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陈思诚这十年,为何能不断破局,欢迎阅读。
从长片处女作《北京爱情故事》算起,今年是陈思诚从演员转型导演后的第十个年头。
十年前,在观众的印象里,陈思诚是《民工》里的鞠双元,是《士兵突击》中的成才,是作品入围过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文艺片男主。
十年后,陈思诚已经是国内电影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破局,不断地为国产电影寻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最近,陈思诚监制的《三大队》上映,我看完影片之后,感慨良久。
感慨是因为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太动人,也是因为陈思诚又一次让我感到意外,我没想到,他还能为国产犯罪片辟出这样一条新路。
这些年里,每当陈思诚导演或监制的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佳绩,总有人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怎么又是陈思诚?
是因为陈思诚总是比别人运气更好吗?
当然不是。
事实上,只要我们认真地回顾陈思诚过去十年间的创作经历,就会明白,从来就没有什么 " 陈思诚又赌对了 ",而是在那些时间节点上,中国电影需要有人拍更有新意的电影,需要有人拍更能赢得观众关注的电影,而陈思诚正是那个一直在尝试拍 " 新电影 " 的人。
看完《三大队》之后,我更确信,陈思诚的常胜秘诀,其实是八个字:
唯真不破,以情动人。
01
" 真 " 创作、" 真 " 突破
《三大队》是部很特别的犯罪片。
如果你在观影前就已经知道《三大队》是部由陈思诚监制的电影,就更会感受到它的特别之处。
不管是作为监制还是导演,之前几部极具代表性的 " 陈氏犯罪片 ",风格都极为鲜明。
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些电影,最恰当的或许是一个 " 奇 " 字。
设定奇、布局奇、解谜奇。
就拿《消失的她》来说,一上来就设下谜题,男主角何非的妻子李木子消失了,有人来顶替,那假李木子究竟是谁?真李木子又去了哪里?
观众很快就被勾起了好奇心,而随着谜底的揭开,观影快感便逐渐产生,看到结尾,自然会大呼过瘾。
可以说,出身中戏的陈思诚深谙 " 做戏 " 之道,他懂得如何才能设计出最强的戏剧冲突,制造出最强的戏剧张力,从而带领观众入局。
如何更进一步,就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奇思巧计总有穷尽之时,真情实感却是永恒利器。
于是,到了这部《三大队》,陈思诚和导演戴墨像是得到了《笑傲江湖》中风清扬的真传,玩了一手 " 无招胜有招 ",以纪实风格和真挚情感,又一次打动了观众的心。
" 无招 " 不是偷懒,而是来自精准地判断,拿到《三大队》这个题材和故事,这么拍是非常聪明的选择。
《三大队》改编自报告文学,故事的核心魅力,也在于一个 " 真 " 字。陈思诚和戴墨要将它拍成电影,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就是让观众相信。
电影本就是一种魔术,当然有虚构成分,但创作者得让观众在观影的两个多小时里相信发生在眼前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尤其是《三大队》这样的电影。
要想拍出真实感,创作者更得大做文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中时常出现的新闻片视角,或者叫摄像头视角。比如,当三大队执行任务时,镜头突然拉远,给了全景,观众一瞬间就会产生出一种仿佛在看新闻或纪录片的感觉,如此一来,真实感就被营造出来了。
再说一处小细节。
影片中,除了三大队原本所在的城市用了假名,程兵等人万里追凶路过的所有城市,都用了真名,而且每到一处,影片都会用硕大的字体标注出来,如湖南长沙、四川德阳、辽宁沈阳等等。
目的显而易见,这是在提醒观众程兵等人的不易,也是在加强影片的纪实感,那些大字也是一种镜头语言,它说明的是,程兵他们去过的这些地方,观众可能也去过,甚至正生活在那里。
这么拍,又怎么会不 " 真 " 呢?
但只有 " 真 " 还不够。
电影是造梦机器,它区别于新闻片和报告文学的地方,在于它先天就有着更利于传递情感的机制。
你要让观众觉得值回票价,就得让观众感动。
不管是哭还是笑还是百感交集,都是感动。
《三大队》当然做到了这一点。当我们看着张译饰演的程兵一次次失败却一次次坚持,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时,怎会不心疼呢?当我们看到程兵心里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他站在人行道上看着身旁的车和人穿梭而过却有些迷茫时,怎能不感慨呢?
这是 " 人 " 的魅力。
陈思诚和戴墨抓住了这个故事的关键。三大队的故事之所以从那篇报告文学被大家转发时就感动了无数人,是因为大家看到了这个故事里人性的张力。程兵作为主角,自然是最应该被刻画好的那个人。
创作者需要做的,是用大量的细节来铺陈,那是程兵手机上女儿的照片,是他在监狱里学习的电器维修技术,是他在嫌疑人住处看到的女子画像,是那首战友们一起在酒后唱起的老歌,是西双版纳的那次游泳,是沈阳的那顿饺子,是头上的白发,也是心中的坚持。
《三大队》不是那种出奇制胜的犯罪片,它不重悬疑,不讲反转,但它像是一枚深水炸弹,后劲十足,看过之后,时隔良久再想起,仍会让人心生涟漪。
某种意义上,这是陈思诚的一次自反。
作为监制,陈思诚展现出了创作者勇于跳出舒适区的自觉性,他当然明白,躺在舒适区里,拍自己最擅长的类型,也可以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但他选择让自己掌舵的大船调整航向,向全新的彼岸驶去。
这是出色的电影创作者该做的事情。
这也不是陈思诚第一次完成这样的破局。
02
" 真 " 眼界、" 真 " 格局
转型不易,何况是从演员到导演再到监制的 " 三步走转型 "。
但陈思诚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坚实。
用最老套却也最合适的话来说,陈思诚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
当然,要解释陈思诚的成功,这只是上半句。
下半句是,做对的事情时,陈思诚每一次都竭尽全力。
2014 年,陈思诚的《北京爱情故事》上映,从电视剧导演顺利转型为电影导演,那时,很多人都觉得他会继续拍爱情片,他本人也的确收到了很多类似的邀约。
但他志不在此,或者说,他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于是,我们在 2015 年看到了《唐人街探案》,在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唐人街探案》卖了 8.23 亿的票房,成为了当年让人惊喜的年度黑马之一。
不管是悬疑片还是喜剧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向来都是很受欢迎的类型。
但似乎很少有人想到,将这两种类型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但陈思诚找到了突破口,并用出色的执行力解决了 " 混搭 " 可能出现的问题,他塑造出了唐仁和秦风这对性格特点鲜明且迥异的主角,通过对叙事节奏不疾不徐的掌控,让笑点融合进了推理之中,最终让观众看到了国产悬疑喜剧这一颇为新颖的类型。
敢为人先的前提,是对国内电影市场深刻的理解,是超前且准确的判断与眼界,是对电影真挚的热爱以及对观众需求真诚的探寻。
没有人能否认,陈思诚太懂中国观众想看什么了。
懂,是因为他自己就是观众,他肯琢磨自己,在琢磨之后也敢于变通。
《唐人街探案》成功后,陈思诚在《唐人街探案 2》中进行了全面加码,换句话说,第一部是小成本黑马,第二部则完全是大片的模样了。
影片中东方阴阳五行文化和西方犯罪心理学的结合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剧作内核上的丰富,神探榜单的出现,更是使得整个系列真正有了发展成大 IP 的雏形,当秦风和唐仁不再形单影只,电影也就不再只是一部电影,而成为了 " 唐探宇宙 " 中的一员。
陈思诚也顺水推舟推出了网剧版的《唐人街探案》,让影视创作变得产业化,而这对于其他想要见贤思齐的国内电影工作者来说,极具参考意义。
当陈思诚的身份逐渐从导演转型为监制之后,他迈出的每一步,无疑都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019 年,陈思诚监制的电影《误杀》同样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而这部电影的一大标签,是翻拍。在《误杀》之前,国产犯罪片也有过许多翻拍的例子,但从未赢得过《误杀》这么好的成绩。原因很简单,陈思诚的翻拍,不是照猫画虎,而是精准改编,所谓旧瓶装新酒,在陈思诚完成了本土化并赋予了当下性之后,影片已经完全变成了全新的作品,故事也有了最适合中国观众的呈现方式。去年的《误杀 2》,更是如此。
《消失的她》更是本土化的典例。通过对悬疑故事与社会话题的结合,陈思诚和导演崔睿为《消失的她》这个本就精彩纷呈的故事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力量,让它具有了更高的讨论价值,而这正是影片取得超高票房的关键之一。
给行业制造新鲜血液,不断输送人才,也是陈思诚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陈思诚保持自己的导演作品稳步进行的同时,做监制的影片数量也越来越多?
我的观点是,要想成为一代宗师,先得开宗立派。
一部又一部口碑和票房俱佳的电影出现后,陈思诚作品这五个字已经成了国产片的金字招牌之一,观众信任陈思诚,愿意去看陈思诚导演的电影,但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一个导演一年能拍几部电影呢?但作为监制,陈思诚在大方向上把关,在小细节上提供建议,他能够保障影片的质量,也能够扶年轻导演上马,让他们在未来也能撑起国产电影的一片天。
《三大队》的导演戴墨,就已经和陈思诚完成了第二次合作,从《误杀 2》到《三大队》,我们能看到戴墨的导演技法变得更加成熟,假以时日,我相信戴墨还能拿出更有分量的作品。
和戴墨一起执导过剧版《唐人街探案》的柯汶利也是很好的例子。柯汶利是马来西亚华人,拍短片成名,陈思诚慧眼识珠,邀请他执导《误杀》,让这位青年才俊走进了国内影坛。
《消失的她》的导演崔睿,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在学校就曾连续三年获得过南加大的十佳导演,才华和潜力不用多说,但在商业类型片的创作上,他的经验并不丰富,但陈思诚给了他充分的信任,将《消失的她》这样的重量级项目交给了他,他也的确交出了很好的答卷。
陈思诚曾经说过:
"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导演拍得比我好,拍得比我好也很正常,尤其是我团队的人拍得比我好,我特别欣慰,特别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愿意扶持年轻导演,是陈思诚的格局,也是他的担当。
不破不立,一次次的破局之后," 陈思诚作品 " 这五个字已经成为了国产电影的质保之一,而随着监制陈思诚不断发掘出更多的年轻导演,已经开宗立派的陈思诚,也迎来了再一次大展拳脚的契机。
十年过去,陈思诚已经证明了自己可以做到什么。
那么,在下一个十年,他还能做些什么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