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小鹏汇天四季度开售、现代年底试飞 主机厂“上天”带动“飞行汽车”板块起飞,欢迎阅读。
财联社 1 月 10 日讯(记者 刘阳)当时间 1 月 9 日,小鹏汇天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亮相 CES 2024,小鹏汇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谭宣布,公司分体式飞行汽车 " 陆地航母 " 将于今年四季度开启预订,并计划于明年四季度开始量产交付。如果顺利实现,意味着 " 陆地航母 " 将成为全球首款面向个人用户量产交付的分体式飞行汽车。
受此消息影响,A 股市场飞行汽车概念异动拉升,其中光洋股份直线涨停,星源卓镁、商络电子、中信海直等跟涨。
此前一周,小鹏汽车公告,广东小鹏与广东汇天订立合作框架協定,广东小鹏及广东汇天同意在飞行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方面进行合作,广东小鹏将为广东汇天提供研发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及销售代理服务。小鹏汇天创始人、总裁赵德力认为,汽车技术与航空技术的跨界渗透与融合,能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可能会推进新的技术革命。" 乐观估计,我国到 2028 年可以实现低空自由飞行。"
无独有偶,在此次 CES 2024 上,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现代汽车推出了其首款电动飞行出租车(S-A2)。现代汽车集团总裁兼 Supernal 首席执行官 Jaiwon Shin 透露,公司将在 2024 年年中之前在美国申请适航证,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开始技术演示飞行,并计划在满足测试要求后于 2028 年推出正式商业服务。" 此外,我们也正在探索不同的电池选择,包括锂金属和固态电池。"
据介绍,S-A2 是一款 V 型尾翼电动飞行汽车,可在 1500 英尺的高度以每小时 120 英里(约 193 公里)的速度飞行,可提供 25-40 英里(约 64 公里)的城际旅行。目前,该公司已在加州开设了一个工程总部和新的研发机构,现代汽车最初的目标是在美国推出,最终将扩展到亚洲和欧洲。
" 作为面向未来的新型交通工具,eVTOL 受到航空和汽车两大领網域的重视。"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陶智表示,传统航空巨头、汽车企业及新兴科技企业纷纷进入电动航空产品的研发领網域。2022 年全球有 600 多家企业从事 eVTOL 研发,2023 年已有超过 800 家企业,足见行业的活跃度。
随着城市空中交通概念兴起, 现代飞行汽车概念由传统概念的陆空两栖车辆拓展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正日益受到全球车企青睐。在国内,除小鹏汽外,吉利、广汽等车企也都在开发飞行汽车,甚至已制定了量产时间表。其中,作为国内第一家布局飞行汽车的车企,吉利旗下沃飞长空 2023 年年初完成了 5 座级 eVTOL AE200 的首飞;在 2023 广汽科技节上,广汽集团推出了旗下首款分离式飞行汽车 GOVE。广汽研究院院长吴坚坦言,广汽之所以选择入局飞行汽车,首先肯定源于政策倾向性。" 低空空網域出行,是汽车到了一定瓶颈后,基于技术、市场多维度考量后,飞行汽车成为一种有望实现突破的全新出行方式。"
在国外,奥迪、奔驰、保时捷、通用等也在全力以赴开发飞行汽车。去年 6 月,丰田汽车投资的 JobyAviation 宣布正在开发的空中飞行出租车试制机获得美国航空管理部门的批准,已可展开试飞;同月,铃木汽车宣布与飞行汽车初创公司 SkyDrive 达成協定,将在日本本土生产飞行汽车。此外,亿航智能、山河智能等国内公司均公布了旗下飞行汽车的进展,而谷歌、英特尔、腾讯、Uber 等科技巨头也跻身其间。
" 飞行汽车是未来出行的重要潜在发展方向,从行业巨头到初创公司的大量企业均对这一领網域有所投入。" 在 IDC 中国研究经理王博看来,对飞行汽车的布局长期而言可以帮助企业在未来潜在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短期内也可以在品宣方面向外证明企业的科技实力。
除技术进步带来的可能外,相关产业政策是飞行汽车发展的另一推动力。去年 12 月 27 日,深圳市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加快推动载人 eVTOL 等低空航空器产业化。对研制载人 eVTOL、飞行汽车并实现销售的在深圳实际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低空经济企业,给予一定比例销售奖励。
" 深圳从去年年初开始发力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落地速度非常快。年初深圳相关部门曾到小鹏汇天考察交流。" 有接近小鹏汇天的业内人士透露。此外,去年年底,浙江嘉兴南湖区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与广东汇天达成共识,将预定 100 辆具备多元化运用可能性的飞行汽车。
摩根、德勤、罗兰贝格等机构预测,2030 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 3000 亿美元,2040 年将突破 1 万亿美元,而至 2050 年,全球主要城市中将有 9.8 万辆飞行汽车投入使用。
尽管一石激起千层浪,但飞行汽车的商业化仍存在诸多难题。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张扬军称,飞行汽车要想实现快速发展,载荷航程智能驾驶和适航安全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适应性的新能源动力技术,高安全、高可靠、全天候的智能驾驶平台技术,以及安全高效、云网融合、路空一体的三维智慧交通技术是三大关键技术突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