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利润大跌,销量增长乏力,长城汽车急了?,欢迎阅读。
长城汽车和比亚迪频频互 " 掀桌子 ",是真的急了?
作者 | 木 子
责编 | 尚 武
出品 | 汽车 K 线
近段时间以来,长城汽车和比亚迪互 " 掀桌子 " 的消息,时有发生。
7 月 24 日上午,比亚迪法务部发文称,将起诉 " 龙猪 - 集车 ";次日晚间,长城汽车发文称正式启动针对 " 向北不断电 "、" 向东北 " 等 6 个账号的诉讼程式。
值得一提的是," 龙猪 - 集车 " 微博上有大量比亚迪、蔚来等品牌产品自燃 " 黑料 ",提及长城旗下产品时则是夸赞居多。相反," 向北不断电 "、" 向东北 " 等 6 个账号则多是夸尚比亞迪、抨击长城汽车的内容。
此前,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而后比亚迪力证清白,并抨击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 行业互相监督是好事,但明里暗里都透露了,长城汽车真的急了 "。
从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和销量表现来看,长城汽车确实压力不小。
1
利润大跌,销量跑输大盘
7 月 14 日,长城汽车披露了 2023 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 " 归母净利润 ")为 11.5 亿 -15.5 亿元,同比降低 72.32%-79.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 " 扣非净利润 ")为 6 亿 -8.5 亿元,同比降低 58.71%-70.86%。
其中,扣非净利润或将跌破长城汽车 2018 年至今的上半年最低表现;而归母净利润或将仅好于 2020 上半年 11.46 亿元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利润大幅下滑的同时,长城汽车的单车净利润由 2022 上半年的 10802 元大跌至 2023 年上半年的 2216-2986 元,甚至有可能成为 2018 年至今的最低单车净利润。
相比大幅下滑的利润,长城汽车的销量表现总算是 " 稳住了 " 自身的基盘,不过还是跑输了大盘。长城汽车披露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累计销量为 51.91 万辆,同比微增 0.14%。与此同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累计销量为 1323.9 万辆,同比增长 9.8%。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和利润表现来看,长城汽车想要实现 2023 年员工持股计划中的目标销量和利润,难度不小。
「图片来源于长城汽车公告」
根据长城汽车披露的 2023 年员工持股计划显示,长城汽车 2023 年的销量目标不低于 160 万辆,净利润目标不低于 60 亿元。而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对该计划的销量目标达成率仅为 32.44%,净利润目标达成率仅为 19.17%-25.83%。
这意味着,长城汽车下半年要完成 108.09 万辆的销量和 44.5 亿 -48.5 亿的利润,才能 " 圆满 " 完成任务目标,这相当于今年下半年,长城汽车需要达成上半年销量的 2 倍,利润的 4 倍。
就销量而言,这绝非易事。要知道,即便是销量最高的 2021 年,长城汽车的年销量才达到 128.1 万辆,月均销量 12.81 万辆,而长城汽车历史单月最高销量记录则为 2021 年 12 月的 16.24 万辆。
如今,长城汽车要在接下来的 6 个月完成 108.09 万辆的销量任务,便意味着长城汽车接下来的月均销量要到达 18.02 万辆。这对目前的长城汽车而言,难度可想而知。
2
四大品牌齐遇冷,160 万销量如何实现?
目前,长城汽车的销量主要来源于旗下的哈弗、WEY、长城皮卡、欧拉和坦克五大品牌。
其中,哈弗品牌一直是长城汽车最大的销量支柱,2018-2021 年间,销量一直在 75 万辆以上浮动,而到了 2022 年,这个稳定的体量被打破,哈弗销量骤降 19.91% 至 61.66 万辆。
今年以来,哈弗品牌销量虽然呈现稳步回升的走势,上半年,哈弗品牌销量为 29.26 万辆,同比微增 1.29%。但从近几年的月度销量 K 线图来看,今年的销量走势明显与前几年不同,这或与国 6a 切换 6b 政策影响、各大品牌降价清库不无关系。
那么,随着国 6a 切换 6b 车型清库结束,下半年的哈弗品牌能否延续上半年的销量上扬曲线?目前还很难说。
与此同时,作为长城汽车近几年来最大销量增长引擎之一的长城皮卡,也在 2022 年踩下了高速增长的 " 急刹车 ",年内长城皮卡销量骤降 19.87% 至 18.67 万辆。虽然今年上半年,长城皮卡仍保持着 8.72% 的正增长,销量达到 10.26 万辆,但仍不及 2021 年同期的 11.81 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整体保持增长的长城皮卡,6 月销量再度走低,并以 22.17% 的同比跌幅降至 1.65 万辆。这不禁令人为长城皮卡接下来的销量表现感到担忧。
相比之下,同样作为长城汽车销量增长引擎的坦克品牌,则是 2022 年长城汽车唯一实现销量增长的板块。长城汽车披露的销量数据显示,坦克品牌 2022 年销量为 12.39 万辆,同比增长 46.45%。
然而,到了 2023 年,坦克品牌的销量增速大幅收缩。今年上半年,坦克品牌销量为 5.83 万辆,同比增速仅为 7.83%;其中 6 月销量更是同比下滑 10.42% 至 1.28 万辆。
因此,坦克品牌还能否继续挑起拉动长城汽车销量增长引擎的重担,目前还不好说。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大幅增长的背景下,长城汽车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却出现了 " 滑铁卢 "。
长城汽车披露的销量数据显示,欧拉自 2021 年销量达到 13.5 万辆后,便开始出现下滑;2022 年,欧拉销量大幅下滑 22.98% 至 10.4 万辆;今年上半年,欧拉销量仅为 4.73 万辆,同比下降 20%,是长城汽车五个品牌中下滑最多的板块。
而长城和宝马于 2018 年成立的光束汽车,经过 5 年的酝酿,至今仍未向市场推出相应产品,不知是在憋大招还是迟迟没有进展?
值得欣慰的是,全面向新能源转型的 WEY 品牌,总算是有了些起色,随着蓝山的上市,WEY 品牌月销量已经连续两个月超过 5500 辆,其中 5 月销量 5770 辆、6 月销量 6602 辆。
3
人才如何留住?
与多数公司一样,销量面临考验的同时,长城汽车开始了频繁的人事变动。
先是供职长城汽车 30 余年的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出走;而后欧拉 / 沙龙品牌总经理文飞也因身体原因离职;最近,刚入职长城汽车公关总经理仅 3 个月的果铁夫也因个人原因离职……
随着动荡的人事变更,不少流言蜚语随之而来。有些观点认为是长城汽车留不住人才,有些观点则认为企业管理层有必要进行调整。
或许都有可能,但频繁的人事变动,或将给长城汽车的稳定发展构成极大挑战。
或许是为了留住人才,长城汽车披露了前文提及的 2023 年员工持股计划,然而从长城汽车目前的销量和利润表现来看,想要完成 160 万辆的销量任务,难度系数会有多高,不言而喻;而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似乎没有间断过的价格战,长城汽车又将如何来保障 60 亿元的利润目标?对长城汽车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长城汽车的 2023 年员工持股计划能不能实现?还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令人欣慰的是,虽然长城汽车销量和利润承压,但其在资本市场还是收获了不少机构的 " 增持 "、" 买入 " 评级。
不仅如此,得益于大盘及 " 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 的高层会议指导,长城汽车双股股价也实现了大幅增长。截止 8 月 3 日,长城汽车 A/H 股分别报收 29.85 元 / 股和 10.52 港元 / 股。
然而,面对利润大幅下滑,销量增长乏力,新能源销量低迷,长城汽车能否达成 2023 年员工持股计划设定的目标?而面对高管的频频出走,长城汽车能否稳住各品牌的经营稳定?与此同时,长城汽车依靠自身的表现能否继续保持在资本市场的良好走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市场销量不佳,大众和日产已经下调了 2023 年的销量目标。可见 2023 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长城汽车需要应对的挑战尤为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