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AIGC与大模型当红 元宇宙“失宠”?,欢迎阅读。
随着 ChatGPT 的一夜爆火,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吸引了众多市场参与者的追捧,去年还炙手可热的元宇宙话题似乎突然 " 熄火 "。
在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各大厂商撕下展馆内的 " 元宇宙 " 标签,数字人、XR 游戏、AI 绘画、3D 虚拟场景在内的众多元素被贴上 AIGC 概念全新亮相。
但这并不代表元宇宙 " 过气 ",事实上,NFT、XR、AIGC 正是元宇宙的三大基础设施。随着数据积累、算力提升和算法迭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渗透在写作、编曲、绘画和视频制作等创意领網域,为虚拟世界更好地生成内容,进一步助力元宇宙产业加速发展。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 前任网红 " 元宇宙
马斯克与扎克伯格的 " 笼斗 " 余波未了,7 月初,马斯克推行 Twitter 新政限制用户浏览数量引平台用户不满,扎克伯格正式上线 Meta 版推特 Threads" 偷袭 " 马斯克。
埃隆 · 马斯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竞争对手虎视眈眈下,马斯克在 2023WAIC 大会开幕式谈起了 AGI 时代下的 AI 创见:" 对深度、全面的人工智能研究要有一些监督,比人类强大的超级智能是一种风险和担忧。"
一边是马斯克的警示,一边是扎克伯格的 All in。
扎克伯格现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在 AI 上,2 月公司创建的生成式 AI 团队正在通过训练 AI 大模型让人工智能融入公司的每一款产品。而互联网还依稀记得,两年前,扎克伯格宣布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更名为 "Meta"(元宇宙的前缀)时曾信誓旦旦地说 " 元宇宙是科技的未来 "。
讽刺的是,在科技圈、资本圈、媒体圈掀起浪潮的元宇宙热词很快被 GPT 取代,尽管扎克伯格在 5 月的股东大会中强调并未放弃开发头戴式设备,但这个持续亏损的宏伟计划已被悄悄搁置几乎是不争的事实。
扎克伯格的思维转向并不是个例。
扎克伯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无论是已经缩减元宇宙业务的腾讯、字节跳动、快手,还是曾重金投入到现在似乎没有新动静的百度、京东、360,都在有意无意地诉说着元宇宙的落寞处境,过去几个月里,全球知名企业缩减元宇宙项目投入的消息更是让这个行业雪上加霜。
2 月,微软公司成立仅四个月的 " 工业元宇宙团队 " 宣告解散;3 月,迪士尼撤销开发元宇宙战略的小型部门;6 月,谷歌计划终止 AR 眼镜研发项目,转向搭建 AR 軟體平台。
人们不禁要问,从风靡全球到默默叫停,元宇宙真的 " 失宠 " 了吗?
元宇宙三剑客:XR、AIGC 与 NFT
"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看法,就在 6 月底,苹果公司如期发布了混合现实(MR)头戴式设备 apple vision pro,给元宇宙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接着社交媒体又出现了另一种论调:ChatGPT is dead?"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副主席、董事、标准协会主席袁昱认为,"Vision Pro 的发布是市场追求 XR 光明未来的有效验证,也是对行业价值的巨大背书。"
" 不能说人工智能正在取代元宇宙,也不能说元宇宙取代了人工智能," 袁昱希望纠正大众的误解:" 要解释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就得了解元宇宙的技术全景 "。
袁昱说,元宇宙的发展包括算力、存储、通信、数据和智能等支撑技术,也有核心技术,如扩展感知与互動,也可以说是 XR,现在有一个流行的名词叫空间计算。
另一个核心技术是关于如何建立一个持久的虚拟世界,持久计算依赖于不同的引擎进行建模、设计和数字内容创作,比如物理引擎、图形引擎、声音引擎、智能引擎(特别是 AIGC),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由不同的虚拟地图、虚拟场景、虚拟物品、虚拟角色组成的持久的虚拟世界。
还有一个是共识计算,意味着元宇宙将拥有数字资产,包括但不限于虚拟资产,是否去中心化则取决于与区块链的应用。
袁昱总结道,AI 与空间计算、持久计算、共识计算三大技术密不可分,人工智能技术将极大地加速元宇宙产业的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AI 开启元宇宙构建加速度
如此看来,扎克伯格推出新社交应用剑指推特的长远意图,是通过新商业路径获取元宇宙的入场券,Meta 公司不仅看到了 AI 生成文本对话和一键绘图的能力,更是扬言要在元宇宙中创建 3D 虚拟空间。
现在,生成式 AI 能为元宇宙所需的海量的、多样化的虚拟场景和虚拟物品以一百倍、一千倍的速度被创造出来,同时,数以亿计的虚拟角色需要通过生成式 AI 搭建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这样人与数字人的互动才能更加智能,这已是一次重要的突破。
在世博展览馆与张江科学会堂分会场,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社交、VR 游戏、工业元宇宙平台等众多落地应用展示着元宇宙中实现人机互動的初始形态。
魔珐科技虚拟人 " 镜 JING" 吸引观众驻足。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科大讯飞、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带来了更加成熟的数字人生成技术,魔珐科技的虚拟人 " 镜 JING" 吸引了众多观众在螢幕前驻足,地标马克的 AR/MR 体验区排起长队,玩出梦想 YVR 的内测游戏可裸手进行互動 ……
地标马克数字人生实时换脸体验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如果说 C 端应用的主角依然是社交和游戏,那么 B 端应用已开始走向更多行业,医疗、文旅、工业、金融、城市管理等众多垂直领網域正在大胆尝试新的实践落地。
袁昱在大会演讲时这样描述这个时代:" 我们正处于数字智能化和数字现实化的中间阶段,智能化正在爆发,元宇宙即将到来 "。
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程立新认为,目前 XR 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内容生产高成本以及应用生态的碎片化,AIGC 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将大幅度提升元宇宙内容的生产效率。
元宇宙不止于虚拟世界
建模工具的成熟减少了大量的人工与时间成本,未来元宇宙世界的构建者不仅是要做虚拟景物的建筑师,还要成为虚拟 NPC 的心灵启蒙师。从以假乱真的作图工具 Midjourney,到万能聊天机器人 ChatGPT,不断迭代的 AI 大模型尽管仍有缺陷,但足以改变现在的生产与生活。
在 AI 绘画的展示平台上,只要用文字描述想要创造的画面,大型语言模型就能快速模拟一张符合要求的画作,记者发现,与去年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公测平台已从模块点击进化成语言输入,一些 NFT 收藏家创建了自己的虚拟艺术画廊。
观众现场体验 AI 绘画。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倘若 AI 真的可以实现一键生成元宇宙,正如袁昱所言,元宇宙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和风险、最高的效率和多样性提供这样的训练环境,从而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上述的观察和分析,元宇宙和人工智能将相互作用并协同加速发展。
那么,AI 的尽头是元宇宙吗?答案是否定的。AI 是元宇宙构建的关键技术,元宇宙是当前 AI 技术无法企及的理想形态,但说到底,元宇宙不过是 AI 众多场景落地的形态之一。
之所以元宇宙经历前两年的加速进化后进入了慢科技时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正视疯跑的概念最终需落到实处,要构建一个实时更新的虚拟环境并为现实世界所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范式副总裁、主任科学家涂威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元宇宙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是能在虚拟中解决现实问题,要在虚拟世界里进行业务博弈的前提是进行环境学习,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机器观测世界、理解世界、总结规律。
涂威威打了一个比方,哪怕是 GPT 这样的模型结构,依旧难以仿制出一个真正的虚拟世界,因为它是通过大量背书的方式理解了人在说什么,但依旧无法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不能理解人为什么会这么做,或者说无法根据一个变动推测这个世界将会发生什么。
元宇宙从未失宠,而是人们意识到向虚还得务实。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