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爱优腾脱下“长”衫,欢迎阅读。
文 | 市象,作者 | 王铁梅,编辑 | 文昌龙
从 2 月底传出 " 优酷新领导要求剧集控制在 12 集以内 " 的风声开始,到大 IP 现偶剧《嘘,国王在冬眠》集数原定 36 集被砍至 23 集,优酷的动作可以称得上又快又狠。" 喊了几年的影视寒冬,今年算真正看到了第一场雪。" 入行十年的编剧张梅感慨道。
" 我做编剧十年来,以为 2024 年会是我看到过长剧行业最差的一年了,但万万没想到,这还远不是谷底。" 张梅告诉「市象」。
事实也的确如此,德塔文数据显示,2024 年长剧开机数量为 213 部,较 2023 年下降了大幅下降了 9.0%。然而 2025 年 Q1 长剧开机数量仅有 23 部,是 2024 年同期的一半。
长剧 " 降集 " 的趋势,其实早有预兆。优酷副总裁谢颖曾在 2024 年末的微博视界大会展示了一组数据:长视频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在 50% 以上,剧集的完播率只有 20%-30%。限制集数已经成为平台迫在眉睫的选择。
或许 76 集的《甄嬛传》将成为过去式,而未来是 20 集短剧集的天下。
01 爱优腾相继丢掉幻想
制片行业内部人士王腾对「市象」表示,现在长剧行业的情况要比想象中更加严峻。" 现在别管多大牌的制片公司,手握多出名的 IP,找到多顶尖的演员,项目都很可能砸手里。原因只有一个,市场不买账了。"
根据云合数据的 Q1 报告,今年前三个月热播期集均有效播放破 2000 万的剧集仅有 10 部,去年同期这个数据是 13 部,而 2024 年已经是热播剧集数量严重缩水的一年。
热播剧 " 热 " 不起来,长视频平台面临的营收压力与日俱增,爱奇艺公开的 2024 年财报显示:其营收为 292.3 亿元,同比下降 8%;归母净利润为 7.64 亿元,同比大幅下挫 60.32%,最核心的两项业务,会员服务收入和在线广告收入的下滑情况都不容乐观。
事实上,除了主打综艺的芒果之外,爱优腾三大平台营收情况无一例外地出现降幅。
作为营收情况直接和内容质量挂钩的内容平台,显然一场供给侧的改革刻不容缓。长剧 " 注水 " 问题成为了改革的核心,平台开始试图通过限制集数的手段,来实现提质的同时降低成本,缓解营收压力。
几大视频平台中对这场改革最迫切的,就是爱奇艺和优酷。
爱奇艺创始人、CEO 龚宇在今年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演讲中明确提到了 " 缩短长剧集数 "、" 减少内容时长 " 的问题,回看整个 2024 年,爱奇艺没有出现一部真正意义上的 " 爆款 ",曾经靠《狂飙》创造出的 " 爆款神话 ",失灵得相当迅速。
王腾认为:" 但凡是这几年有在关注影视行业的,都能看出 2024 年爱奇艺输得很彻底。" 爱奇艺大手笔下注的几部长剧,如《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哈尔滨一九四四》《仙剑四》等,都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因内容拖沓、质量堪忧引来铺天盖地的吐槽。
虽然爱奇艺偶有像《唐朝诡事录之西行》、《我的阿勒泰》等高质量剧集出现,但也只是昙花一现,热度上无法和曾经的《狂飙》相媲美,数量上也是零星几部。成本较低的 8 集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反而拿下了豆瓣 2024 评分最高华语剧集 NO.2,挽救了一波爱奇艺岌岌可危的口碑。
在财报中,龚宇亦坦言:" 自 2024 年 11 月下旬以来,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大片,推动了业务表现的强劲反弹。" 其所谓的 " 挽尊 " 节点来得如此之晚,某种意义上亦是对全年作品表现不佳的印证。
实际上,爱奇艺自 2022 年实施 " 降本增效、开源节流 " 的策略后,内容支出成本已经一降再降。2024 年,爱奇艺内容支出降至 157.1 亿元,同比下降了 5%,内容成本降低的后果直观地反映在了其质量口碑上。
优酷的情况和爱奇艺几乎是 " 难兄难弟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接近优酷人士透露,今年一季度,在《掌心》《难哄》等热剧播出期间,优酷的日活还勉强可以与红果打平,而在空窗期,数据已难望其项背。
优酷想对长剧集数 " 下手 " 的消息也早有预兆,2024 年优酷最 " 出圈 " 的作品《墨雨云间》,虽是长剧,导演却使用了完完全全的 " 短剧思维 ",这样的反差让其成为优酷的 " 黑马 " 之一。而另一部评分极高的剧集《边水往事》短小精悍,集数仅有 21 集。至于其他传统的大制作长剧,普遍反响平平。
除此以外,看上去不急不忙的腾讯视频,其商业化负责人也曾表示,各大长视频平台都在控制整体的剧集集数,腾讯也不例外。今年腾讯年初的开机剧中,《醉梦》《五个失踪的少年》《迷墙》都是悬疑短剧集,于各类型中占比最高。
" 到了这会儿就觉得龚宇说得真对:如果饭都吃不饱了,哪来的诗和远方?" 张梅无不感慨。
02 精品短剧是最优解吗?
" 现在平台都想从长剧集数上下手,很大一个原因是近两年短剧集的表现非常亮眼。" 王腾告诉「市象」,这里的短剧指的并非竖屏的 " 微短剧 ",而是集数控制在二十集,甚至十二集以下的影视剧,例如仅有 8 集的《我的阿勒泰》和仅 12 集的《漫长的季节》。
编剧王梅表示,短剧集相对于长剧来说的确有着天然优势," 短剧集因为集数少,注定了其节奏快,反转多,冲击大,情绪也会来的更加猛烈。从微短剧的兴起其实就能看出来,观众要的是高密度的信息冲击,偏偏近几年长剧注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剧情拖沓无比,令人难以忍受。"
想要看优质长剧的观众越来越无法忍受长剧动辄三四十集的拖沓剧情,也不习惯节奏虽快、套路却千篇一律的竖屏微短剧,所以类似《边水往事》《漫长的季节》这样集数少,质量高的中短剧才能在萎靡的市场上杀出重围。
王腾认为:" 现在别看很多项目背靠大 IP,手握流量演员,但剧本质量远不如一些低成本、小制作的项目。平台也不希望浪费这些资源,限制集数就是可以提高剧集质量的相当有效的手段。"
口碑极佳的优质剧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集数短小,整体精悍的影视作品中,这实际上对整个影视行业都是一个冲击,平台对所谓 " 影视大厂 " 和 " 大制作 " 的态度已然由谨慎,变为了苛刻。
根据《狐厂娱乐观察》报道,今年以来多家剧集大厂的力推项目,遭到长视频平台批量 " 退货 "。有家剧集大厂码到一线 95 生要做男频大剧,原定今年年初开机,但最近跟合作平台谈崩了。制片人王腾向「市象」证实了这一消息:" 这个项目放在两年前各平台都要抢破头,但现在成了烫手山芋没人想接。"
显然除质量问题外,成本问题,是各平台青睐短剧集直接原因。柠萌影视创始人苏晓提到过,对于平台来说,70% 的已播出剧集都是严重亏损的。再看 2024 年各平台的营收情况,降本已经迫在眉睫。
王腾表示,长剧市场主流规则是按集售卖剧集,所以集数越少,平台的成本自然越低,所以平台的态度如今相当强硬。
" 现在平台砍集数,动荡的是整个行业链条。长剧项目周期本来就长,有的大项目甚至筹备就要一两年,不少项目原本写好的 30 集、40 集规划,刚过大纲阶段,被临时要求改成 12 集、18 集,结构被打乱、预算重置、班底重排,前期成本消耗,项目执行层面‘一地鸡毛’。"
03 突困之路漫漫
" 一地鸡毛 " 的不只是未开机的项目,在优酷大刀阔斧地动作下,已经定型的剧集也能再被砍掉三分之一。优酷三月开播的大制作偶像剧《嘘,国王在冬眠》,集数由备案时的 36 集,变更为了 23 集,整整 13 集的剧情被删减。该剧播出后,观众明显感到剧情前后不衔接,部分情节十分突兀。
当平台过于急功近利时,得到的后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即使有流量演员加持,《嘘,国王在冬眠》的播出效果也并不理想,在优酷站内最高热度也未破万,首播即峰值,此后一路走低。而相比于爱奇艺和腾讯,优酷的剧集热度破万难度其实并不算高。
" 在行业传言优酷之后要对之后的剧集‘一刀切’的时候,我就隐隐担心传言并非空穴来风。虽然优酷后续否认,说只是要整改注水剧集,但显然这所谓的‘整改’,方式其实相当粗暴。" 王腾告诉「市象」。
" 平台想要通过短剧集力挽狂澜的方向没错,但他们似乎搞错了一件事,短剧集不等于优质,长剧集也并非全是注水剧。如今平台急功近利地希望所有剧都压缩在二十集左右,可 76 集的《甄嬛传》为何能长红 14 年,被观众反复品味呢?"
长剧集的不可取代之处,在于它能够直抵人心幽微处。尤其是在对于人物的塑造上,能够通过与人物共情、共鸣,实现情绪和情感的触达,尤其是以人物成长为故事主线的剧集,没有足量的铺垫和描绘,是难以让观众相信其合理性的。《甄嬛传》和《庆余年》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如今,平台压缩了长剧的生存空间,要求一切以短剧集为先。这场变革首先受到最大波动的就是作为上游产业的编剧行业,编剧的内容创作逻辑完全遭到了颠覆。
" 长剧转型并非单个环节的改动,而是整个影视制作产业链的全新洗牌,想要不付出代价快速探索出一个成功的短剧集模式,几乎不可能。" 张梅告诉「市象」。" 现在我手里正在进行的长剧剧本,被全部要求推翻重来,要符合短剧集的要求。但实际上,长短剧集的创作逻辑是完全不同的,我现在可以说是进退两难。"
短剧创作对于编剧来说,永远是 " 目的先行 ",先推进情绪,用不停的反转和抓人眼球的剧情迅速调动观众情绪,再填逻辑事件。显而易见的是,这样倒反天罡的做法会让整个剧情失去逻辑,角色自然也站不住脚,虽然这种办法最快,也最适合短剧创作,但张梅无法承认这是观众真正需要的好剧本。
" 短剧集因为集数短了,就更要求编剧的创作要精准打中观众的情绪点,但这并不是一个好剧本应有的创作逻辑,编剧应该更注重于自己能提供什么,而非刻意迎合观众需求。" 张梅表示," 拍不出第二个《甄嬛传》不可怕,可怕的是创作者的创作空间被压缩,那就意味着连可能性也不复存在了。"
制片人王腾也告诉「市象」,目前市场上口碑与收益都极佳的几部短剧集,真正出彩的原因是剧本过硬,内容扎实,而不只是因为够短。" 剧集长短和质量实际上并不挂钩,也无法将其强行挂钩,平台如果执意‘一刀砍’,后果很有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目前观众不再信任长剧,长视频平台也的确需要突困,但当长刀落下,到底是在做减法,还是挥刀自宫,还未可知。
(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