很忙 " 达成合作,布局该渠道,收获不错的增长;而三只松鼠在去年推出自有品牌效果不佳后,也在今年果断收购爱零食、爱折扣,以补全在该渠道的布局。
品牌信誉遭重击,低研发存隐忧
品牌声誉无小事,经此一役,要想重建消费者信任并重塑品牌形象,于良品铺子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尽管此次风波良品铺子已获官方出具的 " 洗白 " 证明,但其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 品牌的背后没有真相,只有消费者认知,"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向「新熵」表示,无论官方通报如何,该事件对良品铺子的品牌负面冲击一时也难以完全消除。
尽管良品铺子意识到大势所趋下,降价是必然的行为,也在去年正式宣布降价策略,但似乎对业绩起色不大,在没有自有工厂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好质量和价格得打个问号。同样纵观其友商,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等都拥有自己的工厂。
良品铺子也曾在供应链方面做出相关动作,改变以往要求供应商定向采购指定规格原料的方式,将大宗坚果原料采购纳入直采体系。同时,进行市场统采,再对原料分级运用,根据不同产品需求使用不同型号、等级的原料,降低采购成本。
但问题在于,原料保障了,代工过程中的仓储、加工、运输等环节呢?如何保障其产品质量,又如何降低其分散的成本?毕竟良品铺子的 SKU 多达 1500 种,代工厂也分散在全国各地。
财报数据显示,2023 年,良品铺子通过提升供应商直送和工厂直发比例至 70%,公司库存周转下降至 15.88 天,较上年降低了 17.4%,计划中心产销周转时效同比提升了 17.4%。
而据界面新闻报道,良品铺子供应商的工作还包括为产品送检——藕粉供应商分别于 2024 年 6 月、7 月、9 月送检不同的检测机构,进行包括特定基因成分鉴定在内的多项检验。这也意味着其供应商也需要用极具竞争优势的价格,来提供包括生产、物流方面的业务。
除了代工模式、错失渠道红利等问题,徐雄俊还向「新熵」指出,良品铺子本次遭遇的重大消费者信任和品牌形象危机,也跟人口红利消失,吃零食的人没有新增有关。近年来消费者推崇低卡健康天然的食品,而良品铺子大多数零食仍是传统高盐高油高糖、有各种添加剂的品类,跟消费者变化的认知是相悖的,短期内舆论风向很难扭转。
有意思的是,良品铺子并未在产品研发层面进行更多投入。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 1 月到 9 月,良品铺子的研发费用仅 1400 万元,同比下降近六成,同期的销售费用却超 11 亿元。
在外界风浪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良品铺子更应沉下心修炼内功,精准找出自己的定位,顺应消费者的需求研发出更多新产品,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