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捕捉宇宙“焰火”,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影像发布,欢迎阅读。
IT 之家 4 月 27 日消息,今年 1 月 9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发射升空。今日,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影像在京发布。
▲ 宽视场 X 射线望远镜(WXT)指向银河系中心的观测影像
官方指出,此次发布的探测影像共 11 幅,包括卫星对银河系中心附近天体的观测、对超大质量黑洞 M87 的观测、对超新星遗迹的详细观测,以及卫星首次捕捉到的 X 射线暂现源等。
▲ 宽视场 X 射线望远镜(WXT)首次报告的暂现源
IT 之家查询公开资料获悉,爱因斯坦探针(Einstein Probe,简称 EP)卫星工程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二期)部署的空间科学卫星之一,于 2017 年 12 月 29 日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立项,2024 年 1 月 9 日 15 时 03 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在轨寿命不小于 3 年。
EP 卫星是一颗面向时網域天文学和高能天体物理的科学探测卫星,其任务是在软 X 射线波段开展大视场时網域巡天监测,旨在系统性地发现宇宙高能暂现天体,监测天体活动性,探索其本质和物理过程。
由于这颗卫星主要用于观测宇宙中的剧烈爆发现象,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宇宙 " 焰火 ",而且其主要科学目标涉及黑洞、引力波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重要科学预言,故取名为 " 爱因斯坦探针 "。
据介绍,爱因斯坦探针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继 " 太极一号 "" 怀柔一号 "" 夸父一号 " 之后,研制的又一颗空间科学卫星,欧洲空间局、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国航天局共同参与了卫星项目。
EP 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大规模运用了 " 龙虾眼 " 微孔阵列聚焦成像技术,可实现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 10 倍提升,在进行大视场监测的同时,能够精准捕捉到宇宙中更加遥远暗弱的高能暂现源和转瞬即逝的未知现象,并发布预警引导天地基其它天文设备进行后随观测。
▲ 后随 X 射线望远镜(FXT)对蟹状星云(Crab)观测影像
官方还表示,EP 卫星自入轨以来,已探测到新的暂现源 17 例、恒星耀发 168 例,并发布全球电报 10 余条,引导国际上多个光学和射电望远镜、空间 X 射线天文台开展了后随观测。探测到的新暂现源具有不同的起源类型,有潮汐瓦解恒星事件、伽马射线暴、新的磁激变变星、新的 X 射线双星等,观测结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关注,为国内外地面和空间望远镜协同观测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 后随 X 射线望远镜(FXT)对梅西耶 87(M87)椭圆星系观测影像
下一阶段,EP 卫星将继续按照既定计划开展并完成在轨测试,加强国内外合作和数据开放共享工作,探测宇宙中转瞬即逝的 " 焰火 ",为高能时網域天文观测和研究作出有显示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