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2023十大资产缩水的富豪,欢迎阅读。
到了年底盘点的时候,不少打工人都会感叹,赚钱越来越不容易了。
而一些富豪老板们,也感受到了寒冬。
即将过去的 2023 年时间里,无数企业沉浮,有新赛道崛起,甚至还有富豪一夜回到解放前。
据 2023 年《胡润百富榜》显示,蝉联了三年首富的钟睒睒,今年的身家蒸发了 50 亿元。
下面就来盘一盘 2022 到 2023 年一年时间里,国内有哪些富豪的资产发生了上百亿的缩水。以下富豪的身价依据近几年胡润百富榜排名数据,计算部門为人民币。
10
恒大许家印,300 亿 =>200 亿
让很多人诧异的是,去年和今年许老板都能排进胡润财富榜,这背后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负债的恒大,而不是许家印个人。国内所谓财富榜的计算方式基本是以上市公司的市值和这位老板的持股比例来计算的,而且现在恒大也还没有退市。
9 月 28 日被捕以后,他的名字和恒大就开始被编成了各种段子,成了坑人的代名词,网上一段恒大感恩 20 年的文艺晚会的视频爆火透露着年关将至,广大网友对这位巅峰期身价 3000 亿元首富的揶揄之情。
被捕以后的许家印和恒大已经鲜有新闻出现,香港媒体报道,11 月初许家印私人持有的位于香港山顶布力径的两处豪宅被接管,市值超过 15 亿港元,或许能说明这位已经被捕的首富确实还能拥有一定的资产。
2021 年暴雷,历时一年多的时间,虽然其间许家印无数次喊出要重组,他个人和恒大和资本市场也经历着一场漫长的告别,但现实却是他和恒大再也起不来了。香港法院今年 11 月已经表示," 很可能 " 在下次聆讯时发布清盘令。截至 6 月 30 日,中国恒大合计净亏损 392.5 亿元。总负债还是那个天文数字,23882 亿元。
09
红星美凯龙车建兴,200 亿 => 落榜
红星美凯龙的车建兴不见得是 2023 年身价下跌最多的富豪,但毫无疑问是最具悲情色彩的。因为在今年 6 月,这位家居老大亲手将红星美凯龙控制权卖给了他人,身价也跌出了富豪榜。
红星美凯龙车建兴
木匠出身,靠着倒卖建筑材料起家,车建兴用 30 年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家居企业,并在 2015 年和 2018 年先后将公司送上港股和 A 股。截至今年 3 月,美凯龙在全国拥有 91 家自营商场,285 家委管商场。最风光的 2020 年,车建兴以 430 亿元财富,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 357 位。光做建筑材料不过瘾,车建兴还投资了房地产,2020 年,红星还一度以 480.6 亿元操盘金额位列地产百强。
和大部分地产相关企业的危机相似,面对突如其来的债务危机,从 2021 年开始,车建兴先后出售了红星地产、物流、物业等板块,但是套现的股权对天价债务而言仍是杯水车薪,今年车建兴只得出售了手里最优质的企业红星美凯龙。通过出让美凯龙控制权,车建兴能回笼 60 多亿资金,以解燃眉之急。不过,要想彻底从债务的泥潭中抽身,他还需要继续闪转腾挪。
08
顺丰王卫,1450 亿元 =>1250 亿
下面一个富豪的命运其实和马云、刘强东息息相关,他就是顺丰的王卫。作为中国快递行业唯一可以和三通一达相抗衡的企业,王卫的资产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一直以每年 200 亿左右的速度降低。
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
作为中国快递行业一极的存在,顺丰以高效、规范在物流行业里有口皆碑。距离 2021 年的最高点,今年顺丰的市值已经缩水近 70%。今年上半年,顺丰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4.38%,有人把顺丰业务量的降低归因于电子合约、电子发票的出现,导致顺丰大头的合同快递业务量流失。
顺丰的下行,多少还和一直有做全产业链野心的王卫有关,几年前顺丰一度投资数十亿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商平台,但以失败告终。为了摆脱高端快递的标签,顺丰打造了中低端市场产品丰网速运,然而三年过去了,今年 7 月王卫把这个品牌出售给了对手极兔。
07
碧桂园杨惠妍,750 亿元 =>480 亿
今年 10 月 10 日,碧桂园公告称预计无力偿还一笔本金 4.7 亿港元的到期境外债务,成为近三年地产危机中第二家公开倒下的龙头房企。
相比恒大集团那些包容万象的投资项目,碧桂园的地产项目也曾经被人吐槽为异想天开。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建在马来西亚占比 30 平方公里的碧桂园城市森林。据悉该项目的总投资金额高达 1000 亿美元,需要通过填海建岛的方式来搭建一座可以容纳 70 万人口的城市。然而现状是这种高科技城市的建成部分已经成了缺乏配套的海外鬼城。
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全面进入寒冬,海外扩张的碧桂园也扛不住资金的压力。2023 年,头顶中国女首富头衔的碧桂园掌门杨惠妍财富缩水 270 亿元,财富缩水近 4 成,不得不让出了女性财富榜榜首的位置。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总收入约 2,300 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亏损约为 490 亿元。有报道分析,相比恒大的天价债务,碧桂园目前遇到的暂时只是现金流问题,但面对国内地产企业系统性的困境,未来的碧桂园如何走出困境就值得继续观察了。
06
合盛硅业罗立国,980 亿 =>600 亿
有宁波首富之称的罗立国今年最大的新闻是被公司前总经理的妻子举报涉嫌干预司法、陷害高管。对于这件石破天惊的上市公司绯闻,罗立国的回应是:" 乱弹琴,我也不理她 "。
但是企业的市值下跌可能不容罗老板不理睬了。胡润财富榜显示,合盛硅业的罗立国家族目前财富值 600 亿元,同比下降 380 亿元。
合盛硅业所在的光伏产业,在过去五年里在国内蓬勃发展。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一半在中国,2020 年以来,光伏上游如硅料等环节产能一时紧缺,硅料价格从每吨几万元升至去年的最高点 30 万元 / 吨以上,相关产业链企业利润大幅上涨,光伏企业股价及市值增加。
但去年 11 月以来,随着新产能逐渐释放,上游产业链价格逐渐回落,硅料企业业绩普遍遭遇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光伏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去年合盛硅业净利润下滑近四成。今年上半年,合盛硅业的净利润又同比下滑了五成。因此,罗立国家族的财富这两年一共下降了 800 亿元。
05
牧原秦英林,1850 亿 =>1450 亿
2023,养殖业的富豪们也集体财富缩水。这其中的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龙头养猪企业牧原集团的秦英林、钱瑛夫妇,今年一年财富值下降 400 亿元。
牧原股份总经理、董事长秦英林
猪肉价格低迷,是这一波养猪龙头企业老板们财富值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023 年 1-11 月猪价整体低位运行,截至 11 月 20 日,全国生猪交易均价为 15.04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18.44%。
由于猪肉养殖有一个固定的周期,一旦出栏集中,就难免出现价格下行的市场问题。今年生猪产能供大于求,从供给方面看,养殖端集中出栏,屠宰端陆续开工。
另一个结构性问题是,由于猪价低于养猪成本,很多养猪户表示多养一天就多亏损一天,特别是小型养猪场和散养户多数已关闭。对于处于收购端的养殖企业来说,长期亏损正在加大养殖企业的资金压力。在能繁母猪数量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两大因素作用下,养殖亏损情况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04
京东刘强东,1050 亿 =>600 亿
传统电商在 2023 年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年昔日的电商 TOP3 企业京东的市值出现了大幅度的缩水。数据显示,京东的市值相比 2022 年已经下跌超过 1600 亿元。
在传说各种新闻满天飞之后,去年底回国后的京东掌门刘强东鲜少公开露面,却在内部开启了一系列急风骤雨般的改革。这些改革旨在提升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面对拼多多等企业压力,改革的京东也并没有在电商领網域玩出什么新花样。
在胡润百富榜中,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及其妻子章泽天的身价也受到了影响。数据显示,刘强东夫妇的身价已经跌落到第 66 名,身价缩水了 450 亿。
有分析指出,京东市值的不断下跌,和京东不断进行拆分公司上市的策略有关。京东系已经有京东物流、达达、京东集团等 8 家上市公司,近年来在采取边拆分边上市的策略,外加上有物流这样的重资产,所以一时身价下跌,强哥也未见得着急。
03
万达王健林,1000 亿 =>470 亿
12 月初,万达的新闻多次冲上热搜。首先是万达电影转让了 51% 股权给上海儒意。作为万达几大板块中仅次于地产的万达电影终于成为了王健林手里的弃子,不少人戏称老王这次是割掉了 " 心头肉 "。在整个万达体系内,万达电影算得上是优质标的之一,尤其是在电影市场加速回暖的当下。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
更让王健林头大的是万达面临的资金紧张的困境和三次 IPO 不成功的万达商管即将面临对赌協定回购的压力。据统计,万达今年至少出售了 5 个万达广场。
然而万达的危机又出现了转机,12 月 12 日,万达官网宣布太盟投资集团与大连万达商管签署新投资協定。太盟将联合其他投资者对万达商管再投资,新投资的 28 亿美元(约 180 亿人民币)有望缓解万达和王健林因为上市对赌協定所造成的资金压力。
曾经屡屡爆出金句的王健林在最近几年里,变得沉寂了很多,昔日的首富身价也从 2022 年的 1000 亿跌至今年的 470 亿,身价被腰斩。对他来说,后面的几年里,一个亿或许不再是一个小目标。
02
阿里巴巴马云,2350 亿元 =>1700 亿
11 月 29 日是中国电商历史性的一刻,拼多多盘中市值首次超过了阿里巴巴。有媒体认为: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个 " 分水岭 ",标志着从拼多多到字节跳动等一代新贵的崛起。
在缴纳了 70 亿元的罚款后,蚂蚁金服重启上市计划了。但股价却没有给马爸爸的复出以支持,今年 11 月,传说马云家族信托减持以后,阿里的股价曾经一度出现单日 10% 的暴跌。马云的个人身价也在一年之内出现了 650 亿的下跌。
不少人在总结阿里巴巴何以衰落时,提出了阿里的两大失误。首先是过分追求高端化,对于高端电商天猫的打造实际结果是用户被拼多多、抖音攻城略地。其次是阿里的机构越发臃肿,网传阿里的员工数量已经超过 24 万,高人力成本已经违反了互联网发展的实质。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马云和阿里仍是贵族。
01
宁德时代曾毓群,3348 亿 =>2243 亿
要问去年国内哪个富豪的身价下跌最多的?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就是宁德时代的曾毓群,胡润的排名显示,2022 年曾毓群的身价还有 3348.2 亿,位列第二,到了今年曾毓群的身价跌至 2243 亿,身价直接下跌了 1000 亿元。
宁德时代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
2021 年 11 月,宁德时代的市值一度逼近 1.6 万亿元,在 A 股市场里成为了仅次于贵州茅台的大盘股,而进入 2023 年,宁德时代的股价却遭遇了连续下跌,市值已跌至 7767 亿,不足高峰期的一半。
宁德时代昔日的大涨,背后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国产特斯拉一度有 20% 电池属于宁德时代,但对车企而言,配件被一家企业过分垄断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2020 年起,不少新能源车企开始分散电池供应商,一些如奔驰、吉利、大众等车企甚至启动了自己研发电池的计划。2023 年的数据显示,宁德时代虽然还是全球电池行业龙头,但市占率已经从 37% 下降到了 34%。宁德的电池显然不如以前那么好卖了。
总结
2023 年,很多人对财富和消费谈的更多的是降级和收缩。但现实是有小镇青年加持的拼多多成了在今年少数几个能笑出声的企业。多个排名显示,拼多多黄峥的个人财富飙升 1000 亿元,第一次杀入前三甲。还有人预测如果字节跳动能够成功上市,已经身价 2450 亿的张一鸣有望成为中国的新首富。
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年地产、头部互联网等行业的具体萎缩与其说是一次集体财富缩水,不如说是一次消费市场的集体转型,当打工人在一二线城市开着汽车、还着房贷,小镇青年们正在刷抖音和逛拼多多过程中放飞着新的消费潜能。
参考资料
1、2023 胡润百富榜:首富财富缩水 50 亿,马云掉到第十位,红星资本局
2、首富都亏了 50 亿,到底谁在赚钱?智谷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