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赛力斯汽车张兴海:行业呈现六大融合发展趋势,跨界合作才能共赢,欢迎阅读。
9 月 8 日,赛力斯汽车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表示:"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大量上下游产业、智能化技术、軟體技术、产业和金融资本等不断涌入和渗透到汽车领網域,呈现出空前的融合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呈现产业融合、智电融合、软硬融合、技术融合、内外融合、资本融合等六大融合发展趋势。"
跨界合作促进产业发展
张兴海表示,"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融合在于跨界合作实现商业落地,互相赋能形成合作共赢 "。他认为,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个体之间的竞争,而是生态系统之间综合实力的比拼。开放合作是赛力斯汽车的基因, 2003 年与东风公司合资合作,自此开始进入汽车整车领網域;2021 年与华为进行业务跨界合作,共同打造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头部品牌 AITO 问界。
张兴海认为,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共同发育、同台竞技的两方面技术,电动化是智能化的载体,智能化是电动化的灵魂。赛力斯汽车坚定地践行智电融合的发展道路,致力于实现实现高性能、长续航、低能耗、零焦虑的用车体验。智能化方面,与华为、博世等深度合作,已量产搭载鸿蒙智能座舱和 L2+ 级华为 ADS2.0 辅助驾驶系统。
据悉,赛力斯汽车通过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自研和技术创新,构建软硬一体化、技术可控的自研与系统整合两大能力。同时,AITO 问界系列产品过去 12 个月共进行 8 次 OTA 更新。
张兴海认为,軟體可以使硬體功能柔性化,硬體是軟體功能实现的基础。没有扎实的硬體基础,軟體的作用将无法充分发挥。汽车软硬體之间的关系就犹如算法与芯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必须融合发展。
张兴海表示,多元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路线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不是相互取代,而是各自发挥优势。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形成纯电、混动、氢燃料技术路线并存发展的格局。现阶段赛力斯坚持纯电、超增两条技术研发路线,满足市场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乘用车主推纯电和增程车型并聚焦智能化;商用车主推纯电和增程车型,并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和应用。
新能源车企要坚持长期主义
目前,在全球双碳目标和各国对新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背景下,中国车企需要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在内外融合方面要出海寻求更广阔市场,吸纳海外优势反哺国内事业。" 张兴海说。
在开拓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实践中,赛力斯汽车高度重视国内外市场融合联动。今年 1 月,赛力斯汽车在比利时发布上市 SERES 5,正式进入欧洲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3 月成立欧洲销售公司,扎根做好本土化运营;6 月开展欧洲服务万里行,做好本土化适应性开发改进;7 月包括在摩洛哥、阿联酋、巴西、香港等地发布新品上市。
张兴海表示,新能源汽车赛道有着传统车企重资产的特点,同时由于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需要更多高新技术的投入,实现商业变现周期长,加上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只有坚持长期主义的投入才能在淘汰赛中获得成功。
" 车企的竞争已变成综合实力的竞争,其中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吸纳能力决定车企能否走得远、走得有底气。" 张兴海说:" 我们应该看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潜力巨大。到 2035 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营收将达到 10 万亿元级以上。"
北京商报记者 刘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