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滴滴、T3出行、曹操出行“猛攻”无人驾驶网约车,欢迎阅读。
作者:刘旷
网约车行业竞争越来越卷,自动驾驶成为网约车平台重要的发力点,滴滴、T3 出行、曹操出行等网约车平台相继对外宣布自动驾驶的计划并提出了 " 小目标 "。
滴滴发布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體—— " 北曜 Beta" 激光雷达和三網域融合计算平台 "Orca 虎鲸 ",并宣布首款自动驾驶量产车型计划于 2025 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
T3 出行联手轻舟智航在苏州启动 Robtaxi 的公开运营,并计划到 2026 年末,L4 自动驾驶车辆商业运营达 1000 辆。
曹操出行与吉利汽车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围绕出行平台构建集车内空间开发、定制车、智能驾驶、车辆服务于一体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生态,探索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商业模式。
网约车 " 主力军 " 滴滴出行、T3 出行、曹操出行等等发力无人驾驶网约车,将为趋于饱和的网约车赛道带来新的动力。
存量博弈,增长乏力
经历漫长的探索,网约车市场催生了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 出行等颇有实力的网约车平台,也养活了诸多小型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平台越多市场竞争越卷,曾经高速增长的网约车赛道逐渐放慢脚步。
网经社 " 电数宝 " 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22 年网约车市场规模约为 3146 亿元,同比下降 1.38%,用户规模为 4.37 亿人,同比降低 3.32%。此外,2018-2021 市场交易规模(增速)分别为 2865 亿元(24.83%)、3058 亿元(6.73%)、2691 亿元(-12.01%)、3190 亿元(18.54%)。
滴滴出行引领,曹操出行和 T3 出行紧追不舍,小型平台艰难竭蹶,多个平台抢食终将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局,亦可以说是进入了存量博弈阶段。
一来,一二线市场高度饱和,三四线市场激战中,县城市场需求度不高,进入存量市场的网约车平台短时间内难以有更大的业绩突破。
以具有代表性的滴滴为例,据财报数据,2022 年滴滴实现营业收入 1408 亿元,同比下降 19%。净亏损为 238 亿元,同比收窄 52%。其中,中国出行业务收入从 2021 年的 1605 亿元下降至 2022 年的 1259 亿元,降幅为 22%。
二来,狼多肉少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马太效应 " 愈演愈烈。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互動平台统计,2023 年 4 月 30 日,全国共有 309 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 540.6 万本、车辆运输证 230.0 万本。
从活跃用户数占有率也可以看出,滴滴、曹操出行、花小猪打车等 " 头部阵营 " 的地位难以撼动。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 年 12 月,城市用车行业中(不包含聚合平台),滴滴出行活跃人数渗透率达 19.27%,嘀嗒出行 8.75%,花小猪打车 2.89%,T3 出行 1.92%,曹操出行 1.08%,其他平台活跃人数领網域渗透率不足 1%。
三来,经过早期的抢司机、抢用户争夺战,企业增长从 " 红利 " 转变为 " 复利 ",这也就要求网约车平台增强自身服务能力,以此留客获客。在此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用户体验和提高服务质量成为企业发展共识。
在存量博弈阶段,各大网约车平台积极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和转型方向,竞争重心落在了自动驾驶方面。
押注自动驾驶出租车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约车的服务更加便捷和智能化,无人驾驶成为网约车行业的趋势。
首先,自动驾驶出租车可以提供多种智能化服务,使得出行舒适感更强更便捷。其次,自动驾驶出租车可以自主完成载客、行驶、停车等操作,减少人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增强平台盈利能力。再有,自动驾驶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出租车、公交车还是物流车都将走向 " 无人化 "。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是必须要打的一场硬战。
作为网约车市场 " 一哥 ",滴滴出行早早布局自动驾驶领網域,基于自身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自动控制等领網域的技术,以及海量出行数据和用户数据积累,推出了 " 北曜 Beta" 激光雷达和三網域融合计算平台 "Orca 虎鲸 " 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體,以及一套全栈式的自动化运维体系,拿下许多 " 业内第一 "。
基于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滴滴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正在有序试运营中。据了解,滴滴已经在广州、上海、北京、苏州等城市共拥有超 200 辆自动驾驶车,而且最新版的滴滴出行 APP 已可在上海、广州的指定区網域内,实现混合派单。
无独有偶,T3 出行在无人驾驶网约车方面主打一个 " 内补外修 "。
在内部,T3 出行依托自身车联网技术,以及在车联网业务积累的海量数据和场景优势,布局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在外部,T3 出行携手主机厂、自动驾驶公司、学术研究机构等多方生态伙伴,共同构建无人驾驶网约车生态,推动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加速落地。
截至目前,T3 出行自动驾驶车辆已累积自动驾驶运行里程超过 60 万公里,吸引了超过 8 万人体验,接下来 T3 出行将与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合作,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开展无人驾驶服务商业化试点。
和滴滴出行、T3 出行相比,曹操出行无人驾驶网约车布局相对缓慢,但背靠汽车巨头吉利汽车,其无人驾驶业务实力不容小觑。
俗话说 " 背靠大树好乘凉 ",曹操出行依托吉利汽车智驾中心智驾技术、数据闭环、场景互動体验的能力,以及合作伙伴小马智行的智能驾驶技术和软硬體研发能力,快速构建商业智驾出行平台,深挖技术护城河。
可以预计,滴滴出行、T3 出行、曹操出行等头部网约车平台持续加码无人驾驶网约车,将推动无人驾驶网约车实现规模化发展。不过从智驾技术的研发、应用落地到大规模普及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前路困难重重。
技术关难过,安全遭质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人驾驶网约车的普及依旧存在技术、安全、成本、用户接受度等多个难题。
在技术方面,自动驾驶技术 L2 到 L4 的跨越难度大,无人驾驶规模化落地遥遥无期。以无人化程度为标准,智能驾驶被分为 6 个等级,L0 是纯手动驾驶,L1、L2 是辅助驾驶,L3 及以上是自动驾驶,L4 和 L5 则属于真正的无人驾驶,目前自动驾驶公司的技术水平处于 " 无限接近 L3" 级别。
从自动驾驶公司 "L4 降维 L2" 的转向也可以看出,L4 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早些年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追求 " 一步到位 ",铆足劲研发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虽然市面上陆续传出 L4 级自动驾驶汽车路测和试运营的消息,但是并无过多量产消息。
究其根本,L4 级别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规模化落地,不仅要解决汽车本身硬體、系统的制造生产难题,还要解决不同路况的数字化识别问题,内在技术瓶颈和外在复杂的路况环境,均是无人出租车普及的拦路虎。
在成本方面,无人驾驶网约车过高的研发和制造成本,或将劝退大部分网约车平台。前文提及,减少运营成本是网约车平台发展无人驾驶网约车业务的目的之一,但目前无人驾驶网约车的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并不低。
据了解,百度第五代无人车 Apollo Moon 的成本是 48 万元人民币,第六代无人出租车(Robotaxi)样车 Apollo RT6,车辆制造成本是 25 万元,虽然无人出租车制造成本有所下降仍比普通出租车制造成本高许多。
此外,技术研发费用也是很大一笔支出。据财报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滴滴累计研发投入高达 350 亿元,年均投入在 70 亿元左右,其中 2022 年,滴滴的研发费用为 95 亿元,同比增长 1.2 亿元。
在安全方面,不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叠加复杂的路况、拥挤的交通等等多种难题,使得自动驾驶的体验感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按理说,无人出租车可减少了人为误差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但现阶段多数的无人驾驶网约车还达不到 " 无人驾驶 " 的标准,存在一定的驾驶风险。
种种迹象表明,距离无人驾驶网约车的规模化运营尚远,网约车平台的量产 " 小目标 " 能否实现,需要时间去验证。
无人驾驶网约车渐行渐近
尽管无人驾驶网约车当前还存在一些挑战,但未来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按照汽车咨询服务机构 IHS Markit 的预测,到 2030 年中国共享出行的总市场规模将达到 2.25 万亿元,其中 Robotaxi 占比将达到 60%,即 1.3 万亿元,共享出行市场未来会逐步转向无人车出行市场。
一方面,场景复杂度较低的自动驾驶卡车规模化落地渐入佳境,给无人驾驶网约车的研发、生产、运营提供了可行性示范。
近几年,自动驾驶卡车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并且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 年,L0-2 级自动驾驶重卡渗透率将达到 23%,2030 年渗透率将达到 63%,L3-5 级自动驾驶重卡用于港口和矿用卡车等特殊场景的细分市场,渗透率仅为 1%,2030 年渗透率将达到 20%。
另一方面,汽车制造商、自动驾驶企业、网约车平台等多方参与者紧密合作,构建完善的无人驾驶网约车生态系统,有望进一步推动无人驾驶网约车规模化落地。
曹操出行与小马智行、T3 出行联手轻舟智航、高德打车宣布接入 AutoX 无人车……网约车平台与自动驾驶企业合作屡见不鲜,在高效的合作下,前沿的自动驾驶技术、成熟的商业化模式的、完善的产业生态都将一一成为现实。
一旦滴滴出行、T3 出行、曹操出行等头部网约车平台攻破无人驾驶网约车难关,实现无人驾驶网约车的规模化落地,用户出行习惯、消费习惯都将发生深刻改变,无人驾驶网约车也将成为主流的出行方式。
无人驾驶网约车这个看似虚无缥缈的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