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俯身下沉的一汽红旗,和它割舍不掉的内燃机,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谈擎说 AI,作者 | 郑开车
作为 " 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张名片 ",红旗一直都被一汽集团揣在最贴身的那个衣兜里。
2018 年可谓是一汽正式拿出这架夺命武器的元年,2018 开年,一汽发布了红旗品牌战略,随后便是猛打猛攻,从历年的销量数千,短短一年时间里红旗销量激增到 3.3 万,随后更是近乎指数级的攻伐:
2019 年 10 万辆,2020 年 20 万辆,2021 年 30 万辆 ...
数年高速连增,让我们看到了红旗 " 与民同乐 " 新篇章中的华彩,但与此同时,自 2021 年 30 万的成绩开始,红旗的飞增神话似乎就已经显露疲态。
在 2020 年销量突破 20 万的大好形势下,红旗汽车曾提出 2021 年销 40 万的目标,然而,这一愿景不仅当年没有完成,2022 年,红旗年销量 31 万台,激增的脚步也戛然而止。
更值得关注的隐忧,则是从今年 1-6 月约 15 万上下的销量来看,红旗即便在今年想圆满这则久未兑现的诺言,面前似乎也仍是一座大山。
红旗的飞增神话因何终止?能源转型的不可逆大势又将把这位汽车工业 " 长子 " 带往何方?
困在天花板下的增长神话?
是什么让红旗的增长曲线开始平缓?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顺延。
有观点认为,作为国产豪华汽车品牌,红旗在内燃机市场上没有什么本土对手,也因此从 2018 年新战略实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和 BBA 们掰手腕的使命。
时间继续推移,随红旗拉出逆天式增长曲线,数据面上吊打了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等几乎所有二线豪华品牌,不少观点认为红旗已经稳坐国内二线豪华品牌销量榜首。
那么现在就可以形成闭环了,即豪华市场天花板就这么高,红旗用了短短五年时间就实现了一场攀峰,如今已然站在峰顶。
是不是听起来没毛病?有点当年瑞幸要手撕星巴克内味儿了。
但其实很难评,因为只要稍微看一下数据,就能发现红旗销量的中流砥柱是刚探到 20 万档的 H5 和 HS5 两款主力 B 级车,这和 BBA 的 B 级车脚踩 30 万手摸 40 万含金量无疑存在错层。
比如理想 L9 全尺寸 SUV 熱賣,显然和宝马 X7、奔驰 GLS 并不在一个圈层,所以虽说定位豪华,但基于此就断定红旗这些年迅速蚕食了 BBA 的蛋糕显然有失偏颇。
那么继续顺着这个逻辑捋,在谈擎说 AI 看来,今天限制红旗销量增长的因素似乎并非豪华市场天花板,而是一,红旗自身既有的 " 情怀 " 天花板,二,红旗在 30 万 + 豪华车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仍旧存疑。
不妨来看红旗的 20 万档的核心盘市场,这也是遏制其增长的重点所在。
具体来看,红旗虽然 2018 年才开始面向大众打磨产品矩阵,但崭新开始的攻伐并不意味红旗是一个新品牌。新红旗的战略,有点游戏市场焕新老 ip 的既视感,就像跑跑卡丁车手游版、暗黑破坏神重制版,儿时的我们没钱氪金,今天厂商又给了一个氪的机会,完全不需要营销,用户自然来。
说白了,情怀。
曾经红旗是什么气质不用过多赘述,就像新红旗自己给品牌的目标客户定位是 " 中国式新高尚情怀人士 ",有点抽象,但就像情怀这个东西,它既不是折磨产品经理早 C 晚 A 的性价比,也不是把设计师按在地上摩擦的格调。
因为情怀从来不是基于创造,而是来自既有。
对新品牌而言没两把刷子想进一个存量市场显然很难,但品牌的内涵价值加持下,新战略的起步这块儿,着实被红旗拿捏得死死的。
总的来说,谈擎说 AI 认为红旗激增神话的关键,一定程度上还是在于往日内涵导向下的顺理成章,从而高速拉拢既有心智客户。
这虽是新红旗立身的夺命武器,但也是其自身扩张的天花板所在。就像是游戏老 ip 普遍面临的困境:天花板就是情怀人士,拉新往往异常艰难。
比如红旗在今年推出了希望拿捏年轻人的 H6,一众年轻化元素咔咔凑,但半年过去,太平洋汽车数据显示,H6 销量仅有 2381 台。
如何挖掘新增量,似乎是红旗当下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既然作为豪华品牌,我们最容易想到的自然就是去豪华市场里挖增量,毕竟今天红旗 30 万 + 车型的销量贡献着实有限。
基于此我们不妨进一步来看为何红旗突飞猛进的这些年里,豪华市场成绩却一直不愠不火。
豪华的红旗,和它挤不进的豪华市场
本段我们将重点围绕一个问题,即为何几年攻伐下来红旗始终难挤进豪华市场?
先说是不是,再谈为什么。太平洋汽车网数据显示,加上 LS7 和 E-HS9 之后今年前半年红旗累计销量为 15.3 万台,若以 30 万为豪华门槛,红旗在售 H9、HQ9、E-HS9、HS7、LS7 等几款突破了 30 万区间的车累计销量却仅有 2 万台左右,仅占总销量的一成多。
在谈擎说 AI 看来,红旗向上的难,绕不开内燃机时代的 " 壁垒 " 二字。
若纵观近年一众豪华品牌在华销量,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油电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当一个个要吊打 BBA 的声音喊出后,BBA 们的销量却并未因此下滑。
就比如奔驰宝马今天虽然人人喊打,但销量还是在逐年增长(奥迪作为个例," 掉队 " 与其近年来的战略迷茫及产品力响应迟滞不无关系)。
这里面的核心原因离不开内燃机时代豪车市场的壁垒,即 BBA 甚至二梯队们的秩序一旦形成,后入者想要搅局往往只有两条路:
一是线性进攻,花费成倍增长的资源和成本换取微薄份额。作为后来者,线性攻伐的弊端就在于此,因为当某个细分市场成型进入存量之后,往往就是一场零和游戏的开始。
基于内燃机秩序,红旗这些年走得更多的恰是这条路,产品力归根结底脱离不了 BBA 这些制定者们的规则。就比如今天豪华市场卖得最好的 H9 这款 C+ 级车,对标奔驰 E 级和宝马五系,但今年前半年销量都仅有后两者的零头多些。
前文提到红旗的确有多年储备的品牌内涵,这也使得其 " 搅局 " 进程会相对顺利很多,若更直观来看,同样的后来者杰尼赛斯,在这个时期近乎一张白板式入华,虽然营销猛打,但命运基本也就不难预测。
除此之外,更大的隐忧其实也已经出现,因为新能源今天正在迅速吞噬油车市场,当市场整体天花板开始下降后,往往会导向两个结果,一是部分份额被入侵者拿走,二是另一部分份额会更进一步往头部收缩,就比如这些年讴歌、英菲尼迪等一众壁垒较弱的豪华品牌相继在华敲响丧钟。
这也把我们引到第二种打破秩序的方式,即非线性出击,用一套全新的秩序向全盘发起挑战。
特斯拉以及理想等新势力今天走的无疑是第二条路,乘联会数据显示,7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 173.0 万辆,新能源预计 62.0 万辆,渗透率已经到达约 35.8% 这一程度。
我们刚提到老豪华品牌们这些年销量仍在增长的并不少,那么新势力真的切走他们的蛋糕了吗?
以奔驰 GLC 为例,虽然整体销量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相关数据显示,其在华一二线城市的销量近三年正在加速下滑,反而是三四五线城市销量在支撑。
不难发现,虽仍未伤及 BBA 们的肉身,但就像大城市正逐步对汽车传统豪华定义不再买账,新势力们其实已在不断侵蚀燃油车时代豪华市场的既定秩序壁垒。
红旗的隐忧在于,表面看其和新势力都是要瓜分 BBA 的入侵者队友,但若更深入,就像内燃机和三电之间的基因鸿沟,两者本质上是对立面式的存在。
也因此,红旗今天若想进一步深入豪华市场挖存量,一边是线性攻势难打入的豪车既成壁垒,另一边是能源转型里更多野蛮人降维式蚕食蛋糕,面前显然是一个极难的课题。
所以未来要如何停止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的隐忧?
红旗给出的答案是向新能源全力出击。
前脚 All In 新能源,后脚 " 电改油 " 的迷思
今年年初,红旗品牌正式宣布 " 全面、全方位、全体系向新能源汽车奋进转型 ",All in 新能源,全網域推动所有车型的电动化。
虽然新篇章里的 E001、E202 等几款车仍未上市,但上半年,在售的红旗新能源销量突破 33091 台,仅 6 月销量就达到了 7702 台。短短半年时间,似乎创造了类似燃油车短时间内 " 吊打豪华二梯队 " 式的神话。
不过就像 " 吊打豪华二梯队 " 背后真正的基本盘在大众市场,新能源一战,传统车企大象转身难早就已经是行业共识,红旗自然也不例外。
在谈擎说 AI 看来,若给今天的红旗新能源泼上卸妆油,成绩的 " 水分 " 似乎还是难以忽视的。
首先要说明的就是,红旗这两年的新能源步伐同样在依赖 " 既有 " 惯性。
具体来看,相较于 2C,红旗基因和积累中似乎更擅长 2B、2G,毕竟 2018 年开始攻伐后,红旗的内燃机一战就有依赖此条路径的嫌疑。
2018 年,一汽、东风、长安三家主机厂联合几家互联网企业共同投资打造了 T3 出行,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就比如重庆满大街都是长安逸动新能源,东北的大街小巷里则是红旗的主场。
不止是 T3,同年,红旗智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也随之成立,在该公司成立后推出的出行平台 " 旗妙出行 ",同样把红旗汽车作为了主要运力。
时间继续流逝,随着一款款新能源车诞生,红旗似乎还是没有摒弃 2B 思维。比如首款纯电动 SUV 汽车 E-HS3,诞生便直接成为了红旗背后网约车的主力军。
2020 年 T3 在天津开城,其相关负责人当时表示,首批上线近 1000 辆运营车均为红旗 E-HS3,年底运营车将增加至 4000 辆。
再或者今天红旗卖得最好的新能源车 E-QM5,太平洋汽车数据显示,该款车今年 1-6 月销量近 2.7 万,占到了红旗新能源 1-6 月销量的近八成,不过其 2B 水分似乎很大。
毕竟作为一款近年来诞生的 B+ 级车,E-QM5 的产品设计逻辑颇是耐人寻味。
首先,E-QM5 这款车除了在线音乐和导航外几乎没有其他娱乐功能,甚至定速巡航都只有两个版本有配,这个智能化水准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最起码对于一款 2023 年的新能源车来说,也是足够让人战术后仰的。
再如 E-QM5 仍是手动调节的主驾座椅,更是把复古感拉满,反而后座的华彩不少,比如大空间,氛围灯带等等。
产品逻辑里一切的一切似乎和熱賣二字很难匹配,但若放到网约车逻辑上,其实就都解释通了。
毕竟一般网约车司机通常都是长时间个人驾驶,花里胡哨的冰箱沙发大彩色電視機并非刚需,甚至主驾座椅的调节需求其实也不高,但放在 2C 场景,又是 2023 年了,E-QM5 显然是一个 C 端市场上多少有些怪异的新能源产物。
所以这样一款产品,真的能在 C 端大卖吗?答案似乎是存疑的。
我们今天可以听闻红旗新能源月月传来的销量喜报,但随着网约车市场的过饱和现象愈发突出,也许卸妆油的效力很快就要显现了。
另一方面,红旗 All In 式的新能源战略若真如销量数据那般稳扎稳打如火如荼,显然就不会引导我们进入接下来的这个迷思:
因为近期上市的红旗新车 HS3 不仅是一款根正苗红的燃油车,而且还是售价下探到 15 万的 A+ 级车,这步棋无论是面对需要补课的豪华属性,还是亟需押注的电动化时代,看起来都颇为扑朔迷离。
更迷的,没错,HS3 名字很眼熟,因为前文已经提及 E-HS3 这款当年 T3 的纯电动运营车,红旗的新车 HS3 其实并不 " 新 ",只不过网约车气息浓厚的 E-HS3 上市没多久就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不难发现,今天红旗高呼新能源战略,转身却又是一波迷惑的 " 电改油 " 操作,在谈擎说 AI 看来,几分割裂的味道背后,似乎也是表明了红旗对短期未来销量增长的信心不足。
毕竟相较于电动化大象转身,内燃机技术是红旗更为拿手的看家本事,也因此,面对成绩原地踏步,相较高打豪华和能源转型的慢战略,基于成熟油车开发能力和更能保障销量的下沉车型,则能更快拉一波销量。
如果说近年红旗这艘船快速冲出了一个泄口,那么今天左手是转型决心和豪华根基,右手却是 " 电改油 " 附身下沉,其显然已经航向一片遍布迷雾的开放海網域。
总的来说,无论是豪华含金量,还是新能源销量 " 水分 ",亦或 " 电改油 " 迷思,今天红旗面子上的欣欣向荣,似乎都值得打上一个问号。
写在最后:
在内燃机的终曲时代,新红旗才正式进入了我们的眼帘,遗憾的是对于一家传统车企而言,电气化的转身大业足够艰巨。
但即便如此,红旗押注电气化时代的决心无疑值得我们称赞和期待。在 4 月 8 日的 " 遇见旗技——红旗新能源技术发布会 " 上,中国一汽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邱现东详细阐述了红旗面对新能源一战,手里握着的技术牌。
比如红旗混动平台 HMP,以及基于 FMEs 超级架构的电动平台 HME 和智能平台 HIS,拥有近 1 万项专利、軟體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与此同时,基于新能源战略,红旗还自研了 800TOPS 大算力芯片,成功组装了 10Ah 大容量全固态电芯。
天眼查 APP 信息显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新增了很多新能源相关专利,总信息数已经有近 1.5 万条。
不难发现,虽然相较于智己、岚图等同阵营选手红旗新能源起步较晚,但就像内燃机时代自研的 V12 发动机,新战场里红旗体现出的还是那份技术筑底的本心姿态。
这是一个对传统玩家极不友好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变革的最好时代,因为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动汽车产业链最重要的铁环之一。
所以从个人情感上讲,在自研本心和优质产业链环境扭结之下,即便前路坎坷,谈擎说 AI 也衷心祝福这位 " 共和国长子 " 能够在电动汽车的崭新时代里,带领中国豪华汽车品牌走上一条复兴之路。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