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中汽协:消费需求持续低迷,中国车市如何迈入下半场?,欢迎阅读。
如果说 " 不降价 " 注定是一句空话,那么重塑信心又从何谈起?
作者 | 栾寅征
责编 | 尚 武
出品 | 汽车 K 线
四季进入三伏天,车市迈入下半场。
回看 2023 上半年中国车市,随着国六靴子落地、多项促消费政策相继实施,中国汽车行业走出了一季度市场过渡期,二季度形势明显好转,最终实现上半年行业稳健发展的态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市场需求仍然低迷,叠加上年同期偏高的基数,这不仅让中国汽车行业在 2023 上半年收官之际,单月同比增速明显放缓,同时也给下半年的表现留下了不小的悬念。
有人说,签署两天后便被 " 打脸 " 的《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不过是承诺了个寂寞。那么,在这波伴随价格战蔓延的焦虑情绪中,中国车市究竟会如何迈入 2023 年下半场?今天被视作一场戏谑的《承诺书》,真的只是 " 一纸空文 " 吗?
1
6 月整体降速,上半年市场格局重塑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 " 中汽协 ")数据统计,6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56.1 万辆和 262.2 万辆,虽然分别实现了 9.8% 和 10.1% 的环比增长,但同比增速由 5 月的 21.1%、27.9% 下降至 2.5% 和 4.8%。
与此同时,今年 1-6 月汽车累计产销同比增速也随之出现回落,其中生产 1324.8 万辆,同比增长 9.3%;销售 1323.9 万辆,同比增速为 9.8%。而在上月,累计同比增速均为 11.1%。这主要是受 2022 年 6 月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导致的偏高基数影响。
但由于开篇提及的诸多因素,特别是面临仍然低迷的消费需求,乘用车领網域呈现出较大的行业压力。
据中汽协统计,6 月乘用车产销分别为 221.9 万辆和 226.8 万辆,同比增速由 5 月的 18.2%、26.4%,均下降至 2.1%。其中传统燃油乘用车同比降幅高达 14.7%。此外,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数据显示,6 月中国乘用车零售市场出现了 2.6% 的同比下降。
与此同时,纵观上半年累计销量走势,传统能源乘用车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格局也彻底走上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无论从不同市场级别还是价格区间的角度,相较传统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呈现出整体向高端渗透的明显趋势。在六大细分市场中,上半年在传统燃油乘用车领網域,出现负增长的已经扩张至四个,而新能源乘用车领網域,仍然仅有 A00 一个出现下跌。
同时,在传统能源乘用车占比最高的 A 级和 B 级市场,上半年相较 1-5 月累计销量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反观新能源乘用车,虽然同样在占比最高的 A 级和 B 级市场增速放缓,但仍然保持着阶梯型上涨趋势。
在不同价格区间的统计口径中也能看出同样趋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 15 万 -20 万元价格区间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已经突破 100 万辆,达到了 111.8 万辆,在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中占比超三成;同期,同级别传统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仅为 8.5 万辆。
2
《承诺书》沦为 " 一纸空文 "?
从发布仅两天后删除相应条款、部分参与企业随后官宣降价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承诺书》被 " 打脸 " 是真的,但 " 一纸空文 " 绝对谈不上。
首先,《承诺书》有违《反垄断法》的只是 " 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 这一项条款中,涉及到了 " 价格 "。而订立这项条款的初衷,应当是 " 坚持遵守行规行约,规范市场营销活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
其次,在《承诺书》中,还有针对营销手段、产品与服务质量,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但遗憾的是,在后续的舆论发酵中,太多人却只看到了 " 将上述条款从承诺书中删除 ",忽略了《承诺书》的本意、对行业的价值,以及中汽协在《声明》中强调的 " 敦促 16 家及其它汽车生产会员企业,严格遵守《反垄断法》及相关行政法规、指南、规章,自主定价、公平竞争,共同为产业规范健康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一连串事件背后,折射出当下渗透到整个行业的焦虑。
表面上看,年初特斯拉官降,成为随后车市 " 价格战 " 的导火索。但实际上,《汽车 K 线》曾在分析 2 月车市文章中指出,透过 1-2 月累计销量不难发现,面对一汽集团超过三成,甚至东风集团股份逼近五成的同比跌幅,借助当地政府补贴促销降价似乎是最直接有效的救市手段。
然而回看上半年销售业绩,仅一汽集团实现了累计同比止跌回升,东风集团股份累计同比跌幅仍然高达 23.39%。与此同时,2023 年下半场开场哨音未落,特斯拉推出了全新的全系购车优惠福利、南北大众相继官宣 ID. 系列跟进降价潮,几日后,凯迪拉克锐歌官宣降价 6 万元。两大合资公司的跟进动作,直接将刚刚创下近三年同期半年销量新低的上汽集团,推到新一轮价格战前沿阵地。
回到正题,《承诺书》和随后发布的《声明》强调的是将行业恢复到公平的竞争水平,这既需要参与企业按照各项条款履行承诺,同时也少不了舆论层面的正向引导。否则,那些曾经在 3 月趁着湖北购车补贴买车的消费者,直到 7 月仍有人没有实现押金兑付的情况,就极有可能再度上演。
在充满焦虑的市场环境下," 不降价 " 的承诺注定是一句空话,但能够在重构市场秩序的同时回归理性,才能助力行业实现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