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哪吒2》赢票房,红果短剧赢时间,欢迎阅读。
文|兰杰
编辑|乔芊
2 月 17 日,《哪吒 2》的票房已经突破 120 亿元,超过了《狮子王》票房成绩,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十的亚洲电影。
对照之下,被热议了一整年的短剧,其春节档已经在缺乏爆款的议论中落幕,即便近日红果短剧公布了战报——春节档的总观看量达到 193 亿,也没能引起太多波澜。
拥有着《我在 80 年代当后妈》《闪婚老伴是豪门》等爆款短剧的听花岛相关负责人向 36 氪表示,今年的春节档确实与预期有落差。
刚过去的春节,可以说是短剧行业的第一个春节档,大家尚不清楚爆款会在哪个题材、哪个平台中出现,但一致摆出了摩拳擦掌的状态。
对于听花岛来说,去年春节期间他们还完全没有档期的概念,累计充值流水超 8000 万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也只是 " 碰巧在春节后期上映 "。
与之相较,2024 年听花岛在 11 月的时候就开始筹备春节期间上映的短剧,拿出了更高的预算,还认真研究了 " 竖屏美学 ",总计上线了 7 部作品,涵盖了甜宠、重生等题材。
对于平台来讲,据《新声 Pro》报道,红果大概从去年 9 月就开始陆续与一线制作方敲定合作,以至于其它平台在 11 月找来谈合作的时候,公司的生产力已经被预定出去了。小红书也赶在 1 月 23 日的时候,官宣上线短剧频道。
大家齐发力的结果就是,超 400 部短剧挤进了春节期间十余天的假期中,而这一数据是通过各大平台推出的 " 过年看短剧 " 专区统计的,实际上的数字只会多不会少。
但对比之下,再难有一部像《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那样的作品出现。
短剧行业的暴富神话一度让短剧制作方很苦恼,他们反复向媒体强调,是流水过亿,而非挣了过亿。但当暴富神话真的不在了之后,短剧制作方们显然也不大习惯这种寂静。
" 幸亏春节档没有上新 "
春节对于电影这样的大众娱乐来讲,是绝佳的宣发契机,这是自打上世纪 90 年代贺岁片在中国内陆出现之后,就已经被反复验证的成功经验——就像是《哪吒 2》如今的百亿票房,已经相当于去年电影行业总票房的约四分之一。
但短剧还算不上是一种大众娱乐,它是从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和注意力中结出的果实,而春节期间密切的社交行为已经夺取了人们太多的注意力。
豆子在过去一年中已经是短剧的忠实爱好者,几乎每天睡前都会看,有时候看一两个小时,困了就睡了;有时候因为 "(短剧)的剧情节奏感特别强,会把它追完。"" 一部大概两小时左右,四个小时也不是没可能。"
但就是这样的豆子,在春节期间几乎没有看短剧。过年期间她的活动很多——包括大扫除、洗菜做饭、走亲访友以及打牌等等," 家庭团聚的氛围也不适合看短剧 "。更不必提以《哪吒 2》为代表的、近三年来最火的电影 " 春节档 " 还分走了不少用户观剧、观影的额度。
与此同时,短剧行业的竞争也在变得激烈。
" 卷 " 成为了短剧行业的春节关键词,听花岛的相关负责人向 36 氪表示," 从初一到初五,每天都有几十部短剧上新,而且各大平台都有自己的剧单。"" 很多人说,幸亏春节档没有上。" ——因为太卷了。且与保量不保质的 2023 年不同,2025 年春节档的短剧质量水准明显拉升了不少。
行业上下在热火朝天筹备春节档的同时,也有很多疑惑。
短剧适不适合春节?免费模式下的爆款和付费模式下的怎么对比?分账模式下,短剧制作方能分到和充值模式下一样多的钱吗?
这些疑问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今年春节恰好与短剧行业的过渡期迎头碰上。监管不断加码、红果短剧带头推动行业商业模式的免费转向,旧的方法论在失效,新的方法论仍在探索中。
一个明显的转变是,免费模式的短剧正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免费短剧也需要投流宣发,但对比付费短剧来讲,对投流的依赖并没有那么高。
在付费短剧还是行业主流商业模式的阶段,很多短剧厂商走的是以量取胜的路子。
简单解释就是用十部低成本短剧去赌一个流水千万甚至上亿元的爆款。十部短剧中大概率有九部都会扑掉,但只要有一部能出来就能赚钱。赚到钱后再用这部爆款短剧营收的 80%-90% 去投更多的低成本短剧,此时更考验的是投手的能力。
而在免费的模式下,短剧出品发行方有了平台作为依托,不再需要靠自己将投流素材推到每一个用户手里,宣发的逻辑也更向长剧靠近——例如不少走上了精品化的路子的短剧厂商,是依靠口碑和话题破圈,而非投流。
听花岛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短剧春节档被业内视为爆款的《好一个乖乖女》," 投流其实中规中矩 "。
此外,短剧出品方的情况不尽相同,宣发费用跨度较大,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并不固定,但远不会达到付费短剧 80%-90% 的占比程度。
更依赖内容,也就意味着观众的意见和口味更加重要。爆款的经验难以复制,观众喜欢的内容在飞速变化,这是生产过诸多爆款的听花岛感受到的危机感的来源。
在短剧成为风口之初,那些可以获得巨大流量的题材是类似的,男频就是赘婿、战神,女频就是霸总、重生。但这些曾经的爆款题材在同质化的质疑和监管的加码中再难创造奇迹。如今的短剧行业也已经有了明显的分众化趋势,涌现出谍战、主旋律甚至女性主义等主题的短剧。
即便爆款的路径还不清晰,下沉市场之中也还有不少中老年人在为付费短剧贡献流水,但可以确定的是,在红果短剧的推动下,免费模式短剧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与充值短剧平分秋色,且将成为 2025 年的行业新风口。
免费模式统治下的春节档
春节期间,豆子虽然自己没怎么看短剧,但却在和父母的相处中,瞥见了他们看短剧的行为,聊过之后,还发现他们很熟悉红果短剧的存在。
2024 年年初,行业依旧很难放弃付费短剧的模式,到底做免费还是付费几乎是所有短剧相关的论坛和活动都必要探讨的话题。但是到了 2025 年年初,要不要做免费模式已经落后的话题,问题是如何做、和谁做。
此时,有着巨大流量优势和网文资源的红果短剧已经被视作短剧行业的必选平台。而红果短剧自身的发力,让其上下游都感受到了信心。
听花岛的相关负责人向 36 氪表示,在和红果短剧的对接过程中,能感觉到对方处理问题的效率很高," 春节期间,我们在合作选题的时候会和平台沟通,他们回复很快,十几分钟就给你确认说 OK,可以做。"
节日期间,红果短剧还利用自身的流量优势进行了大声量的宣发。除了在字节系 App 中投放了大量的弹窗、开屏广告,还与舒畅、刘晓庆等明星,以及听花岛、好有本领等短剧厂牌达成宣发合作。
春节对于各大 App 来讲意味着更多的用户注意力、更长的用户使用时长,以及绝佳的拉新契机。在此之前,红果短剧团队已经达成了 5000 万 DAU(日活跃用户)的目标,又重新订下了 1 亿日活的新目标。
从此次红果短剧发布的春节档战报来看,节日期间平台的总观看量达到 193 亿次,如果以单日观看量计算(春节假期按 10 天计),日均观看量达到 19.3 亿次,远超普通月份的流量。
这也是一个难以比较的数字,从纵向上来讲,2024 年还没有明确的免费短剧春节档和相关数据;从横向上来讲,其他平台还没有披露相关数据。
但可以确定的是,红果短剧及其免费模式已经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和拥护——在免费模式下,出品方可以分到和付费模式下差不多的钱。
听花岛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流水虽然惊人,但是作为出品方,他们最后拿到手的分账金额只有 500 多万元。对比之下,据业内人士推测,《我是乖乖女》的热度虽然不及《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但出品方分得的收益却不一定比投流充值模式下分得的低。
红果短剧的分账制度相对透明,包括常规广告分账模式和精品短剧 " 果燃计划 " 分账模式,总体以用户观看时长和广告观看量等作为标准,后者对优质短剧给予制作资金支持和保底分账外,上线后还会给予流量支持。
1 月 17 日,红果短剧公布了去年 12 月的剧本分账情况,单月剧本总分账金额超 3200 万,一些头部短剧剧本的分账金额单部可以超百万元。
更早之前,2024 年 6 月,红果首次披露分账金额超 1 亿元,9 月超 2 亿元,11 月则达到了 3 亿元以上。
除了红果短剧,今年春节档还有个意料之外的新玩家——小红书。早在 1 月 23 日正式官宣之前,小红书已经成为了短剧重要的宣发平台之一。
小红书将短剧频道設定为 " 发现 " 下的二级入口,目前走的也是免费模式的路子。另据短剧垂类媒体新腕儿报道,平台付费短剧的链路也正在搭建之中。
从平台侧来讲,此举只是小红书在春节期间为 App 拉新的诸多手段之一。从短剧侧来讲,目前 App 内热度较高的短剧以女频题材为主,符合小红书的用户画像特征。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是,在小红书上线的短剧都配上了英文字幕,这与前段时间 TikTok 被禁风波中平台涌入了大量的 " 洋抖难民 " 相关,也进一步强化了小红书国际化的调性。
但总的来讲,这个几乎最后入场短剧的互联网 App 还算不上搅动赛道的 " 鲶鱼 ",许多短剧厂牌只是顺手入驻,平台上也没有爆款短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