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中国现在,算力卡脖子有多严重?,欢迎阅读。
(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芯片领網域卡脖子了
作者:小贝
校稿:朝乾 / 编辑:果栗乘
去年,ChatGPT 横空出世,一上来就技惊四座,写代码、撸作业、定计划、码文案、以及陪聊,可谓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诗书医卜无所不能。
如此多功能,你用过没?
(图:shutterstock)▼
人们在震惊之余,很快反应过来,中国可不能在人工智能这条新赛道上落后了。
有危机意识的人多,有系统性危机意识的少,想要站在人工智能的前沿领網域,还要打破一层又一层连环嵌套的 " 卡脖子 "。今年,芯片 ETF 的规模在二级市场芝麻开花节节高。甚至,二级市场还推出了半导体设备材料 ETF,都是为了助力解决 " 卡脖子 "。
人工智能,被算力卡脖子
ChatGPT 问世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中国企业能做出 ChatGPT 这样的大模型吗?"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人工智能领網域是有一定技术积累的,在 ChatGPT 引发大模型风潮后,很多互联网大厂纷纷推出了自家对标 "ChatGPT" 的大模型产品,比如百度的 " 文心一言 "、阿里的 " 通义千问 "、讯飞的 " 讯飞星火 " 等。
各大模型产品如雨后春笋
(魔性作画 图:壹图网)▼
这其中,算法可能不是差距最大的环节,真正卡脖子的,是很多人想不到的算力。
算力对于训练大模型可是太重要了。
大模型想要包罗万象有问必答,就得动辄千亿级别的参数,这些参数需要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更新和调整。没有足够的算力,就无法快速更新这些参数。
大模型时代算力需求快速增长
(图:Sevilla et al, 2022.)▼
大模型见多识广还反应灵敏,离不开训练时灌入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在短时间内被处理和分析。没有足够的算力,就无法快速地处理这些数据。
训练大型模型还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才能表现得足够聪明伶俐,这同样要消耗大量的算力。
不仅要算对,还要算得又好又快
(图:shutterstock)▼
要赶训练进度,大模型往往还要用分布式训练来加速训练。这种方法需要将模型分布在多个计算节点上进行训练,每个节点都需要足够的算力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可以说,大模型是一个算力黑洞,多多益善。
人多力量大,同样的,节点多了计算更快
(图:learn.microsoft)▼
以 ChatGPT 为例,训练它所耗费的算力大概是 3640PetaFLOPs/ 天,相当于用每秒运算 1000 万亿次的算力对模型进行训练,需要 3640 天才能完成。
训练 ChatGPT 的超级计算机
拥有 285000 个 CPU、10000 个 GPU
每个显卡伺服器的连接速度为每秒 400GB
(图:zahere.com)▼
不仅仅是大模型,实际上在人工智能的各种相关领網域,算力都是命脉。
比如物联网,应用到人工智能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设备数据处理、预测分析等任务,这也离不开算力。
再深一步,控制机器人进行各项操作,同样以算力为前提。通过传感器感知识别外部环境变化、某一部位的精细运动控制,要实现这些看似简单的功能,消耗的算力其实很大。
操控机器人,不仅有看得见的硬體设备
还有看不见的精密计算与算力
(图:图虫创意)▼
更复杂的场景是公路上的自动驾驶,操控车辆就要用到人工智能,此时传感器返回的信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进行数据处理,还需要马上做出判断、规划相应路径等操作,这些都需要算力支撑。
未来想要普及自动驾驶汽车,离不开算力
可以说,人工智能,一天也离不开海量的算力。这是卡人工智能脖子的第一关。
算力,也被卡脖子了
那很多人想,缺啥补啥。咱们玩命扩算力就行了。然而,在人工智能领網域,提升算力可不容易。
训练和运行人工智能,可不是随便找个芯片就能干的,目前的主力芯片是单片价值 1 万美元的 A100 芯片,它占据了数据中心 GPU 市场 90% 以上的份额。英伟达还开发了另一款更先进的芯片 H100,这款芯片也被 ChatGPT 的母公司 OpenAI 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网友评价 H100 为 " 核弹级 GPU"
(图:Nvidia)▼
为了满足当前伺服器的需求,OpenAI 已使用了约 2.5 万个英伟达的 GPU,粗略估算光是先进芯片的成本就要 2.5 亿美元。
可见训练和运行人工智能,被算力卡脖子,而算力,又被先进芯片卡脖子。
小小芯片,对于训练和运行人工智能而言极为关键
你还别嫌这训练人工智能的先进芯片贵,有时候拿钱还买不到呢。
2022 年 8 月,英伟达收到美国通知,要求其停止向中国出口 A100 和 H100 芯片。
考虑到 2022 年底 ChatGPT 的横空出世,提前几个月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真的是招招朝着脖子卡。
可真是早就想好怎么防着中国了
(图:Reuters)▼
美国不卖给中国先进芯片了,那中国能自己造吗?
我能想到的,美国肯定也能想到。
2022 年 10 月 7 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宣布扩大对中国芯片及设备的出口限制,其中包括:
高端芯片及包含高端芯片的计算机禁止出口给中国,并管制用于生产 16nm 及以下逻辑芯片、18nm 及以下 DRAM 芯片、128 层及以上 NAND 芯片的设备。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发布的管制檔案
(图:BIS)▼
不仅如此,今年初美国还拉上日本、荷兰,就限制向中国出口一些先进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达成協定,将把美国于 2022 年 10 月采取的一些出口管制措施,进一步扩大到荷兰阿斯麦、日本东京电子和尼康等公司。荷兰 ASML、日本尼康和佳能是全球光刻机领網域主要生产商,此举进一步限制了中国生产先进芯片的能力。
今年 5 月 23 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外汇法法令修正案,将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等 23 个品类追加列入出口管理的管制对象。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
这些管制措施,瞄准的正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要害环节。
半导体产业链可以大致分为上游的材料设备、中游的设计和制造,以及下游的封装测试。
半导体制造和封测有十多个细分环节▼
中国在下游的封装测试上基本是世界第一梯队,中游的设计环节也基本上能够实现国产替代。
而上游的材料设备和中游的制造,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其中上游材料设备的瓶颈还拖累了中游的制造环节。所以解决上游卡脖子的问题迫在眉睫。
2021 年,在上图这些环节所需的核心设备中,光刻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清洗设备国产化率不超过 35%,抛光设备国产化率不超过 25%,刻蚀机、沉积设备国产化率不高于 20%,还有一些环节设备国产化率更低。
国产半导体设备还得努力更新创新▼
而且设备是离不开材料的,以上环节涉及的材料里,截至 2021 年,全球抛光垫市场主要被美国陶氏化学垄断,市场份额接近 80%。电子气体中硅族气体、含氟气体、电子工业用同位素气体均落后于发达国家,处于短缺状态。2020 年光刻胶对外依存度 80% 以上。掩模板除晶圆厂自制外,28nm 产品尚无法量产。
中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如此依赖国外厂商,断供自然影响巨大。国外的制裁,正是瞄准了这一弱点。
中国需要啥,国外就制裁啥
(图:壹图网)▼
从人工智能的前沿领網域,到算力卡脖子,到先进芯片卡脖子,再到制造先进芯片的设备和材料卡脖子,这个源头上的问题必须解决。
中国半导体,正在发力
半导体设备材料被卡脖子的问题如此严峻,自主可控势在必得,但我们也有信心克服困难。
政策面上,近年来扶持半导体产业的顶层设计纷纷出台。
▼
不仅如此,在外国对高端半导体设备管控更新后,中国也出手反制。
7 月 3 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锗、镓,都是战略性的基础原料,也是半导体制造的核心材料。镓的中国供给占比 97%、原生锗的供给占比为 70% 以上。
锗、镓在芯片制造、通信设备和国防等领網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大多数卫星都是用锗基太阳能电池供电的▼
这是中国反向卡国外半导体生产的脖子,吹响了半导体产业反击的号角。也释放了坚定的信号,举国体制催化下,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化一定会得到大力扶持。
资金方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二期于 2019 年底成立,注册资本 2041.5 亿元,将加大对半导体上游设备和材料的投入力度。从已上市的半导体设备材料 ETF来看,资本市场也在积极响应自主可控战略重心。
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化的黄金发展期即将到来▼
国产化需求极为迫切,政策扶持下国产化进程大大加快。2022 年 1-7 月份,5 家晶圆厂完成招标设备中,薄膜沉积设备国产化率高达 36%,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国产化率高达 45%,刻蚀设备国产化率高达 50%。
这些国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厂商,不仅市场占有率提高了,而且技术上不断更新,逐步打破国外厂商在高端产品上的技术垄断。
比如半导体设备材料 ETF 重仓的中微公司,以介质刻蚀为主,已经成功生产出 5nm 的刻蚀机,并开始获得台积电及长江存储等公司的刻蚀设备订单。
3nm 刻蚀设备的研发也已经在路上了
(晶圆蚀刻系统 图:壹图网)▼
另一家重仓的北方华创,在 PVD 领網域实现了国产高端薄膜制备设备零的突破。
CMP 设备方面,华海清科的产品就能够覆盖 12 寸及 8 寸产线,最高工艺节点可支持到 28nm,并已切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集团等国内头部企业。
用咱们国产的设备就是香▼
越来越多国内厂商切入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先进工艺赛道,意味着它们不仅能填补低端市场空缺,还能不断迭代更新,破解技术卡脖子。
对它们更为有利的是,国外的管制措施,相当于将国内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市场拱手相让。
2022 年中国大陆销售额高达 282.7 亿美元,占全球比例 26.3%,近两年内均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2022-2026 年中国大陆预期再新增 25 座晶圆厂,这些新厂生产需要引入大量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市场规模还会继续增长。
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厂商正在占领国内大市场的路上狂飙突进,营收增速超过 50%。这意味着会有更多资本投入先进工艺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研发,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吃下更多市场份额,形成滚雪球趋势。
整体来看,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已经从 2021 年的 21% 提升至 2022 年的 35%。尽管这个增幅很大,但前方等待着的依然是星辰大海。
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逐年增长
预计未来国产化的脚步会越来越快▼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性机遇,国内首只半导体设备材料 ETF(159516)近期已经上市,瞅准的就是算力需求爆发下,半导体设备材料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高度确定性和成长性。
人工智能将极大解放人类的腦力,本质上靠的是算力的极大提升。算力想不被卡脖子,就需要先进芯片;想要制造先进芯片,就不能被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卡脖子。
这一轮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中国一定不会落后,所以归结到根源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也一定会解决卡脖子问题,市场在我们这边,强大的国家意志正在推动整个产业发展,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决心是:必胜。
【今日福利】
暑假来了,局长发福利啦!~截止 7 月 31 号 12:00,局长将随机挑选留言区的 5 位粉丝,每人赠送 1 本精美图书!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
*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风险提示:观点和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封面:壹图网
END
扩展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