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太平人寿发债110亿,险企忙“补血”,年内发债规模超1300亿,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周梦梅
来源:图虫创意
临近年末,各家险企忙发债 " 补血 "。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批复公告,同意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 " 太平人寿 ")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规模不超过 200 亿元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又称 " 永续债 ")。太平人寿所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核心二级资本,提高偿付能力。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12 月 19 日,太平人寿公布了 2023 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发行情况,发行总额为 110 亿元,票面利率为 3.3%。
对于本次募集资金后续的投向等问题,太平人寿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暂时没有最新的动态。
太平人寿隶属于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是寿险老七家之一。从近几个季度来看,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较为明显,核心资本补充压力有所增加。2023 年第三季度末,太平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上季度末的 98.34% 降至 80.97%,预计四季度末将继续下滑。
太平人寿的情况并非个例,近两年来保险企业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呈下滑趋势。趁着年末利率偏低,不少人身险企业迈入发债行列,如太保寿险、阳光人寿、农银人寿等。
华创证券一份研报称,险企密集发债,主要原因在于 " 偿二代二期 " 规则对于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的影响,部分也因为利率下行,发债融资成本有所降低。
偿付能力充足率明显下滑
据太平人寿偿付能力报告,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保费收入为 1375.63 亿元,净利润 107.03 亿元。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太平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 80.97%、161.94%,较二季度末的 98.34%、196.67% 分别下降 17.37 个百分点、34.73 个百分点。
太平人寿预测,今年四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或分别下降至 75.04%、150.08%。
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或与太平人寿实际资本减少有关。
太平人寿称,受折现率下行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净资产下降导致实际资本降低。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太平人寿的实际资本约为 1376 亿元,较二季度末减少约 381 亿元。
保险行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普遍在走低。
记者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数据发现,截至 2023 年第三季度末,保险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26%,同比下降 13.7 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94%,同比下降 18 个百分点。
这与 " 偿二代二期 " 政策落地不无关系。2021 年 12 月 30 日,原银保监会印发《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 ( II ) 的通知》,对险企偿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IPG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偿二代二期 " 正式落地,大幅提升了风险因子以及对险企实际资本、最低资本的要求,进一步加深了偿付能力压力。
根据 " 偿二代二期 ",只有保单剩余期限在 10 年(含)以上的保单未来盈余才能贡献核心资本,且计入核心资本的保单未来盈余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 35%。
中诚信国际保险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受 " 偿二代二期 " 监管规则实施和行业盈利承压影响,保险公司急需进行外部资本补充。" 整体来看,保险公司特别是人身险公司的资本补充需求保持在高位,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作为可补充核心资本的新型债务性资本工具发力正当时。 "
年内险企发境内债 1368 亿元
今年以来,险企发债达到小高峰,发行规模远超前两年。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20 日,年内险企境内债的发行规模已达到 1368.90 亿元。2021 年、2022 年发行规模分别为 882.21 亿元、439.03 亿元。
具体看来,截至 12 月 20 日,年内共有 21 家险企发行境内债,其中 7 家发债规模达百亿以上,分别为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太保财险、人保集团、人保寿险、太平人寿、阳光人寿。
从用途上看,险企发债多为补充资本、提高公司偿付能力。
12 月 5 日,紫金保险公布了 2023 年资本补充债券发行檔案。紫金保险称,该期债券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提高公司偿付能力。此外,包括新华保险、中华人寿、利安人寿等险企也在债券发行檔案中称,募资用于补充发行人资本、提高偿付能力。
不过,也不乏有险企通过 " 借新还旧 " 降低发债成本。
今年 6 月 1 日,人保集团发行票面利率 3.29%、规模 120 亿元的资本补充债;紧接着 6 月 7 日,人保集团公告称,赎回规模为 180 亿元的 10 年期资本补充债。据悉,该债券发行于 2018 年 6 月,票面利率为 4.99%。
此外,包括人保寿险、中再财险、农银人寿等险企亦有类似操作,发行新债券的同时对旧债券进行赎回。
险企 " 借新还旧 " 应是出于多种考虑。
柏文喜指出,一方面,通过发行新的资本补充债券来赎回旧债券,企业可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并更好地匹配未来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可能是一种财务策略,通过发行新的债券来获取低成本的资金,同时避免永续债利率跳涨,以降低财务费用和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此外,如果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企业面临资金压力,这种策略也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灵活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险企密集发债和监管放宽资本补充渠道或有一定关系。
2022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可通过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永续债)补充核心二级资本,进一步拓宽了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渠道。
从今年发债的品种来看,多家险企发行的正是永续债,除太平人寿外,包括太保寿险、泰康人寿、人保健康也分别发行 120 亿元、50 亿元、25 亿元永续债。
" 永续债通常具有较长的期限和较低的利率,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并有助于优化债务结构。" 柏文喜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