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MCX模块化步枪的进步与问题 /// 对Sig MCX模块化步枪有深度的全面解析——Ⅴ,欢迎阅读。
往期好文荐读:
1.中国 201 型通用机枪的机构原理与内部细节解析 /// 全网最深刻解析新型通用机枪的文章
2.QBZ-191 系列步枪最经典的点评文章之一 /// 切磋琢磨 191 ( 新步枪 ) ,剑拔沉埋便倚天
3.史上最先列装的模块化步枪 /// 将模块化进行到底的制式装备
4.中国新型 QJB-201 型 5.8mm 班用机枪的揭秘文章 /// 全网对新一代班用机枪最最全最爆的解读文章,没有之一
5对美国枪挂式榴弹发射器的深度研究 /// 中国枪挂榴弹发射器论证的必参资料.
6.中国 CS/LS7 型冲锋枪的内部揭秘 /// 中国 QCQ171 型冲锋枪的创新与使命
更多精彩,敬请长按二维码,关注:单兵装备,小编感激不尽
前言
经过连续四期对 MCX 模块化步枪的深入剖析,目前仅剩助推器部分尚未详细解读。原本计划在昨日发布《对 Sig MCX 模块化步枪有深度的全面解析》系列的第五期,也即收官之作。然而,由于收到了爱好者们的慷慨分享,作者对第二代复进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昨日未能完成稿件。
本期将主要聚焦于助推器的结构、第二代复进系统的精妙之处,以及 MCX 模块化步枪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关于 MCX 的评价观点纯属作者个人看法,非常乐意与爱好者们共同讨论。MCX 的粉丝们,在表达意见时,请尽量保持理性与客观,避免情绪化的批评。
随着本期文章的结束,关于 MCX 模块化步枪的系列解析也将告一段落。连续多篇文章,累计字数已超 15000 字,并附有模型插图,相信这将是全网最详尽的解析好文。说到 " 好文 " 一词,小编想对文中可能出现的错别字问题作出解释。《单兵装备》并非商业化期刊,小编人数有限,精力有限,缺乏足够的校稿人力。因此,文中若出现个别错别字,还请大家不吝指正。尽管理论上这类工作可由机器人完成,但是小编没精力重新排版,也并不乐意用机器人。作为全篇手敲键盘完成的稿件,出现些许错误在所难免。为了确保原创保真,个别不影响阅读的错别字或许显得更为真切。最后,再次呼吁大家积极参与指正,共同提升文章质量。感谢大家的支持与理解!
12 助推器
有人说,AK 步枪的标志在于其机匣右侧显眼的大保险板,而 AR 步枪则以其机匣右侧的排障器作为显著标志。AK 步枪的保险板结构相对容易进行优化,而 AR 步枪排障器的优化更新却非易事,在全球,有数不清的人像把座凸出的珠穆朗玛消除,但都没有成功。在这方面,MCX 步枪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但他们的仅仅是换了个加工方案而已,没有丝毫的积极性创新。MCX 步枪将排障器设计为机匣的外装部件,采用上方扣合与下方螺钉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机匣上。这样的设计不仅大大简化了制造过程,特别是在切削加工方面,还有效节省了材料,提升了整体的工艺性能。
在排障器上设有助推杆、抛壳反射面,防尘盖安装孔等特征,从 MCX 不同版本的情况来看,排障器座经历了多次的改进与优化,从原先的分体式设计逐渐演变为整体式,机匣的安装接口也发生了相应改变。然而,笔者的模型是早期的版本,显得有些陈旧。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不尝试彻底去除它,或是寻找更为优秀的替代方案呢?如果能够成功消除 AR 系步枪的排障杆,这一创新在业界的影响力超越 HK416 革新导气系统所带来的震撼。
M CX 通过创新复进系统,成功解决了枪托折叠的难题,但在自动机的力学特性方面,其受力归心效果仍远逊于 AR 步枪。由于枪机框长度减小,运行中的力矩导致了稳定性变差。在结构方面无法克服闭锁不到位的问题,只能依赖排障器被动地应对。长久以来,AR 步枪闭锁不到位的问题自其诞生起便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对排障器的依赖就如同老人需要拐杖一样。设有排障器,故障能被快速解决,故障也就不再是故障,但如果没有它,故障率恐怕会高到让人望而却步的程度。
在系列文章的首篇中,我们已经深入探讨了 AR 系步枪的三大迭代优化。然而,时至今日,排障器的革新似乎仍然是最后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显然,SIG 公司在这一方面的努力还稍显不足,未能完全实现这一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13 第二代复进系统的巧妙所在
凌晨时,轻武爱好者 Zahalka 分享了个人的三维数模,当小编转给笔者时,令人瞬间欣喜。他分享的数模版本为第二代,与市面上销售的产品更为接近。长期来,笔者多次与国外朋友沟通第二代复进系统做个三维扫描后逆向设计的事,但都没有如愿。今日,喜从天降,弥补了这一情报信息的完整性。在此,向 Zahalka 说声 " 感谢 "!
在 MCX 的第二代优化更新中,最为突出的改进在于复进系统新增的保险功能。然而,在阅读 SIG 对第二代系统的介绍时,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引导杆与枪机框之间为松装,那么它们如何在系统运行中保持稳定性呢?
笔者将模型简化后导入 ADAMS 进行动力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后坐过程中,枪机框作为主动件,会带动引导杆向后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杆的尾部会产生一个向上翻起的力矩,因此需要支柱的支撑和顶部拉机柄的抑制来保持其水平状态。如果没有支柱的支撑,引导杆的翻转幅度会显著增加,与拉机柄产生尖锐的摩擦。在复进时,引导杆转变为主动件,推动枪机框前进,尾部仍存在向上翻转的力矩,但拉机柄在高低方向的限位作用使得整体状态比后坐时更为稳定。
通过简单的仿真分析,笔者终于理解了 MCX 中枪机框、复进系统和拉机柄从上到下的相互关系,枪机框和拉机柄中间夹个引导杆,前前后后都要摩擦拉机柄。也明白了 SIG 对拉机柄的限位采用双挂钩设计。如果出现引导杆和拉机柄之间卡死了的现象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不敢想!另外,发现了一个新的巧妙之处,那就是枪机框、复进系统和拉机柄三者在装配中的自适应能力,大幅降低了第一代样机对结构公差的要求,三者都能够自然的适应各自的座位,不存在因尺寸公差而引起的装配对运动性能的影响,大幅提高了模块适应性,最终在体现在构件的互换性方面,将不同枪械构件打乱重新装,不存在个别配对错误而不能装入的问题。SIG 公司在对第一代自动机召回问题处理时,有的只邮寄自动机这一套,论坛里就有人担心配合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回复都是结构尺寸精度或是高精加工等方面的内容。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加工精度是一方面,运动机构的独立的装配适应才是关键。
枪机框、引导杆和拉机柄三者的装配关系
14 MCX 模块化步枪的进步
轻武器的设计不断翻涌着革命与进化的浪潮,研制出性能可靠、功能卓越的枪械系统使每个设计师的追求。以 AR 系枪械为基础,全面贯彻模块化设计理念,通过对复进系统的一系列改进,最终研制出 MCX 模块化步枪。对于枪械制造商而言,对枪械的持续改进犹如二万五千里长征式的艰苦跋涉,需要通过不断地磨砺,历经严苛的鉴定测试,方能取得成功;对设计师来说,轻武器设计在革命性和不断进化过程中前进,每一个细节设计都对枪械的性能和功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对于用户来说,对新型枪械的特点、兼容性问题以及对未来型号功能的期待,如同纷繁复杂的毛线团,构成了他们心中的期待与疑虑。
MCX 到底怎样呢?这是国内外爱好者问的最多,也是最想知道的问题。我们没有测试环境,只能纸上谈兵。它针对性的攻克了 AR 系步枪隐藏的诸多阴暗,但也次生了令人担忧的新问题,如果让笔者去选枪,MCX 给我都不要,还怕有一天拉机柄射出来破了射手的相。从现有模型的结构来看,MCX 在满足爱好者民间卖骚、追求时尚体验方面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要满足军、警的性能指标要求,感觉还需充满期望地再奋斗。
MCX 模块化步枪最大的成功是高度的模块化,丰富的模块和多杂的变换能让用户满足个人动手能力的快感。要陪妹子去打枪时换个适合妹子使用的形态;要陪兄弟们去玩枪,换上彪悍的战斗形态;要参加竞技比赛,再换成速射性能突出的竞技形态。与 AR15 步枪相比,在商业化版本中,多项指标是优于 AR 的。与 M4 或 HK416 等制式枪械相比,似乎还是有差距的,因为制式枪械对可靠的需求远远大于模块化。模块化属于构成层级,最大的收益方是制造商或销售商。对于列装的制式枪械来说,模块化要求在五大指标之外,甚至九大指标都算不进它。不要以为欧美的模块化项目一个接一个启动,枪械就模块化了。看现实情况,制式枪械对模块化的要求并不是商家宣传的那样,在某种程度上与国内一样。看各型装备的模块化发展,一个比一个说的宏大,但实际却是只要 PPT 里有就可以了。
SIG 公司在推广新产品和应用方面做得很好,它的优化设计就是全面响应用户体验而改进,与国内小米的雷 J 一样,非常重视用户的体验评价。看用户评价,都说它非常可控,尤其是在全自动模式下更为稳定,表现的非常平稳和低后坐力感受。在笔者看来,这些性能对小口径步枪来说,几乎任何结构都有上乘的体验表现,很多人喜欢与 7.62mm 口径进行对比评价,其实这是不公平的,口径大小不同,没有可比性。小口径是枪适应人的产物,所以对发射现役小口径弹药的步枪来说,在枪械操控性体验方面都比较上乘。
归纳国外论坛对 MCX 步枪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点:
益于最大化的模块化设计思路,在人机工效的符合性方面比较上乘,
抑制器的广泛普及,使枪适应人的理念再进一步;
穿着 AR 的衣裳,怀揣独特的复进系统;
折叠枪托使全枪尺寸的大幅缩短;
保持了 AR 步枪的操作习惯。
5 发弹药的精度测试,谁能看卡出其中的问题?
15 MCX 的问题
对于只看图片或设计模型的国内爱好者来说,看国外报道的或是嗨吹的广告宣传,很容易将个人判断带偏。前期留言中话题最多的是枪管与机匣的结合方案。从 MCX 的样机来看,这个方案在模块化的大背景下,还是有一定先进行的,至少比 SCAR 和 ACR 要简单,也更可靠。MCX 为什么在民市场中能行?主要得益于它的拆卸方便。关于 MCX 枪管朝下偏的问题,这主要有两方面造成,一方面是护手结合松动,前握把在使用时向后受力,护手前方与导气箍接触,导致枪管总是受到力矩作用;另一方面是枪管夹紧的螺钉松动或是装配没有夹紧,导致枪管结合不稳固。对于枪管的松动,这都是小问题,因为它是模块化的,能够快速处理,算不了严重故障,也算不了判定寿命终结的因素。看产品故障处理的方案,设计师常用且非常实用的损招,那就是在产生故障的部位設定调节功能,原本致命的故障立即就得到改善,出现问题了,是客户没有调节准确,而不是坏了或废了,所以说能够通过调节改善的问题,也就不是什么严重的技术问题,而是客户使用能力的问题,设计师巧妙的将产品问题转移到了客户,在 MCX 模块化步枪中,枪管与机匣的结合,在本质上同样有这种责任转移的成份,它具备模块互换能力,模块的切换也是客户自己的行为,产生的问题理应由客户承担,在这方面,国外的理念比我们更清晰,这个问题也就被忽略了。在这里,再说一下枪管的装夹稳定性问题,枪管装夹不稳,对枪械本身的寿命没有影响,就是再松动也比机枪的枪管要稳定的多。无非就是打不准罢了,反正用户有的是时间和弹药去校枪,当然他们也很乐意去捣鼓,所以说这个问题也并不严重。
MCX 步枪在轻量化发展中走了不理性的弯路,初始版的质量只有 2.6kg,没想到这个轻量化过于严重,轻的超过了小口径步枪的质量极限。后期版本中,质量指标被提高,对于小口径弹药来说,枪械的质量是与枪口冲量相匹配的,过度的轻量化,势必恶化其它性能。相反,重点而还是好,用枪如同驾车,重点儿跑起来才稳当。
如果问笔者 MCX 最大的问题所在?毫无疑问,非自动机(枪机 + 复进机)莫属。成也萧何败萧何。从结构来看,MCX 对复进机构的创新改造是带有畸形基因的,它仅仅是从结构上斩掉了枪托,并不具备行云流水的自然合理,即使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也并不能弥补隐性问题。广告宣传中的
16 MCX 模块化步枪熱賣版本的指标规格
MCX 到底有多少模块,已经到了说不清的时候,这是制造商和销售商都说不清的,在 SIG 的官方宣传中,有一张比较全面的海报,在此分享给大家,感受一下 MCX 模块化发展的庞杂。
文章内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深表感谢!
文章可转载,但必须保留文章抬头的链接与动图。
欢迎关注者积极点赞、留言、指正或转发分享。
防止被打黑枪而失联,以防万一,请添加小号:枪评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