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中海物业毛利率 “爬坡”,欢迎阅读。
图文无关 图源:视觉中国
不同于母公司中海地产以 " 利润王 " 示人,中海物业的利润率一直不理想。
过去五年,这家物企的毛利率均值为 18.4%,与同样具有央企背景的华润万象生活、保利物业相比,中海物业的毛利率较为逊色,仅优于同样面临低毛利率难题的招商积余;与民企龙头碧桂园服务过去五年平均 32.52% 的毛利率相比,中海物业短期内也难以企及。
今年上半年,中海物业的毛利率由 2022 年全年的 15.9% 回升至 16%,较去年同期则提升了 0.9 个百分点,虽仍难言理想,但终究回归了上升轨道。但要达到行业平均甚至前列水平,中海物业仍需爬坡。
毛利率的回升得益于其对经营成本的有效管控及疫情防控成本归零。
上半年,中海物业直接经营成本增速为 21.9%,低于营收增速。期内,其进一步加大了分包力度并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以提升生产能力及成本效益。
物业行业最大的成本是 " 人 ",据财报介绍,中海物业通过优化专业岗位人员配置、精准用工等方式达到人工成本的不断优化和人工效能的逐步提高、人岗适配的效果,抵抗成本上涨带来的毛利率下降压力。
在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截至今年 6 月底,中海物业雇员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 5795 名,为 51630 人,总员工成本减少约 0.8% 至 30.291 亿港元,人效提升明显。
据媒体报道,中海物业董事局主席张贵清在面向投资者的业绩会也表示,近两年尤其是上半年,整个市场从规模扩张开始转向效益。
实际上,利润率之外,中海物业其他财务指标今年上半年的表现都不错。
营收同比增长 23.2% 至 71.63 亿港元;若剔除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以人民币计算的营收同比增加 30.7% 至 62.748 亿元。
多家物企发布盈警称将录得净利下跌,中海物业的股东应占溢利则同比上升 39.2% 至 7.26 亿港元。
营收净利双增主要得益于管理规模的扩大及增值服务业务的增长,截至今年 6 月底,中海物业在管面积较 2022 年底增加 13.4% 至 3.633 亿平方米,带动物业管理收入同比增长 17.7% 至 51.63 亿港元。
增值服务业务收入则同比大幅增加 45.3% 至 19.17 亿港元,占总营收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 26.7%。
停车位买卖业务则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营收减少 22.8% 至 8304 万港元。
细分在管面积来看,非住宅项目新增在管面积占总新增在管面积的 55.2%,对应合约额为 14.289 亿港元;新增住宅在管面积对应合约额则为 15.377 亿港元。来自独立第三方的新增在管面积占比则为 74.5%,外拓成效明显。
据媒体报道,张贵清在面向投资者的业绩会上称,目前外拓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房地产整体处于下行状态,物管存量市场竞争尤其激烈,整个行业的收入增长是放缓的,但每年行业都有 10 亿平方米的增量,未来增量依旧可观。
增量增速放款、存量竞争激烈,中海物业在多个产品形态上进行了探索,以丰富营收来源。
今年上半年,中海物业住户增值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56.9% 至 7.11 亿港元,业态产品包括租赁协助、房产交易代理、家居生活服务等;非住户增值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39.3% 至 12.05 亿港元,产品覆盖商业综合体、写字楼、产业园区、物流园区、航空、高铁、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