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中国雉科种类大全,欢迎阅读。
我在春和楼吃着香酥鸡,而此时此刻你在哪里
如果说有一种鸟与人类长相厮守、休戚与共,那必然是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家鸡在人类生活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令鸭鹅等其它家禽望尘莫及,其所在的鸡形目及雉科,也与人类密切相关。
纣王:人和雉鸡的关系,当然可以很密切......
鸡形目是较为原始的鸟类类群,属于鸟类进化树的基干支系,与雁形目互为姐妹群,二者合称鸡雁小纲。鸡形目又分为冠雉亚目和雉亚目,前者包括冢雉科和凤冠雉科,后者包括雉科、齿鹑科和珠鸡科。我国是雉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坐拥雉科28属64种,约20个特有种。
列位,还记得我昴日星官吗?
本篇将国产雉科鸟类一网打尽,出场顺序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简称Ⅰ级或Ⅱ级)和《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动物")为基准,最先亮相的是陌生的山鹧鸪属,末尾以"洋鸡"终。Follow me。
一、山鹧鸪属 共21种,我国9种,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为Ⅰ级,其余Ⅱ级。
1.环颈山鹧鸪/Arborophila torqueola
图1.1
图1.2
分布于西藏和云南。雄性(下同,略)前颈及胸之间有白色横带;雌性......没啥可说的,略。
2.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
图2
分布于四川、云南,别名砣砣鸡、笋鸡,我国特有种。胸前有大片栗色斑,色斑上下皆白色。
3.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 rufogularis
图3
分布于云南、西藏。胸灰色,两胁亦为灰色,缀有栗色斑和白色水滴状羽干纹;下喉棕红色。
4.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
图4
又名白额山鹧鸪,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及两广,我国特有种。额白色,并具白色眉纹。
5.白颊山鹧鸪/Arborophila atrogularis
图5
分布于云南西部。颊和耳羽乳白色;颏、喉和前颈黑色,前颈基部白色;胸和两肋灰色。
6.褐胸山鹧鸪/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
图6
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广西。胸淡褐色,两胁具白色圆形斑点和黑色横斑。
7.红胸山鹧鸪/Arborophila mandellii
图7
分布于西藏东南部。胸部深栗色,胸与喉之间有由黑、白两色构成的双重横带。
8.台湾山鹧鸪/Arborophila crudigularis
图8
分布于台湾,我国特有种。颊、喉和前颈白色偏黄,胸和两胁暗灰色。
9.海南山鹧鸪/Arborophila ardens
图9
分布于海南中、南部,俗名山赤姑,我国特有种。黑脸,耳羽白色,前颈及颈侧基部橙红色具黑斑。
白居易《山鹧鸪》诗曰"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说的是该属种类吗?非也,鹧鸪是古代重要的文学意象,"山鹧鸪"="山里的鹧鸪"。同理,李白《山鹧鸪词》"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说的也是鹧鸪。鹧鸪亦属雉科,在后面。
二、树鹧鸪属 共2种,我国1种,Ⅱ级。
10.绿脚树鹧鸪/Tropicoperdix chloropus
图10
分布于云南。过去归山鹧鸪属,称绿脚山鹧鸪。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种与栗胸树鹧鸪/T. charltonii应划为独立的树鹧鸪属。脚黄绿色,与山鹧鸪属迥异。
三、榛鸡属 共3种,我国2种。旧属松鸡科,该科种类眼上有梳,红色或亮黄色,雄鸟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11.花尾榛鸡/Bonasia bonasia
图11
12.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
图12
花尾榛鸡分布于东三省,河北偶见,民间称飞龙,过去视为美味,如今位列Ⅱ级,再吃犯法;斑尾榛鸡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我国特有种,Ⅰ级。两种头上皆有冠羽,身上斑纹风格近似,前者明艳,后者黯淡。
四、镰翅鸡属 单种属,Ⅱ级。旧属松鸡科。
13.镰翅鸡/Falcipennis falcipennis
图13
国内仅见于黑龙江流網域,多年未有观察记录。羽色以黑褐为主,间有白色,翅膀上的初级飞羽呈镰刀状。
五、松鸡属 共4种,我国2种。旧属松鸡科。
14.松鸡/Tetrao urogallus
图14
15.黑嘴松鸡/Tetrao urogalloides
图15.1
图15.2
松鸡又名普通松鸡,分布于新疆哈那斯湖,Ⅱ级;黑嘴松鸡曾用名细嘴松鸡,分布于东北,Ⅰ级。二者羽色近似,松鸡的嘴黄色或白色,黑嘴松鸡的嘴黑色。
六、黑琴鸡属 共2种,我国1种,Ⅰ级。旧属松鸡科。
16.黑琴鸡/Lyrurus tetrix
图16.1
图16.2
分布于东北、新疆及河北。几乎全黑,翅上具白色翼镜;最外侧的三对尾羽特别延长,呈镰刀状向外弯曲,与西洋古琴的形状相似,故名。
七、雷鸟属 典型的寒带鸟类,共3种,我国2种,均为Ⅱ级。旧属松鸡科。
17.岩雷鸟/Lagopus muta
图17.1
图17.2
18.柳雷鸟/Lagopus lagopus
图18.1
图18.2
岩雷鸟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区,柳雷鸟分布于黑龙江流網域。二者羽色皆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季除尾端黑色外全身洁白,岩雷鸟有黑色贯眼纹。p.s. 这玩意儿长得像鸡吗?我瞅着有点像鸽子。
八、雉鹑属 共2种,均为Ⅰ级。
19.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
图19
20.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
图20
红喉雉鹑分布于四川、青海和甘肃,颏、喉和前颈覆羽红栗色,我国特有种;黄喉雉鹑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和青海,国外也有,颏、喉和前颈为黄色。
九、雪鸡属 大型高山鸟类,体重通常在2kg以上。共5种,我国3种,均为Ⅱ级。
21.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图21
分布于新疆、西藏、青海和甘肃。下胸和腹部呈暗灰色,杂以砖红色或栗色粗纹。
22.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图22
又名淡腹雪鸡,分布于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四川。胸与腹均呈白色而具黑纹。
23.阿尔泰雪鸡/Tetraogallus altaicus
图23
分布于新疆北部。上胸部灰褐色,有明显的黑、白两色斑纹相杂;下胸和腹部白色,腹部中央有黑色斑。
十、石鸡属 共7种,我国2种。
24.石鸡/Alectoris chukar
图24.1
俗名朵拉鸡、嘎嘎鸡、红腿鸡,分布于西北、华北至东北,青岛也能见到。整体灰色,头颈部有一黑色线;两胁白色,具黑色和栗褐色并列的长横斑。
图24.2
图24.3
"三有动物",且未注明"仅限野生种群",过去却有养殖供食用,商品名及《国家遗传资源畜禽品种名录》中皆冒用"鹧鸪"之名。而国家林草局《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中又有"石鸡",令人困惑。
25.大石鸡/Alectoris magna
图25
分布于宁夏、甘肃和青海,我国特有种,Ⅰ级。极似石鸡而体型略大,头颈部有黑线如石鸡,外缘另有栗色线。
十一、血雉属 单种属,Ⅱ级。
26.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图26.1
图26.2
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和陕西。雄鸟大覆羽、尾下覆羽、尾上覆羽、脚、头侧、腊膜为红色,故名。共12个亚种,我国产10亚种,有些亚种之间差异明显,甚至有的亚种已经到了独立成种的水平。
十二、角雉属 雄鸟头上有一对肉质角,项下有肉裙。共5种,我国均产,红腹角雉为Ⅱ级,其余为Ⅰ级。
27.黑头角雉/Tragopan melanocephalus
图27.1
图27.2
分布于西藏狮泉河流網域,1950年后无观察记录。头黑色,脸部有红色裸区,颊下部蓝绿色;体羽大都黑色,杂以白色斑点。
狮泉河有印象吗?前两年流行一首歌《玛尼情歌》,歌中唱道:思念的唐古拉山吼,爱情的狮泉河......
28.红胸角雉/Tragopan satyra
图28
分布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头和喉黑色,背部灰黑色,胸部绯红色,饰有黑色边缘的白色珍珠色圆点。
29.灰腹角雉/Tragopan blythii
图29
分布于西藏和云南。脸部有金黄色裸区;腹部烟灰色,通体密布白色和栗赤色眼状斑。
30.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
图30.1
图30.2
图30.3 蓝脸的窦尔敦
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陕西和湖南。脸部裸皮蓝色;体羽深栗红色,布满灰色眼状斑。
31.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
图31.1
图31.2
图31.3 摄于北京动物园
别名角鸡、吐绶鸟、寿鸡。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到两广一带,我国特有种。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脸部裸皮朱红色;下体几纯棕黄。
刘禹锡《吐绶鸟词》曰"越山有鸟翔寥廓,嗉中天绶光若若。越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绶江南知。四明天姥神仙地,朱鸟星精钟异气。赤玉雕成彪炳毛,红绡翦出玲珑翅......",写的应该就是黄腹角雉。
十三、勺鸡属 单种属,Ⅱ级。
32.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
图32.1
图32.2
分布于西藏的极东南部,云南西部,北抵辽宁的极西南部,东至浙江及福建和广东北部,分布呈现不连续现象。头部呈金属暗绿色,具长冠羽,羽片状若柳叶。
十四、虹雉属 "斯鸡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雄性羽毛有金属辉亮,犹如彩虹,故名。共3种,我国均产,全部Ⅰ级。
33.棕尾虹雉/Lophophorus impejanus
图33.1
图33.2
分布于西藏。上体深蓝色,具金属光泽,头顶有冠羽,眼周裸出皮肤海蓝色;尾棕红色。
34.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
图34
分布于云南、西藏。头顶无明显羽冠;脸大部裸出,呈辉蓝色;尾红棕色而具白色端斑。
35.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
图35
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我国特有种。尾部明明是蓝色,偏偏叫绿尾,我看命名者是个蓝绿色盲。该叫绿头才对!
十五、原鸡属 共4种,我国1种,Ⅱ级。
36.红原鸡/Gallus gallus
图36.1
分布于云南、两广南部。外形和家鸡相似,瘦削;尾长,中央尾羽镰刀状。
图36.2 法国贵妇鸡,摄于青岛动物园
图36.3 寿光鸡
图36.4 吐鲁番斗鸡
家鸡是红原鸡的驯化后代,混有灰原鸡的血统,有些鸡的脚为肉色或黄色,据说就是灰原鸡遗留的特征。全世界家鸡年产量几百亿只,是为数量最多的单一脊椎动物物种。甚至有种基于演化角度的说法,认为不是人类驯化了鸡,而是鸡利用了人类,妥妥的"鸟生"赢家。
十六、鹇属 共12种,我国3种。蓝腹鹇为Ⅰ级,其余Ⅱ级。
37.黑鹇/Lophura leucomelanos
图37.1
图37.2
分布于云南、西藏。上体黑褐色,背羽具黑紫色金属光泽;头顶具黑羽冠,脸部裸皮红色。
38.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图38.1
图38.2 摄于青岛野生动物园
广东省省鸟,分布于华南、华中及西南。上体白色并具黑色纹,下体黑色,尾白而长;头顶具黑色长羽冠,眼周具红色裸皮。
晋张华《鸟经》载:"颜色纯白,行止闲雅,故名白鹇。"白鹇气质不俗,古人多有赞誉。又如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曰"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艳羡之情溢于言表。
39.蓝腹鹇/Lophura swinhoii
图39.1
图39.2
又名蓝鹇,仅分布于台湾省,我国特有种。羽冠、上背及中央一对尾羽为白色,其余体羽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脸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红色。
十七、马鸡属 共4种,我国均产,褐马鸡为Ⅰ级,其余Ⅱ级。相似特征之一是"头顶被黑色短羽,脸部裸出呈红色,耳羽簇白色"。
40.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图40
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我国特有种。体羽大都为白色;尾羽特长,绿蓝色,下垂。
41.藏马鸡/Crossoptilon harmani
图41.1
分布于西藏。体羽主要为蓝灰色;尾蓝黑色,向下拖垂。
图41.2 共19个我国特产种,少了台湾竹鸡
注:据2003年《中国鸡形目鸟类的现状与保护对策》一文,藏马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我国特有种,在国外也有少量分布。不过也有人说国外已灭绝。
42.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图42.1
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和北京,我国特有种。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尾羽银白色,尾羽末端黑而具金属紫蓝色光,中央尾羽向上翘起。
图42.2 蓝翎
古称"鹖"。《禽经》曰:"鹖,毅鸟也。毅不知死。"故历代帝王都用褐马鸡的尾羽装饰武将的帽盔,用以激励将士,直往赴斗,虽死不置。清朝时改为蓝翎和花翎,蓝翎纯为"鹖"羽,品级较低者戴之。
43.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
图43
分布于青海、甘肃、宁夏、四川、西藏、内蒙古,我国特有种。通体蓝灰色,中央尾羽向上翘起。
十八、长尾雉属 共4种,我国均产,全部Ⅰ级。
44.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
图44.1
图44.2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和贵州,我国特有种。头灰褐色,颈白色;脸鲜红色;体羽以栗、白为主,间有黑、灰色;尾灰(白)色,具栗色斑。
45.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
图45.1
、图45.2
分布于云南、广西。头、颈部呈黑色;脸鲜红色;两翅覆羽暗赤栗色而具金属光泽,缀有铜蓝色斑;尾羽白色,具黑色或褐色横斑。
46.黑长尾雉/Syrmaticus mikado
图46.1
图46.2
分布于台湾,我国特有种。通体紫蓝色;脸鲜红色;翅上有一条显著的白色翅斑;尾甚长,黑色具白色横斑。
47.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
图47.1
图47.2 摄于青岛动物园
图47.3
分布于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陕西、四川、重庆、甘肃、贵州及云南,我国特有种。头顶白色,下有黑色环带,双眼后下方有白斑;背部犹如布满黑边金色鳞甲;尾羽银白色,具黑、栗色横纹。
图47.4
白冠长尾雉的尾羽之长冠绝天下,最长的一对中央尾羽近2米,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版)纪录为240厘米,不负"长尾"之名。过去國劇武生和刀马旦头上的羽毛装饰"翎子",即由其最长的两支尾羽制作而成(当然现在用的肯定都是替代品)。
十九、锦鸡属 共2种,我国均产,全部Ⅱ级。
48.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
图48.1
图48.2
别名金鸡,分布于陕西、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河南,我国特有种。集金黄、浓绿、橙棕、深红、黑褐及桂黄于一身,设色艳丽,堪称雉科颜值巅峰,传说差点儿成为"国鸟"。
图48.3
人工饲养条件下出现的特殊色型,英文称"Yellow Golden Pheasant"。
49.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
图49.1 摄于北京动物园
图49.2
图49.3
别名银鸡、铜鸡,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总体色调更多蓝黑、绿、蓝或白,兼有黄、红色,与红腹锦鸡的热情似火相比,本种更偏于冷艳。
图49.4
雉科成员的杂交相对容易,与私生活混乱的鸭科相比亦不遑多让。2种锦鸡在分布重叠区網域偶尔会自然杂交,更何况人工饲养条件下,上图也许就是一只混血儿。
二十、孔雀雉属 共8种,我国2种,均为Ⅰ级。
50.灰孔雀雉/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图50.1
图50.2
分布于云南。全身羽毛黑褐色,上背、翅膀和尾羽端部具紫色或翠绿色金属光泽的眼状斑。
51.海南孔雀雉/Polyplectron katsumatae
图51.1
图51.2
分布于海南,我国特有种,曾为灰孔雀雉的亚种。羽色比灰孔雀雉更深,脸部鲜红。说实话,这两种身上的眼斑我看着都有些"密恐"的感觉......
二十一、孔雀属 共2种,我国1种,Ⅰ级。
52.绿孔雀/Pavo muticus
图52.1
图52.2
图52.3
分布于云南。全身翠绿,前部鱼鳞状,呈辉亮的蓝绿色;头顶有直立冠羽;尾上复羽发达约长1米,端部具眼状斑,羽枝松散成"尾屏"极为华丽。雌性无尾屏。
图52.4 蓝孔雀/Pavo cristatus,摄于武汉动物园
蓝孔雀与绿孔雀孰美?颇有争议的话题。很多人推崇绿孔雀,认为绿孔雀更具王者威仪;也有人觉得绿孔雀的颈项犹如鱼得了竖鳞病,观之悚然......我认为二者各领风骚,无分轩轾,非要论个高低的话,绿孔雀略胜。
二十二、雪鹑属 仅1种,"三有动物"。注:以下皆为"三有动物"。
53.雪鹑/Lerwa lerwa
图53
分布于青藏高原,分布海拔最高的雉类之一。身体布满黑、白色,或黑、棕色相杂的横斑,嘴和脚皆呈红色。
二十三、鹧鸪属 共5种,我国1种。
54.中华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
图54
又称赤姑、花鸡、怀南、越雉,分布于长江以南。头顶黑褐色,眉纹栗色,白色脸颊和喉部间有黑色纹;全身黑色,具白色斑点,肩羽和尾下覆羽栗色。
鹧鸪鸣声凄切婉转,恰如"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此抒写逐客流人之情,古诗词中言及鹧鸪者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如东汉杨孚"鸟象雌鸡,自名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徂",如前述白居易、李白的作品,如辛弃疾"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著名词牌《鹧鸪天》亦可证明鹧鸪在古代文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二十四、山鹑属 共3种,我国均产。
55.灰山鹑/Perdix perdix
图55
56.斑翅山鹑/Perdix dauurica
图56
灰山鹑分布于新疆西北部,胸前色块为栗色;斑翅山鹑分布于青海、东北地区及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胸前色块为黑色。
57.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
图57
分布于青藏高原及相邻地区。具醒目的白色眉纹和特有的栗色颈圈,上体黑色横纹密布,下体显黄白。
二十五、鹌鹑属 共6种,我国2种。
58.西鹌鹑/Coturnix coturnix
图58
59.鹌鹑/Coturnix japonica
图59.1
西鹌鹑繁殖于新疆,在西藏、云南等地越冬;鹌鹑在我国北部繁殖,迁徙于黄河以南广大地区。二者的区别......抱歉我看不出来,按下不表。
图59.2
图59.3
图59.4
图59.5 斗鹌鹑
我国食用鹌鹑的历史悠久,《诗经》中就有"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之句;民间曾流行"斗鹌鹑",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某些地区至今仍有遗风。但作为一种家禽,鹌鹑最早则是在日本被"招安",大规模驯化始于12世纪。"三有"名录备注"仅限野外种群"。
二十六、蓝胸鹑属 单种属。
60.蓝胸鹑/Synoicus chinensis
图60.1
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雉科最小成员,体重不足1两。雄鸟喉部中央具一大型黑斑,胸部蓝色,腰部至尾下覆羽栗紫色;雌鸟与普通鹌鹑近似。
图60.2 芦丁鸡,摄于青岛南山市场
图60.3 芦丁鸡的蛋,摄于青岛南山市场
芦丁鸡是蓝胸鹑的驯化品种,一度成为网红宠物。按照我国法律,并不在合法养殖之列,"三有名录"未注明"仅限野外种群",《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中亦有之,故某宝平台已不再明目张胆出售芦丁鸡,须用其它关键词才能搜索到。
二十七、竹鸡属 共3种,我国均产。
61.棕胸竹鸡/Bambusicola fytchii
图61
分布于云贵川。体羽多为深浅不同的棕色,胸栗棕色,两胁和腹具粗大黑斑。
62.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
图62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我国特有种。胸部灰色,下体前部为栗棕色,渐后转为棕黄色,肋具黑褐色斑。
63.台湾竹鸡/Bambusicola sonorivox
图63
分布于台湾,我国特有种,曾为灰胸竹鸡的亚种。脸部至胸部皆灰色;身体大致呈现褐色,背上有白斑。
二十八、雉属 共2种,我国1种。
64.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
图64.1 摄于青岛动物园
图64.2 摄于青岛动物园
图64.3
又名雉鸡,分布几乎遍及全国。脸部裸皮红色,具黑色耳羽簇,有显著的白色环颈,羽色鲜妍华丽。"三有"名录中备注"仅限野外种群",养殖供肉用者众,称"七彩山鸡"。旧时我部营区常见之,疑似附近养殖场逃逸,吃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韩愈《雉带箭》诗曰:......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此诗作于徐州,按今天之雉科分布,诗中的"雉"应为环颈雉。即便上溯到韩愈时代的唐朝,多半也是它,其它种的可能性很小。
二十九、火鸡和珍珠鸡 鸡形目为人类贡献的家禽,至少还包括这2种。
附1.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
附1.1
附1.2
附1.3
又名吐绶鸡。状如活鬼,世界上最丑陋的鸟,没有之一;烤熟好看多了,然味同嚼蜡,报吃。过去与眼斑火鸡/M. ocellata组成火鸡科,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火鸡类、松鸡类为雉科的内部演化分支,现归雉科(雉科表示嫌它俩太丑,不想要)。
附2.盔珠鸡/Numida meleagris
附2.1
附2.2
附2.3
俗称珍珠鸡,长相也是一言难尽。听说全都是如牛肉一般的红肉,好吃,缺点是活着的时候太吵闹。能与家鸡产生跨科混血儿,搁哺乳动物界就是猫狗生崽,相当炸裂。话说当年我左迁乡下,头天进村正赶上几只珍珠鸡在马路上穿行,一时恍若置身异国......
三十、Peafowl x Guineafowl
附3
最后以一张斑驳的旧照片结尾吧,"3 year old female Peafowl x Guineafowl Hybrid",孔雀与珍珠鸡的杂交后代。你看不清它的容颜,却能感受到它的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