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收入利润双双大增,京东成国补最大受益者,欢迎阅读。
本文系深潜 atom 第 894 篇原创作品
"
国补造血,输血新战场?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 atom 工作室丨编辑
" 接一个国补 "" 国补叠加百补,电腦到手又省了一千 " ……从去年开始,家电国补政策出台,话题度居高不下。今年,国补的覆盖范围延展到了今年的手机平板、电动自行车等领網域,热度更加火爆。除了薅到羊毛的消费者,实体数码商家和各大电商平台,也在各显身手,努力接住这波 " 泼天的富贵 "。
目前,综合各家表现来看,京东无疑是国补的最大受益者,呈现出 " 遥遥领先 " 的态势。京东刚发布的最新财报,再次印证了它 " 接国补 " 的实力。去年四季度,京东实现 3470 亿元收入、同比增长 13.4%,自 2022 年三季度以来重新回到双位数。国补出现后,京东重新 " 焕发生机 "。
一组对比可以说明这种变化。2023 年底,国补出现以前,京东市值跌入谷底,电商份额在阿里、拼多多、抖音的围攻下持续流失。而国补落地后,京东凭借自营模式优势独占鳌头,股价猛涨,表现大幅领先阿里、拼多多,市值也大幅回升。
在各大电商平台、数码品牌商、线下门店和消费者四方中,京东无疑是国补的最大受益者。而靠着国补 " 缓过劲来 " 的京东,也在 2025 年备足弹药," 开卷 " 外卖、即时零售等新战场。
国补 " 战场 ",京东 " 赢麻 "
从刚刚发布的京东 2024 年四季度财报,可以看到国补带给京东的巨大收益。受国补等刺激,去年第四季度是数个季度以来,京东收入增速最高的一个季度。除了收入增速达到 13.4%,再次回到两位数水平,Non-GAAP 净利润 113 亿元,同比增长 34.5%,大幅超出去年同期增速 9.1%。值得注意的是,在京东所有业务中,对 " 国补 " 最敏感的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收入更是达到了 1741.5 亿元。
去年四季度,国补政策更加充分地落地后,京东 3C 家电收入大增。京东管理层在其财报电话会中也特别表示:此次增长主要受益于国补扩围将手机纳入以旧换新政策范围,同时,电腦和家电销售也保持强劲增长。并预计,今年来自家电的销售仍将持续环比加速增长。
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难怪曾有网友戏称,国补也可以换个说法,是 " 国家对京东的补贴 "。而这种补贴效果,从去年一直持续到了今年。早在去年,2024 年京东第三季度财报就显示,零售板块收入达 2249.9 亿元,同比增长 6.1%。彼时京东 CEO 许冉在业绩电话会上也提到:" 九月份家电和电腦品类的需求对比七月、八月也有很明显的提升。整个三季度的整体销售增速呈现出逐月提高的趋势。" 这跟当年 7 月底至 9 月中下旬,以京东为代表的平台率先进行国补的时间节点和节奏是相吻合的。
京东在国补上的一枝独秀,也罕见地使友商公开 " 自我检讨 "。拼多多的联席 CEO 赵佳臻曾在 2024 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反思了团队问题,从而错失了国补的机会。他表示:" 在应对某些变化时,拼多多团队的逐渐老化和自身能力的不足,可能也会导致我们错失一些宏观机会。比如今年以来对一些行业和消费有很大利好拉动作用的宏观政策。团队受限于第三方平台运营的历史能力局限,没有充分把握好这些宏观政策的红利,导致我们为了维持同样的商品竞争力,需要平台给出远比其他同行高的巨大成本,这也必然会影响拼多多平台当下以及后面一段时间的盈利水平。"
而进入 2025 年,手机等京东自营的重点品类入列 " 国补 ",可能使国补 " 补京东效应 " 进一步扩大。
国补为何呈现 " 一家电商独大 "?
作为一项普惠性的促消费政策,国补连接着消费者、数码家电商家、实体门店渠道和线上电商平台等多方。其政策初衷是在使消费者受益的基础上,尽力平衡数码家电商家、线下渠道和电商平台获得的红利。目前来看,国补的政策红利,客观上呈现 " 一家电商独大 " 的局面。
这一局面出现,主要源自电商模式差异、线下门店参与门槛等客观因素。国补的流程较为复杂,对经营主体的税票合规能力、垫资能力等要求较高。京东自营模式比重大,在这些方面完全没有压力,跟中小商家相比,其在体量和服务能力上具有绝对优势。
从公开数据来看,截至 2025 年 1 月 8 日,京东 " 国补 " 已经覆盖了 28 个省市,淘天是 23 个省市,拼多多 7 个省市,抖音电商 6 个省市。这个数据表现,也跟各家平台的自营比率和承接 " 国补 " 的能力高度正相关。淘天能覆盖的多,是因为有众多的品牌旗舰店,其他两家则主要是中小商家为主的平台。
可以说自营模式在吃国补政策红利上具有天然优势,即便在京东业务内部,这种优势也显露无疑。有针对京东最新财报的分析指出,一年下来,京东没有很好地解决流量问题,并且百亿补贴常态化后并未和其他平台拉开差距。这也导致,作为 POP 生态晴雨表的平台及广告收入,截至去年最后一个季度仅为 266.3 亿元,同比增长 12.7%,增速远不及基数更大的 3C 家电。可以说,POP 生态仍然没有迎来质变。与其说国补刺激了京东的 3C 家电,不如说养肥了京东自营,平台上的商家喝到的汤显然并不多。
从另一个方面思考," 国补 " 作为普惠性的政策,初衷是要覆盖到足够多的人群和足够广泛的渠道,而目前实体商家特别是中小商家在承接 " 国补 " 方面还存在较高门槛,实体消费也需要更多国补红利来刺激。与此同时," 国补少数电商独大 " 也需要关注一些客观问题,比如,不时有消费者吐槽产品 " 先涨价再国补 "" 国补商品无法退货 " 等现象。
对这些客观现状,商务部在今年年初就明确提出,不得以销售额、垫资能力等为由限制经营主体参与。要一视同仁支持线上、线下经营主体,以及不同所有制、不同注册地、不同规模经营主体参与活动。商务部发言人近期在介绍国补政策进展时也提出,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改革赋能,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更大成效。
可以预见的是,国补政策下一步的调整优化,可能聚焦在向更多参与方扩容、降低实体商家参与门槛等方面,从而更加普惠地在众多参与方之间分配政策红利,优化消费者体验。这些潜在变化,自然也值得京东、淘天、拼多多等倚重国补的电商平台关注。
国补正在为京东外卖 " 输血 "?
分析国补后京东的一系列动作,绕不开一个大背景——电商行业格局的剧变。
据 36 氪报道,在 2 月中旬字节跳动召开的 2025 年 All-hands 全员会议上,其电商业务负责人康泽宇透露,2024 年的 GMV 帮助抖音电商市场份额提升,已成为行业第三。2024 年,抖音电商的商品交易总额(GMV)约 3.5 万亿元,同比增幅 30%。
这也意味着,长久以来牢固的 " 阿里,拼多多,京东 " 的电商 Top 3 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也就不难解释,2025 年开年以来京东为何在外卖等领網域掀起巨大风浪。毕竟,在行业第一、第二固若金汤,新进者抖音流量优势巨大的客观现实下,京东面对电商主业受到的冲击,选择用本地生活这条第二曲线来纾解焦虑,也在清理之中。特别是有了国补输送的弹药,京东的底气可能更足。
更进一步来说,外卖也许只是京东掀起这场战斗的掩护,京东更远的目标应该是即时零售。较之外卖,京东在即时零售上的基础禀赋相对更好。早在 2024 年 5 月,京东将原有的 " 京东小时达 " 和 " 京东到家 " 整合更新为 " 京东秒送 ",并承诺最快 9 分钟送达,就已经显示出京东对于即时配送的期待。经过资源和技术整合后,京东的即时配送服务已经涵盖超市便利、生鲜果蔬、医药健康、手机数码、家居家电等全品类商品。外卖业务更多的就是将运力资源和线下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即时配送的一个手段。
京东原来代表着消费更新和服务更新,在拼多多等新秀打开下沉市场的新世界后,京东也向着下沉市场突围。但如何让原有的用户更高频次的使用京东,才是即时零售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更能带来增长。
这场 " 缓解电商焦虑 " 的京东本地生活之战,成败尚未可知,还需时间检验。只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面对拓展至手机等品类的 "2025 版国补 ",京东势必会想方设法继续扩大 " 独家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