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编辑全固态了!但距离理想静音还有距离,欢迎阅读。
这次攒机,我的目标不是超频,就是像弄一台安静的电腦,而且要速度比较快。所以就要从电腦的噪音源头开始去除,首当其冲的就是传统硬碟,实在太吵了!我这次换了全固态!
全固态成本几何?
我电腦里现在是 4 个固态硬碟,一个老的 512GB 的 SATA 硬碟,1 个 2TB 的西部数据 SN850 作为系统盘,购入成本大约 1100 元。主機板上还有两个 M.2 的接口,这次 618 下手了两个 1099 的梵想 4T,当然要支持国货!
买 4T 其实也是咬牙买的,毕竟算下来每 T 的成本超过 250 元,而主流的 2T 可以做到每 T 只要 200 多一点,但现在都主機板 M.2 接口有限,暂时只能这样。
扩容怎么办?其实还是有办法的,比如上面这个卡,就可以通过 PCIe 扩容 16T 固态,但问题在于你要主機板有第二个插槽,这就看出来传统 ATX 主機板的意义,肯定有第二个插槽,而小板则基本没有,只带个插显卡的 PCIe 插槽。
噪音无法根治
没了硬碟喀喇喀喇的声音,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发现其实 360 冷排的声音也不小,来自两方面,如果 CPU 负载高,3 个 12cm 风扇高转速声音以及水泵的声音不小,机箱我还是很节约的用了前 2 后 1 的 12cm 风扇配置。
这种水冷也治不了噪音
那么问题来了:有被动散热的方案吗?我问了不少人,后来在一个酷爱超频的朋友那里找到了答案。他为了跑 3DMark 全球刷榜,用的是压缩机制冷的液冷方案。问题在于,压缩机要比我这风扇吵得多,他的解决方案竟然是开枪打洞!把水冷循环放到另外一个屋子,管线拉长,这方案对于我来说完全没有参考意义,但似乎想要完全静音,在今天动辄两三百瓦的 CPU、显卡并不现实,被动散热散不掉这么大的功率。
下一步还折腾吗?我这个 AI 爱好者可能会考虑买个 4060Ti 的 16GB 版本来扩展一下显存。但现阶段说实话,个人的电腦跑 AI 就是 4090 的 24GB 显存也是力不从心的,都太小了,AI 的模型动辄几百 GB 参数,跑个小模型能力不行,大模型显存不够,专业卡过于昂贵,暂时只能玩低端的 AI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