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全歼第35军主力,缴获近50万发子弹,具体都有啥玩意儿?,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甲骨堂 ,作者甲风
众所周知,国民党军除了老蒋的中央军之外,还有很多支地方军。
到解放战争时期,大部分地方军都已经势微,不过从晋绥军中分化出来的傅作义绥军力量却得到扩大,并将势力延展到察哈尔,故而所部又有察绥军之说。
再到傅作义就任所谓的华北 " 剿总 " 总司令后,理论上华北的几十万中央军也归其指挥。
为啥说是 " 理论上 " 呢?
因为中央军毕竟不是自己的察绥军系统,实际用起来的话当然还是自己的部队最好用。
不过傅作义的基础部队并不算多,到后来将所属三个主力师分别编到了三个军后,再加上骑兵部队和绥远留守部队,又收拢了一些杂系部队和 " 剿总 " 直属部队,傅作义手里的实力才扩充起来。
而在傅作义下属的各部中,以第 35 军为最强。
到 1948 年平津战役时,该部下辖第 101 师、第 262 师、第 267 师,并配属了辎重汽车兵第 1 团,作为傅作义手中的机动部队使用,主要用于平绥线作战。
在华北野战部队对张家口展开攻击后,傅作义便命第 35 军主力(欠第 267 师)搭乘 400 余辆汽车前往增援。
当时傅作义尚未察觉我军东野大军入关的消息,所以只是将第 35 军的机动当做一般救援使用。
到傅作义察觉情况不对后,便立即给第 35 军军长郭景云下令,立即将第 35 军开回北平,另外还要将第 104 军在张家口的一个师也运回来。
不过郭景云跟第 104 军军长安春山有矛盾,所以并未运上第 104 军的部队,而是运了一个战斗力不错的保安团和野炮营,另外又搭载了第 35 军在张家口的修械所设备及物资,还有些杂七杂八的人员。
当时郭景云显然没有认识到战局即将逆转,所以行动并不算迅速,而在遭遇我军阻击部队后,既没能冲过去,自己反倒缩回了新保安城。
就这样,其最大的优势 " 汽车机动 " 能力无从发挥,而华北第 2 兵团主力上来后立即将第 35 军团团包围。
傅作义的第 35 军是其起家部队,战斗力比较强,不过编制并不算大;由于是借助辎重汽车团行军,所以出来的主要是战斗兵,两个师加上保安团、野炮营、汽车团等,总计只有 16000 余人。
其武器装备也并非是通俗说法中的 " 美械 ",而是美械、国械、日械、苏械混杂。
我们从新保安战役后的弹药缴获数据,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了。
据耿飚关于更正补充新保安战绩的电文中所提的数据,此战共缴获:
七九子弹 374357 发、六五子弹 16571 发、苏式子弹 32123 发、美式子弹 4000 发、九二子弹 2000 发、七七子弹 800 发、冲锋枪弹 61252 发、卡宾枪弹 2420 发;上述子弹合计为 493523 发。
按照第 35 军出战时携带的弹药量,以及激战 10 余日的情况来说,不至于还能剩下这么多弹药。很可能是战斗期间,傅作义协调空军空投了弹药,这才能在激烈战斗后还能缴获到近 50 万发子弹。
而且在我军总攻新保安之战的当天,老蒋还批准空投给第 35 军大约 80 万发弹药。
只不过因为总攻 11 个小时后,新保安就拿下了,所以这批弹药肯定是还没有来得及空投。
其中涉及子弹的部分,主要是七九子弹 60 万发、两种口径的冲锋枪弹 8 万发、七六二子弹 10 万发。
结合这些信息可见,第 35 军当时装备的主要枪械为国械;但也有少量的日式、苏式步机枪。
此外,第 35 军中还配备了一批美式冲锋枪和卡宾枪,但是数量也不算多。
因此以弹药缴获的数据反推,第 35 军的装备是以国械为主,兼杂日、苏、美式枪械各一部的情况。
在炮兵方面记载倒是比较简单,主要为 3 门美式 105 毫米榴弹炮、8 门日式 75 毫米山炮、8 门日式或晋造 75 毫米山炮;另有少量战防炮、平射炮。
至于迫击炮,主要为国造 82 毫米迫击炮,以及国造或美造的六零炮,并留用了一批掷弹筒。
以上就是从弹药记载以及有明确的火炮缴获,所判断的第 35 军的装备配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