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赚麻了!咪蒙一个寒假靠2部短剧收入过亿网友:果然赚钱的还是这批人,欢迎阅读。
近年来网络短剧行业蓬勃发展,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大量优质短剧,制作成本不高却能吸引大量用户观看。微短剧已经成为市场的热点,其播放量和影响力逐渐超越传统电影市场。
在这个寒假,喜欢观看短视频和短剧的人们肯定会刷到一部名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剧。这部剧在 2 月 12 日上线当天就冲上了 DataEye 短剧热力榜第二,单日充值过 2000 万。同时,该剧全网登顶抖音、微博、B 站等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榜单。
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由短剧厂牌听花岛制作出品,而听花岛的实控人是咪蒙 ( 马凌 ) 。整个寒假期间,咪蒙凭借《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两部短剧就收入过亿。
公开资料显示,咪蒙早期凭借极具煽动性的文字和 " 独立女性 " 的形象,在自媒体市场上曾大放异彩,巅峰时年赚 2 亿。然而在 2019 年 2 月,一篇关于 "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 " 的失实报道让咪蒙团队退出了自媒体的舞台。不过,咪蒙转战短剧领網域后依然赚得盆满钵满。网友评论称," 咪蒙从我高中就如此会赚钱了,我高中她出书,我工作她出短剧,再看饭圈玩转互联网的瓜,女人都真挺会赚钱的 ",也有网友表示," 果然赚钱的还是这批人 "。
目前,微短剧正在如烈火般席卷全国。从制作成本不到 50 万元到几天充值过亿元的神话,微短剧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潜力。据报道,两年间市场规模实现了惊人的十倍增长,几乎与电影市场规模媲美。抖音数据显示,2023 年,平台上每天主动搜索微短剧的用户数量增长了 2 倍,播放量破亿的微短剧达到 500 部,其中 12 部作品的播放量破 10 亿。据《新腕儿》统计,今年的春节档日消耗量至少有一天破亿了,其余几天也有 8000~9000 万的消耗。预估今年春节档短剧总消耗约为 8 亿元。
——抖音成为网络短剧最大平台
微短剧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崭露头角的新兴力量。根据德塔文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微短剧上新数量达到 481 部,而 2022 年全年仅上新 454 部,短剧市场供给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同时,根据字节跳动监测数据显示,2023 年 9 月短剧行业的日均消耗规模已超过 5000 万元,而国庆档期间,短剧全平台用户的消耗更是达到了过亿元的巅峰。截至 2023 年 11 月,国内已有 4000 多部微短剧备案,国内短剧的日均流水更是达到了 8000 万元。
—— IP& 版权是网络短剧作品的关键
网络短剧与短视频的区别在于需要获得版权,也就是内容创作者的授权,并需经过广电总局备案审批后才能进行拍摄。如果备案未通过,则无法进行后续的发行。虽然网络短剧看似时长较短,但若未经合法程式,可能侵犯知识产权,引发纠纷。此外,版权商、创作者和作品数量、质量,都对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爽剧仍是爆款产品
根据短剧自习室披露,2023 年上半年短剧爆款榜中大多数仍为爽剧题材,贴合下游需求端用户的心理需求,其中战神类题材占比最大约占 33%,其次虐恋和穿越题材分别占比 9%。
注:上述题材占比是爆款题材,而不是全部题材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几年后的下一个千亿市场
预计到 2027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 1000 亿元。目前,网络短剧行业已经进入了爆发阶段,内容和商业运营模式不断完善,政策也更加注重规范化管理短剧市场。然而,由于网络短剧制作门槛低、成本低且制作周期短,导致网络短剧内容和模式的可复制性较高,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未来,随着行业有序发展,企业需要保持内容的创新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出备受欢迎的畅销产品。
未来的流量博弈中,短剧无疑具有巨大的潜力。连周星驰都选择下场、千亿市场规模也近在咫尺。不少行业人认为短剧想进一步增长,只有两条路:要么破圈扩大用户群,要么提升单剧变现价值。预计 2024 年,除了付费剧外,出海、免费 + 广告模式等将快速铺开。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认为:" 短剧把我们感受戏剧性的空间和时间高度地压缩,压缩到两分钟,这既是对千百年来叙事形态的一种颠覆,同时也培养了閱聽人新的接受习惯。"他期待未来短剧创作能够前瞻性地提出高潮前置的可能性,探索新类型,并深度总结横屏与竖屏关系。
前瞻经济学人 APP 资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