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开年最气人的综艺,《爸爸是渣男》,欢迎阅读。
亲子综艺,又来展现"爸爸"的物种多样性了。
最近播了一档新节目叫《我们的爸爸》,请来傅首尔、苗苗、吴尊、许昕、杨子做观察室嘉宾;
观察对象是素人家庭,主要内容是让爸爸负责带娃。
其中一位爸爸凭借"素人版杨子"的人设脱颖而出,气疯观众——
毫无耐心、用嘴带娃、不尊重妻子的育儿理念,一言一行仿佛在和观察室里的杨子隔空斗法。
于是,这位爸爸的相关片段在互联网上黑红,讨论量比这节目其余嘉宾全都加起来还多。
亲子综艺拍了这么多年,记录下了各种各样的爸爸、千奇百怪的育儿模式;
而其中最容易走红的,不外乎以下三类人设:
气人大爹
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第一梯队的爸爸们,他们的走红宣言是:
把爹味当作荣耀勋章,把气人当作毕生事业。
代表人物如《我们的爸爸》黄炎。
被妻子亲口认证,两人的夫妻关系有时候像雇主和员工(好熟悉的台词)。
采访问他:"有孩子的好处是什么?"
他说自己出身传统家庭,生儿育女是家族血脉的传承……
人家问地你答天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此前在家带孩子的最长时间是惊人的五分钟……
上了节目开始自己带小孩,早餐是没有耐心认真喂的,孩子哭闹是不问原因也不哄的,出门走路是大步流星把两岁小朋友落在身后的;
甚至在妻子三番两次劝阻不要给小孩吃生食的情况下,他还非要让小孩吃含有鱼生和芥末的寿司。
幼儿园老师给孩子留了手工作业,要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拿废纸板做环保创意蛇;
妻子发给他的手工教程,他根本不看,直接外卖点了仨现成的蛇形玩具,图省事、完任务。
妻子打电话来督促作业问题,他大演霸道总裁:
"不会"
"别给我扯这事"
"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能做就做,不能做就算了"
然后没等妻子把话讲完,就直接挂断电话。
小孩非常害怕自动扶梯,他教育小孩克服恐惧的方式,不是鼓励也不是疏导,而是强行让四岁的小朋友在商场乘坐扶梯。
在小朋友强烈表达抗拒、开始大声哭闹、一遍一遍地哭喊"我害怕""我不要坐电梯"、恐惧到跳脚的情况下;
黄炎并没有理会小孩的诉求,反复打断小朋友的哭喊,语气严厉地说"安静一点!""再闹我就要揍你了";
小朋友不想上电梯,他就作势要直接走掉。
就这么硬让小孩情绪崩溃地上了五层电梯!!五层!!!
对电梯的恐惧、对爸爸发火的恐惧、对爸爸不管自己的恐惧,哥们你这到底是在脱敏治疗还是在给小孩的心理阴影叠buff呢?!
比这套粗暴的育儿方式更可气的,是其背后的刁蛮逻辑;
再荒谬的行为他都能找到一个毫不讲理的理。
让小孩吃脆弱肠胃难以消化的生食,他的理由是"小朋友不挑食最重要";
懒得配合完成幼儿园作业,他的理由是"不是我感兴趣或者我擅长的事,我为什么要做";
用强迫的方式让小孩克服电梯恐惧,他的理由是"我讨厌男孩不够坚强";
虽然手上的带娃时长不超过五分钟,但嘴上的功底相当深厚。
既要嫌自己儿子情绪不够稳定、性格不够刚硬;
又要嫌自己妻子太容易向小孩妥协,管不住事儿。
你说他这么会指点江山,这么懂大道理,你让他多带带孩子吧,那不好意思,人家带不了一点。
说到底,就是只迷恋且享受着父亲角色的权威,但不愿意承担作为父亲的具体劳动;既不尊重小孩,也不尊重共同育儿的伴侣。
"有毒的男子气概"溢出,还誓要把这破烂玩意培养给下一代。
类似的气人选手,还有《一起出发吧》里的杨烁。
控制欲强到可怕,把亲子旅行当军训拉练,旅途中不是在发火就是在体罚。
因为儿子下车后从车头方向走到大路上,没跟着他从车屁股走,他就让小孩折回到车门,沿着他的路线再走一遍。
小孩穿着不合脚的雨鞋、不合身的冲锋衣、背着书包走下坡的山路,可以想象的不舒服,所以走姿有点内八字;
他就因为小孩走路没有脚尖朝前,让儿子跑到坡头重新走一遍。
全程咆哮,完全发号施令的语气,听得人一股火直往腦门窜。
且这一切还发生在稻城亚丁,海拔四千多的高原,但他看起来并不在乎小孩的身体承受能力,非要训着小孩往返跑。
然后,因为小孩没按照他的意愿选一号房,又不巧选到了最远的五号房,他带着儿子往住处走的路上,全程冷嘲热讽,好像孩子犯了什么大错似的。
工作人员提醒他,高原地区路程遥远,可以抱着小孩走。
但他双手插兜,怨气发言↓
路上还不断厉声催促走快点,小孩已经累到大喘气,他又开始恐吓说"如果我先跨进门槛,你就跑到村口再走回来"……
显然他对自己这套拉练小妙招大昏招非常受用,一言不合就是罚跑三连,哪怕只是因为小朋友刚下车困困的没精神,或者不愿意参加根本不会的摔跤比赛。
控制欲强到,小孩只是没有按照他教的,把裤子拎起来叠,而是铺在床上叠,都值得杨烁大动肝火地一通训斥。
而这些行为背后,同样是很少时间陪伴小孩,在育儿过程中父职的严重缺失。
同样是强调儿子就该如何如何,对所谓"男子汉气概"有莫名其妙的追求。
和黄炎相像得惊人,简直像从同一个大爹训练营深造过的优秀毕业生。
我承认这种在家当霸道总裁,把家人当下级的人设很容易成功黑红;
但还是希望这种爸爸以后可以越来越少,毕竟观众的乳腺健康已经很不容乐观了。
搞笑怨种
送走气人大爹,我们迎来第二方阵,他们倒反天罡,他们极度松弛;
他们的slogan是:
亲子综艺一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
爱谁是谁是,反正他们不是。
代表人物《爸爸去哪儿3》的刘烨,被网友称为《爸3》最难带的孩子。
儿子诺一把更好的房间让给了哭闹的轩轩弟弟,刘烨马上戏精上身,佯装不高兴。
诺一哄完弟弟,转头还得哄老爸,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照顾别人的情绪。
照顾情绪都是小事,诺一还得操心爸爸的饮食起居。
刘烨负责炕上一趟,诺一负责给爸爸拿早餐奶,插好吸管,备好哄爸爸的玩具。
刘烨还是负责换张炕一躺,感叹着家徒四壁;诺一负责情绪稳定,拨弄着柴火棍想办法生火。
"老父多年瘫痪在床,儿子诺一不离不弃"
诺一在外忙活一天,又得摘葡萄,又得找食材,回家将随机解锁不同版本的胡闹刘烨:
比如"把葡萄放下,先来拜见你爹"↓
比如"我逗我儿子玩,我说我已经饿得跟狗一样"↓
爹行千里儿担忧,节目组安排爸爸们外出"打猎",诺一临别还要嘱咐自己的傻老爸:"记住不要喝脏水!"
虽然网友总调侃"诺一带爸爸出来录节目真的辛苦了",其实大家也在欣赏这种关系平等、氛围轻松的父子相处模式;
刘烨在用看起来很不着调的方式,培养小孩的心性和生活技能。
同赛道的搞笑老爸还有韩版《爸爸去哪儿》的成东日。
女儿彬儿眼皮被蚊子叮咬,和爸爸说眼睛肿了;
从睡梦里被唤醒的成东日还没睁开眼,迷迷糊糊第一反应是"爸爸更肿"。
看到女儿肿成独眼就忍不住打趣,笑她会因为脸和护照照片差太大而没办法坐飞机。
吃饭的时候,成东日更是仿佛得了一种看见彬儿就忍不住大笑的怪病,边和女儿道歉边哈哈哈个不停。
彬儿:本来眼睛肿就烦……
女儿展示拉锯般的拉小提琴才艺,他的表情↓
彬儿问他拉的好不好,他说:
"你可以和镜头澄清一下,我不是你爸爸吗?"
带儿子俊儿上节目也是一个死出。
别人家爸爸起个大早出门找食材,给小孩做早饭,他把闹钟一关倒头接着呼呼大睡。
睡到俊儿实在忍受不了,喊他起床他不起,直接一计锁喉杀从被窝薅起来;
成东日:"我们吃土豆吧,饭不是每天都吃吗?"
后来儿子干脆不指望他了,自己出门觅食;
得知儿子独自外出的老父亲慌慌张张跑出家门,但也只跑到家门口,起到一个应援的作用。
原来儿子只是一种流动的角色,只要你先抢占了,那真的儿子自会变成成熟靠谱的爹。
四五十岁正是需要被小孩照顾的年纪,深谙"反向带娃"之道的他们正在胡闹中,勿扰。
温情之家
最后一类爸爸人设,走红的难度就比较大了,因为需要全家人配合。
亲子综艺里温情脉脉的相处片段不稀奇,稀奇的是一家人联手给观众打造的中式亲情乌托邦。
这类人设中最典型的,当属《爸爸当家2》里马立奥的爸爸马杨。
一家人都很会表达爱意,把儿子培养得活泼开朗,随时随地都会"爸爸妈妈我爱你";
父母也会大大方方地积极回应小朋友的爱意。
儿子是拆家小能手,但马杨能面对一地凌乱保持情绪稳定,等哄马立奥睡着后打扫战场;
儿子是十万个为什么,他也总会尽量耐心地回应马立奥随时随地冒出来的"为啥"。
同样是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马杨教小朋友骑马的时候,会耐心安抚他的情绪,循序渐进地帮孩子完成心理建设;
马立奥因为害怕要爸爸抱,他就马上抱着马立奥,给小朋友足够的安全感。
还会抱着吉他,把情歌里的名字改成儿子的名字,唱给台下的马立奥听。
再搭配一个又多金,又宠溺的爷爷,一句孙子喜欢,大手一挥就送马立奥一只活体骆驼。
再再配上和妻子认识十天就领证结婚的传奇爱情故事;
一家三代都精准戳中观众情绪,爱意满到溢出,全是观众羡慕的、喜欢的、爱看的;
特别适配于"看完尸体暖暖的"、"就是要看这些才有力气讨生活啊"、"幸福原生家庭的具象化"一类的网感标题;
上了节目后当然是全员走红互联网。
毕竟,这种随时表白的温情程度,对于大部分传统中式家庭来说还是太超前了↓
就算知道它经历过镜头的包装,但谁又能忍住不多观摩两眼呢?
反正爱看真人秀的观众,不就是喜欢它介于剧集和现实之间的,刚刚好的真实程度嘛;
它不全是造梦工具,它在用某种叙事连接螢幕和生活,这种叙事可能是抓马的、搞笑的、温情的……
每个类型可能引发我们源于各自生命经历的不同共鸣。
所以亲子综艺拍了十几年,创造出爸系综艺咖千千万,最容易走红的往往不是看上去十项全能的完美"好爸爸",
但一定是最能戳中观众某种真实情绪的爸爸。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