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大尺度,影视行业的硬通货?,欢迎阅读。
最惨淡暑期档结束了。之前任谁也想不到,《异形 · 夺命舰》能拿下暑期档的季军,票房预测杀到 8 个亿。
这多少有点反直觉:一来好莱坞大片在内地电影市场祛魅已久,二来异形系列在大陆培养的粉丝群体数量有限;三来今年暑期档好莱坞那些横扫全球票房的大制作都卡在 4 亿档位。
除了本身质量的合格,《异形 · 夺命舰》的胜利,更像是 R 级无删减(基本无删减、疑似无删减)在内地的胜利,是尺度的胜利。
而这种胜利,早就在近几年的无数项目上验证过了。
1
电影市场
《异形 · 夺命舰》预测的票房,从 2 亿 + 到 3 亿 +4 亿 + 再到 7 亿 8 亿 +,可见早期数据和业内判断都没能预测到这一场大卖。
出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大概是从家长投诉影院吓哭孩子要求下架这个新闻开始的。
这张疑似来自某院线的聊天记录截图,迅速被各影迷群转发扩散,也被不少媒体跟进报道,迅速在大众心中植入了 " 异形=吓人 " 的认知,完成了初步的有效破圈传播。
而《异形 · 夺命舰》的大陆公映版内容也确实能支撑这样的认知,不同于 2017 年上映的《异形 · 契约》正片几乎被删掉了所有异形的正面画幅,《夺命舰》里异形画面量大且足,还有大量虽低级但有效的跳吓(jump scare),恐怖尺度本就不低。而从大陆超过北美成为本片最大票仓的事实来看,这一套对从来没有在大银幕上看过足本 R 级恐怖片的大陆观众来说,有效程度翻倍。
截至 8 月 31 日
尺度的胜利在今年不是孤例。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以一场男主角在邪教聚会的爆头大屠杀戏光速出圈,从开始的口口相传到难以阻止的片段扩散,这一段内地电影市场鲜少见到的血腥、暴力、冷血,迅速引发了大量观众的好奇。
而真正走进电影院观看的观众,也会觉得这段既铺垫合理,更给足了情绪宣泄,大尺度情节叠加 " 爽 " 的口碑传播,让电影在3 月初的冷档里卖出了 6 亿 + 票房。若你觉得这是因为电影本身品质好,那看看它在台湾地区票房,几乎只是大陆票房的 1/65。即使有所删减,大陆观众对于大尺度大屠杀情节的饥渴得到了满足,才是它票房爆发的关键。
再往前推两年,2022 年 3 月,电影《回廊亭》以中小成本片意外收获不少票房,其中一个大尺度惊吓镜头在全平台收获热搜,是整部电影最出圈的有效话题点。
而去年暑期档的爆火,更是某种程度上由尺度撑起。暑期档冠军《孤注一掷》,一步聚焦于电诈犯罪产业链的电影,在具体内容里奉送了不少大尺度情节,甚至被个别批评者称为为 " 打着反诈的幌子拍三级片 "。
等《孤注一掷》上流媒体,有心人可以去算算全片张艺兴的角色被暴打过多少次,而金晨角色在剧情各种明示暗示里又到底受到了怎样的蹂躏。
这一套显然是有效的,电影大卖到近 40 亿的水平,可以拎出来说的理由当然很多,反诈题材恰逢其时是大卖的底子,但短视频传播的种种大尺度信号,当然也是拉观众进影院的强动力。
这样说起来,去年暑期档的亚军《消失的她》难道不也是尺度胜利的力证?
杀妻自带暴力犯罪尺度,度假醒来身边躺着自称妻子的陌生美女,这本身也自带香艳感,更别提陈思诚还让文咏珊极尽风骚之能事(纯描述不带贬义不针对演员),从造型到表演都拼命迎合吃这套的观众。
这些还嫌不够,陈思诚还要在过程中插入对故事毫无推动作用的东南亚都市传说:夫妻旅游,妻子在试衣间神秘消失,几年后丈夫在东南亚畸形秀里看到已被砍掉四肢做成花瓶女的妻子。
低俗吗?无聊吗?有点。但在电影里成功吓到了观众,更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尺度需求,助力票房节节攀升。
学陈思诚学到精髓的柯汶利,在《默杀》里也给出了很多大尺度画面呈现。无论校园霸凌部分——徐娇被霸凌者戴荆棘花环血流满面、王圣迪被绑缚在墙上用胶水涂满全身等,还是屠杀部分——荒野废弃别墅里的集体杀戮、废弃公交车上斧头砍杀等,尺度显然都不小,而恰是这些片段在早期形成了有效的短视频传播,助力电影拿下今年暑期档票亚。
当然,今年暑期档也不乏影版《异人之下》这样因尺度倒扣分的反例。这大抵是在告诫创作者,大尺度不是万能的,且千万不要滑向肉眼可见的低俗。
2
剧集市场
在尺度硬通货这件事上,剧集市场显然不会让电影市场独美。
刚刚收官、热度一路走高的《边水往事》,在剧播初期也吃到了尺度的红利。
第一集一个 " 高利贷追债用菠萝塞口 " 的片段,剧集构建的那个礼崩乐坏的法度无存的各路人马血腥厮杀的 " 三边坡世界 " 就露出了峥嵘。
郭麒麟饰演的 " 误入者 " 沈星被人利用卷入一场凶杀,此后被苦主报复,几分钟内被尖刀刺入腹部,被打包扔入河中险些丧命,第一集这些大尺度情节,与高效率叙事共同形成钩子,引人入场,引入追下去。
而在剧集中段,很多大尺度情节其实是通过连遮带藏的镜头、快速切走的剪辑来暗示。比如沈星发现了赌场对于欠债者的刑房,也即所谓的 " 催单房 ",镜头闪过一个吊在梁上奄奄一息的人,各种刑具镜头略过,而余下的,观众就只能靠沈星等角色的反应来腦补了。
再比如小郭的黑化过程,从卫生间隔间,到 KTV 包房,再到小郭被其他赌客推倒后的 PTSD,和在酒店房间最后的大爆发,剧集没有给出过一个正面镜头去呈现小郭的具体遭遇,而是用沈星、岩白眉等人的震惊和 KTV 女郎的落荒而逃,去暗示发生在小郭身上的事情。尺度并没有大在画面上,但观众自行补充信息自行猜测得出推论后,也大多会感慨一句 " 敢拍 "。
无独有偶的还有同属白夜剧场的《新生》,作为申奥自《孤注一掷》后又一部与 " 骗 " 相关的作品,《新生》描绘了一个无所不能的骗子费可在真实与虚假间游走的故事。
在王砚辉饰演的矿主陈树发所讲述的第一个费可行骗的故事里,费可冒充了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的儿子,令急切想与主管部门搭上关系的陈树发深信不疑,还逼迫女儿嫁给了他。剧集在对费可的骗术描绘上带出了不少钱权交易 " 不便细说 " 的细节与暗示,构成另一种意义上的大尺度。
而更明显的,当然是黄觉饰演的金融老炮程浩所讲述的费可行骗过程。在这个故事里,费可能轻松行骗成功,除了利用人性贪欲这个行骗永恒的内核外,关键还在于他与程浩这段关系的建立。观众想做同校师兄弟惺惺相惜前辈提携后辈的友情向解读,并无不可,甚至可以作为单纯度测试,但更多的人很容易就能识别出二者表象之下的那层关系,以此为前提去审视剧中台词与互动,尺度放在前几年那几部耽改剧里衡量也不遑多让,堪称原耽照进现实。
但巧妙之处与《边水往事》类似,要靠观众自己去做信息补全。
内娱剧场的开创者,爱奇艺的【迷雾剧场】,其实也是靠大尺度彻底站住了脚。
一句 " 张东升带你去爬山 ",直接让《隐秘的角落》破圈大爆,笑眯眯的张东升毫无征兆地一把将岳父岳母掀下山的片段,在无数平台上病毒般迅速传播扩散,迷雾剧场自此一战成名,成为爱奇艺的金字招牌。可谁还记得它当年推出的第一部剧其实是《十日游戏》呢?
同为迷雾剧场的《沉默的真相》,也同样来自紫金陈的作品改编,剧集开篇就是地铁行李藏尸,而真正让整个剧集热起来的,更是对男主利用自制机关自杀全过程的细致刻画。
在扎实的悬疑剧情基础上,这些新鲜的突破预期的高传播属性的大尺度情节,是迷雾剧场迅速破圈迅速在剧集閱聽人心中建立鲜明认知的关键。甚至可以说,在近年接连扑街前,是【迷雾 ≈ 大尺度】这一认知,帮助迷雾剧场构建了基数可观的稳固基本盘。
还有两类不常被探讨但绝对靠大尺度致胜的影视剧:网络大电影与微短剧。
这两类靠观众充真金白银支撑的影视项目,最直观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尺度的需求与热爱。网大不必多说,每年的分账榜几乎就是暴力、惊悚、怪力乱神民俗元素的排列组合。而微短剧的蓬勃发展期,也恰是吃到了监管尚未覆盖到时的题材尺度红利。
纵观影视史,大尺度其实一直被视为票房收视法宝,这从来不是新鲜事。
但在观众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元、各平台对尺度的把控越来越严格、监管也越来越收紧的内娱当下,大尺度三个字的吸引力,恐怕已呈几何级数倍增。堵得越厉害,饥渴度越高,一旦寻找到缝隙,刚需的爆发效果也就惊人。
大尺度三个字里,最值得思忖的不是 " 大 ",而是 " 尺度 " 二字。
在男女不能肢体接触的环境里,牵手就是大尺度;在床戏见怪不怪的年代,三点全露或小众性癖才算大尺度。
所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无论是学术定义、民间臧否还是政策监管,前提都是先划出具体的尺度规范来。不分级管理,不明确 " 禁止与许可 " 的边界,要么全社会为未成年稚童让路,要么就是与尺度相关的新闻与争论不断引发种种对立与割裂。
而之于业内,大家就只能在自行揣测的尺度里小心翼翼规避,而后再去比拼诸多场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