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社会经验:排队打卡!杭州杨梅大棚成网红,网友:高手在民间啊,欢迎阅读。
这两天,
杭州临安一处 " 建筑 " 火了,
引来不少建筑设计师排队打卡。
它像一座座拔地而起的 " 冰山 "
充满了现代感和科技感。
有网友赞叹:
" 乍一看还以为是
某位建筑设计大师的作品。"
这个 " 建筑 " 出自谁之手?
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潮新闻记者去现场一探究竟。
网红 " 建筑 " 是一处杨梅大棚
搭建成本约六七百万元
这个 " 建筑 " 其实是位于临安葱坑村的一处杨梅大棚。
从远处看,类似一座拔地而起的 " 冰山 ",在光照下呈现出未来科幻片般的景象。
走近一看,因为依山而建,大棚顺着地势错落有致地形成了凸起的小山形状。
这座 " 建筑 " 不是来自建筑大师,设计建造者就是农场主林才法,建筑形态也不是刻意为之。
林才法今年 64 岁,2000 年起就承包了 50 亩地在这里种杨梅,去年开始给杨梅配上了大棚装置。
他告诉记者,大棚由钢管加上多功能薄膜搭建而成,整个成本约在六七百万元。" 网上是今年五一假期开始火起来的,附近有人路过,拍了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特地来打卡。"
记者在附近遇到了从杭州市区特地驱车赶来的张先生。他带了相机和航拍设备,过来打卡。
张先生说,自己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从朋友那里得知这个消息,从图片来看 " 建筑 " 造型比较特别,今天刚好有空过来拍拍照。
大棚里的杨梅本月底开始采摘
预计获得收益超百万元
沿着农场的石板路往山上走,两侧是种植多年的杨梅树,已经有近 50 年的树龄。
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南宋诗人方岳的诗句,道出了不少喜爱杨梅的 " 吃货 " 心声。
林才法介绍,山上的杨梅分为两个品种,其中百分之六十是白杨梅,剩下一部分则是东魁杨梅。" 白杨梅是我们农场的招牌,作为杨梅中的稀有品种,个头比东魁杨梅小一些,但杨梅味更重,酸甜度也会更好。"
为什么会想到给种植的杨梅搭建大棚?
在林才法看来,这既可以提高产值,又能增加经济效益。
" 农民种东西是靠天吃饭,以前露天的时候,采摘季遇到下雨,一般四五天杨梅都烂光了。" 林才法说,现在搭了大棚以后,采摘期可以维持将近一个月,同时杨梅树病虫害变少了,杨梅亩均效益也更高了。
记者了解到,林才法农场里的杨梅树本月 28 号左右即可开始采摘,将持续到 7 月初左右,比外面露天的杨梅采摘早约半个月。
在售价方面,普通的白杨梅约 20 多元一斤,大棚里的杨梅加上包装点缀可以卖到 100 元一斤,主要销往杭州周边以及上海等地。
林才法说,老顧客源源不断。
值得一提的是,为杨梅树搭建大棚以后,农场实现了智能化,提前設定将各种数据接入到軟體端,温度、湿度等都可由人工控制,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远程自动调节。
他预计,今年承包的杨梅树能达到约 4 万斤杨梅的产值,可以获得超过百万元的利润。
潮友评论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陈薇 杨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