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何小鹏挥舞“价格屠刀”:放弃高端执念、全力冲击销量,欢迎阅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濮振宇 46.99 万元与 27.88 万元,这两个数字分别是 2022 年 9 月小鹏 G9 首次上市时和 2025 年 3 月 13 日新款小鹏 G9 上市时的最高价格。
短短两年半时间,小鹏汽车旗下最高端 SUV 车型小鹏 G9 最高售价直降近 20 万元,已经低于传统意义上 30 万元的豪华车市场价格分界线。
在 3 月 13 日举行的 2025 小鹏汽车春季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公布新款小鹏 G9 的价格时,并未因为价格下探对品牌可能带来的影响而担忧,反而表现得兴奋和激动。
对于何小鹏而言,如今小鹏汽车的销量状况远比价格状况更能刺痛他的神经。
从 MONA 到新款 G9,放弃高端执念
在蔚来、理想、小鹏这三家国内关注度最高的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是唯一起步于中低端市场的一家,其首款车型小鹏 G3 售价区间低于 20 万元。虽然后续轿跑车型小鹏 P7 成功在 20 万元以上的市场站稳脚跟,但小鹏汽车距离 30 万元以上的豪华段位仍有距离。
2022 年 9 月,小鹏 G9 以 30.99 万至 46.99 万元的售价打入豪华车市场,却因 48 小时内 " 二次上市 " 事件饱受质疑,小鹏汽车此后销量也持续多个月不振。
尽管的首次上市以失败告终,但何小鹏认为小鹏 G9 本身是一款好车,其市场表现上的失败源于营销层面的不足,而不是技术层面的不足。
何小鹏对于小鹏 G9 的信心,部分来自于跨国汽车巨头大众的态度。" 两年多前,大众考察了中国市场所有智能汽车品牌,直到深度体验了小鹏 G9,才选择与小鹏开展技术战略合作。" 何小鹏在此次发布会上回忆道。
有接近小鹏汽车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供应链层面的有效降本,是新款小鹏 G9 相较老款能够大幅降价的原因之一。
在谈及新款小鹏 G9 的定价过程时,何小鹏特意提到了王凤英的名字。王凤英曾长期担任长城汽车总经理,2023 年 1 月被何小鹏请来担任小鹏汽车总裁。
2023 年之前,小鹏汽车曾传出内部腐败导致零部件采购价格长期高于市场价的消息。外界有观点认为,王凤英加盟小鹏汽车之后,帮助这家新造车企业搭建了更成熟的组织架构体系、渠道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了降本增效。
在大幅降价的同时,新款小鹏 G9 也有意规避了导致老款车型上市 " 翻车 " 的一个重要问题——车型配置组合过于复杂。新款小鹏 G9 只推出了三款车型,且全系标配图灵 AI 智驾、5C 超充 AI 电池、百万级豪华底盘配置、百万级豪华舒适满配座椅。
除了新款小鹏 G9,新款小鹏 G6 也给出了超预期的低价。2023 年 6 月,小鹏 G6 上市,售价 20.99 万至 27.69 万元。此次发布会上市的新款小鹏 G6,售价 17.68 万至 19.88 万元。3 月 13 日晚,小鹏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新款小鹏 G6 上市 7 分钟大定突破 5000 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新款小鹏 G9 和 G6 上市之前,小鹏汽车就已放弃了过去几年力图品牌高端化的姿态,转而采取 " 以价换量 " 的策略。2024 年 8 月,小鹏汽车推出了起售价仅 11.98 万元的 MONA M03。这款低价高配的纯电轿跑,在很短时间内就在小鹏汽车总销量中占据了四分之一。
2025 年 1 月,小鹏汽车交付量达到 30350 辆,同比增长 268%,时隔 30 个月重新坐上新造车企业销量冠军之位。2025 年 2 月,小鹏汽车交付量为 30453 辆,同比增长 570%,蝉联新造车企业销量冠军,且连续 4 个月销量突破 3 万辆。
产能的 " 达摩克里斯之剑 " 仍存
过去两年来,制约小鹏汽车发展步伐的又一个问题,是迟迟难以补足的产能。
2023 年 6 月上市的小鹏 G6,凭借在智能化和 800V 高压平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上市初期斩获了大量订单,但由于小鹏汽车管理层对该车 Max 版本订单预测保守,导致新车激光雷达供应不足,交付周期长达 17 周,后续销量逐渐疲软。
2024 年 1 月,小鹏汽车旗下全新 MPV 车型小鹏 X9 上市后产能爬坡缓慢,导致当月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仅 8250 辆,环比下滑 59%。2024 年 9 月,小鹏 MONA M03 上市后虽然获得了较高的市场热度,但后续产能也未能跟上,交付周期一度延长至 17 周,部分车主因错过置换补贴退订,甚至影响后续订单转化。
何小鹏曾在 2025 开年内部信中坦言,小鹏汽车在 2024 年上半年经历了至暗时刻。
自 2024 年下半年开始,小鹏汽车开始大力解决产能问题,包括 9 月至今通过增加班次提高设备利用率、引入智能化生产线提升自动化率、与供应商深化合作保障核心零部件供应等举措,进行多次扩产。
在 2024 年 11 月的公司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方面表示,通过双班生产计划,目前小鹏广州和肇庆两家工厂年产能约 20 万至 30 万辆,小鹏已规划好 2026 年之前的生产计划,并在与供应商合作以扩大产能。
不过,小鹏汽车面临的产能压力至今未彻底消除。
在此次发布会现场,何小鹏表示:" 在去年年底,我们做今年预算的时候,的确没有想到今年走得比较快。我们本来还认为小鹏 G6、G9 的销量(不会这么多),我们(产能上)准备得相对有点保守,所以有可能之后这个排队周期有点长……我们会在五六月份之后慢慢地把 G6、G9 的产能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