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蚂蚁两大子公司寻路商业化与出海,欢迎阅读。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钱玉娟 2024 年 3 月 19 日,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内部信中宣布 " 分家 ",拆分出了蚂蚁国际、OceanBase 和蚂蚁数科三家公司,独立面向市场运营。
OceanBase、蚂蚁数科等创新业务的营收情况,蚂蚁集团曾在 2020 年披露过——不足整体营收的 1%。四年后,两家公司在商业化之路上飞奔。
10 月 23 日下午,OceanBase 的 CEO 杨冰接受包括经济观察网在内的媒体采访时称,团队的最大 KPI 是希望 3 — 5 年内可以上市。
在今年 9 月初的外滩大会上,蚂蚁数科 CEO 赵闻飙对经济观察网称,现在回答什么时候上市不太现实,他希望团队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自负盈亏这件事。
自负盈亏
蚂蚁数科自今年 4 月开始独立运营,两个多月后,赵闻飙担任 CEO。
蚂蚁数科的业务起源于 2015 年的区块链实验室,业务内核是助力企业解决数字化进程中的问题。
在赵闻飙接棒前,蚂蚁数科的一号位是科学家出身的蒋国飞,过去几年,这支队伍在包括区块链、物联网、隐私计算等方面沉淀了许多技术能力。
分析了优势后,赵闻飙需要衡量哪些技术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哪些可以适当放一下,怎么调整阵型,让组织更高效。
" 作为独立运营的公司,不可能面面俱到。" 赵闻飙称,蚂蚁数科除了要在技术上分出轻重缓急,更需要在产品设计上花更多的精力,把科技能力转换为产品优势。
同样独立后要自负盈亏的 OceanBase,作为蚂蚁集团自主研发的国产原生分布式数据库,诞生已有 14 年,但自 2020 年才启动商业化运营。
杨冰说,过去四年主要是在与客户建立连接和信任,从零售到智能制造,再到金融、政务,客户从愿意测试 OceanBase 的数据库服务到选择使用,因需要经过谨慎的验证,交付周期有时会耗费半年甚至一年。
" 数据库本质上还是一个信任的生意,前面 70% — 80% 的时间花在建立信任上。" 杨冰称,团队需要以商业可持续的模式来服务客户。
与来自美国的数据库 Oracle(甲骨文)、MongoDB 等竞争,砸人砸钱做大盘子的模式,对 OceanBase 来说并不可取。" 我是独立公司,要考虑生存。" 杨冰说。
杨冰将团队在金融领網域的深耕总结为 " 全渗透 ",在他看来,服务覆盖面一旦打开,伴随势头慢慢起来的还会有基于 OceanBase 构建的产业生态。
目前,OceanBase 专有云业务服务全部政策性银行、5/6 的国有大行,资产规模万亿以上银行客户超 20 家、千亿以上银行客户近 100 家,以及 70% 的头部保险公司、75% 的头部证券公司、50% 的头部基金公司。
数据显示,OceanBase 连续 4 年客户数增速超过 100%,当前客户数突破 2000 家,覆盖零售、金融、能源、运营商、交通、互联网等多个行业。
出海之路
杨冰 2009 年加入蚂蚁集团,如今带队 OceanBase。他分析,团队拥有从蚂蚁集团继承来的技术风险体系,自身在过去四年也搭建了一个客服体系,如今,这个服务体系可以从专有云、公共云延伸到多云层面。
" 我们推出了支持三大云厂商的服务。" 杨冰认为,这是 OceanBase 服务能力更加开放的标志。在中国企业出海的趋势下,企业客户的多云诉求增强,这是 OceanBase 发展的好时机。
杨冰认为,当前,国内外云厂商的能力差不多,每朵云上都有相当数量的客户由小长大,企业发展至一定体量便会完成多云部署。
杨冰介绍,欧、美、日三大海外区網域共占全球数据库市场份额的 70% 以上,这是 OceanBase 将目光落在全球化市场的关键所在。
OceanBase 在亚太和北美等海外市场组建本地化团队已有两年时间,规模近 20 人,与以千人计的整体组织相比,OceanBase 的海外版图才起步," 我们希望,两年左右在发达国家的业务能够破局。" 杨冰说。
蚂蚁数科的技术出海比 OceanBase 早,始于 2019 年。赵闻飙透露,2023 年,蚂蚁数科的海外业务营收增速为 300%,但他没有给出具体的营收规模金额。在他的规划里,未来海外营收将占公司整体的 20% 以上,甚至是 40%。
" 蚂蚁数科的 DNA 就是区块链。" 赵闻飙称,蚂蚁数科在企业数字化过程中会着重提供 ABC 三块业务,A 即 AI+、B 即区块链 +、C 即云 +。
蚂蚁数科副总裁余滨介绍,团队提供的技术服务已能帮助像 KIBB 这样的海外金融客户构建自身的系统和超级应用。
不过," 产品是国内的,拿到海外去卖 " 这种出海做法,蚂蚁数科运营了一年,余滨总结 " 还不够到位 ",团队正在海外建设研发机构,组建业务拓展团队。
赵闻飙强调,出海已经是蚂蚁数科的重要战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