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软银如何“花式”减持阿里巴巴,欢迎阅读。
软银集团 1 月 25 日宣布,其全资子公司 Skybridge LLC 使用阿里巴巴股份与金融机构签订的预付远期合约,分阶段进行的实物结算(向交易对手转移股权)目前已全部完成,共涉及阿里巴巴 5.123 亿股股份,相当于约 6400 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
软银决定在截至 2024 年 3 月的财年非合并财务业绩中,将 12592 亿日元(约合 611 亿人民币)的投资证券收益,记入非经常性收入。
事实上,这是软银不断减持阿里巴巴过程中的一环。软银通过多家全资子公司,利用所持有的阿里巴巴的股份与多家金融机构签订预付远期合约进行减持套现。
根据阿里巴巴年报,2021 年 7 月 22 日时软银对阿里巴巴持有约 53.90 亿股(相当于约 6.73 万股美国 ADS),占比 24.8%;2022 年 7 月 15 日时持股略降至约 50.67 亿股(相当于约 6.33 万股美国 ADS),占比 23.9%;2023 年 7 月 15 日时持股大降至约 28.39 亿股(相当于约 3.54 万股美国 ADS),占比 13.9%。
相较之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阿里巴巴现任董事长蔡崇信则在增持阿里巴巴。
一、实物结算远期合约
软银这次减持阿里巴巴的方式并不是直接向市场出售其股票,而是通过实物结算预付远期合约来进行。
具体来说,2020 年 4 月,Skybridge 使用从软银集团借入的 5.123 亿股阿里巴巴股份,与金融机构签订了预付远期合约。
2021 年 10 月至 2024 年 1 月期间,Skybridge 分批结算了所有预付远期合同,全部以实物形式结算。
2024 年 1 月完成全部结算后,软银集团通过向 Skybridge 转让与此前借出数量相同的阿里巴巴股份,亦结束了软银集团与 Skybridge 之间的合约。
预付远期合约是一种金融衍生品,经常被大股东当作锁定期内提前变现或者避税的工具。
预付,是指该合约签订后,大股东可以提前以一笔股票从对手方得到一笔预付的现金,通常为当时股票市值的 7~8 成。
远期,是指在未来某个约定的时间进行股票交割,在到期日前大股东一直拥有股票权利,包括分红权投票权等。
可变,是指在约定交割日,因为股票价格的浮动导致最终的股票交割数量是可变的。因为预付远期合约往往設定了一个低位行权价格和高位行权价格,按照合同期限结束实际的股票价格分不同情形结算。
而合同到期后有两种结算方式:一种是实物结算,保留现金,向对手方交付股份;另一种是现金结算,拿回阿里股份。
截至目前,软银所有预付远期合约均选择了以实物的方式进行结算,放弃了保留阿里巴巴股份的保留权,也即软银通过这一金融衍生工具完成了对阿里巴巴绝大多数股票的减持。据摩根斯坦利的测算,从 2022 年 12 月的约 7% 降至去年 3 月的 2% 左右,到 5 月则降至 0.5% 不到。马云目前已取代软银成为阿里巴巴最大股东。
日本野村控股一位分析师表示,软银的公告称其远期预付合约全部选择实物交割,表明软银减持阿里股票的动作非常坚决。软银将在预付远期合约合同结束后之时,向美国 SEC 报告其交易过程,并实际确认对阿里巴巴的减持。
二、减持历程
由于投资项目的接连失利,最近几年巨亏的软银急需资金,不得不通过减持阿里巴巴股份的方式来补充现金储备,缓解财务压力。
软银在 2022 年 4 月宣布通过第一批预付远期合约来减持阿里巴巴的股份,将 27.65 亿股(3.46 亿美国存托股份)质押给金融机构。
2022 年 8 月 10 日,软银宣布将提前结算预付远期合约的 70% ——约 2.42 亿股的阿里巴巴美国存托股份,其占阿里巴巴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 9%,获得约 340 亿美元(53716 亿日元),持股比例从 23.7% 降至 14.6%。
软银彼时解释称,通过提前结算这些合同,软银将能够消除对未来现金流出的担忧,同时减少与这些合约相关的财务支出,有助于公司增强防御目前严峻市场环境的能力。
在 2023 年 4 月,软银宣布继续结算预付远期合约剩余的 30% 的质押股份,即 3.46 亿股 ADS。
根据数据提供商 The Washington Service 提供的檔案,在过去截至 2023 年 4 月的 14 个月中,软银通过远期合同和市场直接出售,合计出售了 3.89 亿 ADR 阿里股票,平均出售价格为每股 92 美元,远低于该公司每股 319 美元的历史高位,总计拿回 358 亿美元。
对于软银来说,使用预付远期让软银获得了会计上的收益,帮助了软银迅速通过减持股票筹措现金,但又不需要为资本利得立即支付税款,同时还保留了未来继续持股或者以现金结算的可能性。
此外,可变预付远期合约可以将未来减持的股价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了股价大幅下跌带来的损失。
与之对应的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阿里巴巴现任董事长蔡崇信在增持阿里巴巴。
美国证监会 1 月 23 日的一份檔案显示,截止到 2023 年第四季度,蔡崇信家族投资平台蓝池资本管理公司共买入阿里巴巴 195.75 万股,市值约 1.52 亿美元。同时,马云在 2023 年第四季度也购买了价值 5000 万美元的阿里巴巴港股股票,持股比例升至 4.3% 以上。
三、软银并未离开中国
如果认为软银对阿里的减持,是不看好中国市场,逐步退出中国的举动,那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软银集团在 2000 年专门成立了软银中国资本(SBCVC),致力于在大中华地区投资优秀的高成长、高科技企业。目前软银中国资本同时管理着多支美元和人民币基金,投资领網域包括信息技术、清洁技术、医疗健康、消费零售和高端制造等行业,投资阶段涵盖早期、成长期和中后期各个阶段。
除阿里巴巴、淘宝网,软银还投资了分众传媒、万国数据、华大基因、迪安诊断、理邦仪器等企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软银虽然因为财务需求减持了阿里巴巴,但却对中国另一家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下了重注。早在 2018 年,字节跳动估值 750 亿美元时,软银集团领头的投资机构就向其投资了 30 亿美元。按照字节跳动内部最新的股票回购价格,字节跳动最新估值已达 2680 亿美元。
2020 年,一度传出软银集团计划联合竞购字节跳动的 TikTok 的印度资产。
据日本媒体报道,2023 年 5 月,软银曾透露,旗下愿景基金持有的芯片軟體设计公司 Arm(安谋),及 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的股权总值 370 亿美元。
软银一边减持阿里缓解财务压力,一边四处下重金寻找新的投资机会。2022 年 6 月,一位股东问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在软银投资 475 家公司中,是否有公司在未来几年会成为 " 下一个阿里巴巴 "。
" 如果进展顺利,有三家。但有一、两家,如果它们变得如此成功,那么这将给我们带来所有回报。" 这位马云的老朋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