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现代汽车对未来能源的一场豪赌,欢迎阅读。
谁是 "21 世纪终极能源 "?
是电吗?据统计,我国已进入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期,仅 2023 年废旧电池退役量就超过 58 万吨。如何规范、科学地处理海量的退役动力电池,防止其造成污染和资源浪费,至今没有完美解决方案。
是氢。氢能燃烧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可储存、可再生、可电可燃且零碳排,目前最理想的燃料电池非氢莫属。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经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其中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当下氢能研发和应用最成熟的场景。
2020 年 9 月,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中国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 " 双碳 " 目标。
2020 年 10 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表 " 节能及环保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提出了中国国内氢气电动车普及目标。包括中国到 2035 年左右以商用车为中心,累计供应 100 万辆氢气电动车的具体目标,可以窥见中国国内氢气产业培育氛围。
2022 年 3 月,中国发布 " 氢能源发电中长期计划 ( 2021-2035 年 ) "。提出到 2025 年将氢电动汽车保有量提高到 5 万辆,绿色氢气年产量提高到 10 万 -20 万吨,降低二氧化碳年排放量 100 万 -200 万吨的目标。目前我国已经有 62 家企业具备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的生产能力,公告车型超过 700 个,加氢站累计建成 400 多座 ......
作为全球第一个批量生产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集团早在 1998 年就领先一步开始氢燃料电池研究,2013 年全球首次批量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到 2023 年,现代汽车的氢燃料电池不仅适用于汽车、叉车、火车、船舶、无人机,甚至还可以作为应急电源使用。
而且,海外首家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HTWO 广州也于今年 6 月正式落成,总占地面积 20.2 万㎡,建筑面积 8.2 万㎡,规划年产 6500 套氢燃料电池系统。
何为 HTWO?HTWO 是现代汽车集团在 2020 年发布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专属品牌,品牌巧妙地概括了 "Hydrogen for Humanity" 中的两个 H 代表氢能 ( Hydrogen ) 和人类 ( Humanity ) ,也让人联想到水的分子式 H2 和由 "+" 和 "-" 所组成的电极,从而象征着 HTWO 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特性。
氢能固然环保,但其弱点是运输及使用安全。为确保氢气使用的安全性,HTWO 广州划分为涉氢的系统装配车间和非涉氢的电极电堆车间,两个生产车间通过地上二层连廊相连接。系统装配车间采用空气调节设备、氢气检测装置等设施,并配备具有 4 重用氢安全防范措施系统。
通过空气调节系统,将实验室室内气压,维持略高于工艺设备内部气压,达到微正压状态,防止氢气外流;氢气泄漏检测器一旦监测到设备内部发生氢气泄露,可通过工艺设备上的机械排风装置,立即向室外排出氢气;而且通过实时监控所有排风设备的实时运营情况,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可采取氢气切断等安全设施。
如此高的安全要求,势必要求极高的精密度。HTWO 广州核心配件组装及用氢工程采用 90% 的自动化。工厂生产全流程采用信息通讯技术,通过厂内安装的传感器识别采集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决策。此外为保障最佳的物流效率及安全状态,通过 AMR(无人自动运输装备)实现物流自动化。
在技术端,现代汽车的这套氢燃料电池系统具有模块化、精简化、轻量化的特点,尺寸、功率密度、冷启动温度、发电效率等参数处于全球领先。发电效率可达 62% 以上,远超内燃机 30%-40% 的效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汽车 NEXO 上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曾荣获「沃德十佳发动机」称号。而且 NEXO 在全球累计突破 3.6 万辆,稳居全球氢燃料汽车销量之首。现在,NEXO 已经引入中国,获得北京、广州等地新能源汽车牌照,可以合法上路。
根据 HTWO 广州工作人员现场介绍,目前引入中国的 NEXO 版本,搭载 350Bar 的氢瓶,可实现加氢 5 分钟,续航 550km;氢燃料电池的发电功率为 90kW,能量转化率达到 64%。以广州的氢气价格为 45 元 /kg 为例,加满一辆需要 NEXO 需要 3.8kg 左右的氢气,折合每公里成本为 0.31 元。
除了 "HTWO 广州 " 以外,现代汽车集团还依托全球领先的氢能技术和商业化经验,将全球领先的氢能产品引入中国。现代汽车集团自 2013 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 ix35 Fuel Cell 以来,不断扩大氢燃料电池系统动力车型阵容,除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专用 SUV NEXO 外,氢燃料电池大巴 ELEC CITY Fuel Cell 和全球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重卡 XCIENT Fuel Cell 等产品,形成了 " 乘商并举 " 的全产品阵容。
(图 / 文 网通社 王芳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