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纯电续航430km!小鹏要造“不普通的增程车”,不普通在哪?,欢迎阅读。
近期的小鹏 AI 科技日,可以说是小鹏汽车新的轉捩點。
小鹏汽车公布了大量新技术,包含 AI 机器人、540kW 高功率快充、图灵芯片、EEA4.0、L4 级自动驾驶,以及 "5 分钟上手,3 小时出师 " 的飞行汽车等超级大招。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眼下小鹏汽车还有更重要的布局。
大会上,小鹏汽车正式宣布加入 " 增程神教 ",提出 " 鲲鹏超级电动体系 ",增程、纯电两条路线一同进化。属于小鹏的增程车型已经提上日程,中国新势力对 " 完全纯电 " 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图片来小鹏汽车)
何小鹏认为,到了现在这个节点,小鹏汽车再做一个普通增程车没有什么意义。增程车几乎家家新势力都在做,无非都是 " 纯电车 + 增程器 ",小鹏增程技术又能如何?
纯电品牌想方设法把电池容量做大,把整车能耗降下来,加快充电速度,但相比随处可见的加油站,充换电建设还是没能填补所有消费者的 " 空缺 "。
其实因为电量耗尽趴窝的案例很少,用户最主要的焦虑来源于不确定性,车里多一个油箱,心里更踏实,也意味着出行高峰时可以不用跟 " 纯电人 " 抢充电桩。
何小鹏对 " 不普通增程 " 的确有自己的看法,增程车首先得是一辆电车,具备和主流纯电车型同等级的三电技术,其次是高效静音的增程器。
小鹏汽车未来的增程车可以达到 430km 纯电续航,是目前增程车中纯电里程最长的,甚至赶上了许多入门纯电车型的续航,满油满电综合里程可达到 1400km。要知道,宁德时代发布的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官方宣称纯电续航也只在 400km+。
匹配增程车型的电池支持 5C 倍率充电,12 分钟充至 80%,平台最高电压达到 821V,达到 " 真 800V" 水准。官方宣称,在小鹏全新一代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的配合下,新一代车型的 CLTC 效率可以做到行业第一,让一度电跑更远,并且体积比传统电机减少 30%,给后排留出更多空间。
针对增程器介入的问题,小鹏表示低电状态的声音只比纯电模式高 1 分贝,可以通过 AI 自动判断驾驶场景和介入时机,驾驶感受和纯电没有区别。有说法称,小鹏的增程器来自东安,为理想汽车增程器同款供应商。
按照此前的爆料,小鹏第一代增程式产品定位 20 万元级别大型 SUV,以 G9 为原型开发,代号为 G01,计划于 2025 年下半年量产。根据内部进度,新车目前已经完成了东安动力的定点。
现在唯一的疑问就是:小鹏的增程车需不需要加 95 号汽油。
(图片来自小鹏汽车)
论增程,小鹏汽车入局很晚,好处是更能看清增程车市场的痛点,技术探索上能少走弯路,做到 " 一针见血 "。但问题是增程车市场竞争激烈,已经有许多新势力抢占 " 前排 "," 金九银十 " 期间吃下不少的市场份额,小鹏起步更晚,没赶上混动爆发的热潮,2025 年这个节点发布恐怕会面临一些挑战。
实话说增程式混合动力一边背负 " 脱裤子放屁 " 的骂名一边发展,许多痛点基本都被新技术攻克,比如纯电行驶里程较短、高速巡航油耗过高、增程器震动和噪音过大、馈电状态动力受限等,体验越来越接近纯电车。小鹏还有自己的优势,AI 能够渗透到日常用车的各个角落,靠大模型平衡增程系统的能耗,这就是多年在智能化筑起的护城河。
现如今,越来越长的纯电续航、比肩纯电车型的补能体验、几乎无落差的馈电行驶感受,增程车的技术路线路线逐渐清晰——那就是向纯电车进发。
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究竟是 " 电车 " 还是 " 燃油车 ",业界此前有过争论,从工作原理出发,增程式属于电车,因为发动机仅参与发电,属于 " 电车 ";也有人认为增程车避免不了加油,一定程度上也依赖燃油系统,属于 " 燃油车 "。
在电车通看来,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属于前者,无论是动力系统还是用户使用偏好,和纯电车高度相似。比如用户日常通勤更注重纯电,增程器一般只在长途行驶才发挥作用。
当然,增程式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诞生过一种极端,就是日产的 e-POWER 技术,工作原理类似于增程式,但因为电池容量太小且不能充电,发动机会长期处于介入的状态,相对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更省油,电车体验还是远远谈不上。
时间证明,大电池才是增程式电车的发展方向,许多调研数据表明,增程车用户在日常使用中更愿意当做纯电车使用,发动机启动的机会较少。但因为增程车纯电续航普遍较短,充电次数比纯电车更多,用起来并不方便。直到近两年,市场才出现纯电续航超过 200km 的增程产品,标称 300km 以上的屈指可数。
再加上混合动力车型有油箱打底,大多数不支持主流电车的快速充电能力,长期下来,困住增程车主的不是油箱,而是不如纯电车的使用体验。
因为体验上接近电车,增程式的进化路线很明显,就是更大的电池、更小的油箱。将用户的使用习惯导向充电,通过适应来减轻纯电带来的续航焦虑,靠增程器缓解充电桩数量不足带来的紧张感。以此为趋势,增程车的终点就是纯电车。
所以也不能说油箱不应该和销量划上等号,从产品构造上看,纯电车型能够更多地让出空间,更能适应中国消费者对大空间舒适性的真实需求,增程怎么看都只是一种无痛过渡纯电的办法。
小鹏增程式踏出了超长续航的第一步,大概也会成为增程路线的下一步,车企应该会更加注重增程的纯电里程。而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引导下,厂商更愿意倾注资源研发,拿出更优秀的增程式动力系统。
在市场和海外政策庞大的吸引力之下,新势力造增程的目的已经不是单纯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这么简单。
前脚蔚来第三品牌 " 萤火虫 " 被曝出造增程车,后脚小鹏也官宣了增程技术。更早前,理想汽车也曝光了出海的计划。新势力正在鼓着一把劲,趁着海外插混市场爆发之前做好准备。
要知道的是,欧盟新关税政策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更多的关税,这意味着纯电车型在海外价格更高,很难打出价格优势。但混合动力仍然可以享受免税政策,一定程度上鼓励国产混动车型出海。
所以根据此前报道,蔚来第三品牌的增程车型仅面向中东、北非、欧盟等海外市场,并不打算在国内销售。这背后不仅有政策影响,还有现实条件,海外的基础建设也没有国内完善,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和消费热情并不高。
此外,海外市场的燃油资源相对丰富,加油的成本还不算很高,而不依赖充电桩的混合动力车型变得很受欢迎,同时中国汽车的智能化也得到了海外市场的认可。
以欧洲为例,2024 上半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约 48 万辆,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也说明一件事:海外市场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在提高,甚至还有很多的成长空间。急于出海的新势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从全球布局来看,小鹏的增程车型还不算晚,因为许多品牌还没有正式踏出出海的第一步。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除了定位较为入门的紧凑车型之外,纯电动车在海外市场还是很难激起水花,加上加征税收的问题,国内出海的入门纯电车还不一定能形成价格优势。
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还是要靠 " 神秘液体 " 打开市场,在充电体系完善之前,油箱依旧是转型纯电之前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