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全国第一强区,也要“卷”人才,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晨婷
金融从业人员超过 35 万人,占全市七成以上;金融行业人才占总就业人口比例从 2015 年的 6%,增长到如今的 8.9% ……
浦东新区正迅速成长为金融中心区網域。与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相比,浦东在区網域金融人才占比仅次于纽约的 11.5%,已超过伦敦的 8%,且远超国际其他主要金融中心城市。
人才集聚正是浦东成为金融高地的主要因素,这也是近年来浦东着力 " 筑巢引凤 " 的一个缩影。而作为全国 GDP 总量最高的区县,浦东在引才上做对了什么?未来还将如何做?
12 月 6 日," 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 " 在张江举办。论坛以 " 引领 · 聚势 · 跃升 " 为主题,邀请著名专家学者、科学家、企业家、创新创业人才等齐聚一堂,就人才发展关键议题展开深度交流研讨。
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图源:时代周报 王晨婷 / 摄)
浦东人才地图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开发,浦东新区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从港口到世界级城市的蜕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名片,浦东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借鉴。
2022 年,浦东新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16013 亿元,经济总量高于全国大多数市级区網域。
人才正是浦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据统计,经过 30 年的开发开放,浦东新区已经成为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網域之一,现有人才资源总量超过 170 万人,重点产业国际化人才占比超过 4%。
不满足于此,今年,浦东新区人才新政明确提出要打造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全面强化对全球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专门推出最新的 "1+1+N" 人才政策体系。
其中,第一个 "1" 即浦东人才 "25 条 ";第二个 "1" 是落实浦东人才 "25 条 " 的行动方案,包括 24 个专项任务;"N" 则是首批推出 " 明珠计划 " 等共 11 项配套的专项人才政策。
" 这些政策体系在诸多领網域实现了创新突破,在规格、力度和系统集成度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位于浦东新区的迪士尼乐园(图源:时代周报 王晨婷 / 摄)
浦东需要怎么样的人才?根据创新人才的规划,汪泓建议,要根据地網域需求个性化定制人才战略。按照区網域划分,她向时代周报记者讲述了浦东各片区的布局:
临港新片区以智能制造为特色,推进数据便捷联通,亟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航运等重点产业人才。
陆家嘴正着力打造 " 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人才最密集、要素市场最完备、资本集散功能最集中、金融科技应用最丰富、金融产业生态最优化 " 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和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一流金融城,离不开金融领網域的高端人才。
再以张江为例,着力打造 " 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 " 的国际一流科学城,要在集聚的产业人才上下功夫,需要广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人才。
" 今天,浦东打造国际人才港,不仅要将浦东打造成为人才的‘聚宝盆’,还要成为人才的‘摇篮’,不仅引入人才为上海、为浦东的发展贡献智慧,更要输出人才,帮助人才走出上海、走向国际,迈入更广阔的舞台,展现上海、浦东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港,全面打赢‘人才争夺战’,为浦东和上海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汪泓在采访中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优化生活成本是引才关键
作为落实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促进海内外人才交流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每年 12 月举办的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作为平台吸引集聚各领網域优秀人才。
" 现如今,管理和留住全球人才对于振兴中国经济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欧方)杜道明在论坛中谈到。
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2023 年世界人才报告》中,中国总排名第 41 位,在教育质量、吸引全球人才的税收制度、员工激励等方面拥有竞争优势,但在招聘外国人才的数量、生活成本和公共教育支出方面相对较弱。
图为浦东新区东方明珠(图源:时代周报王晨婷 / 摄)
在此背景下,浦东将如何继续虹吸世界人才?
时代周报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在浦东 "1+1+N" 人才政策体系中," 明珠计划 " 是首批推出的专项政策之一,面向全球引进一批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发现并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或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今年 " 明珠计划 " 吸引 3400 余人申报,最终 800 余人成为浦东新区首批 " 明珠计划 " 入选人才,推动分子之心、康方生物、商飞 5G 等一批高层次人才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而为提升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方面的优势,论坛举办的同日,浦东新区人才安居信息服务平台上线,帮助各类人才在浦东 " 好 " 租房,租 " 好 " 房。目前,浦东新区投入供应的人才安居租赁各类房源 9 万余套。
专家献计国际人才聚集
除了政策加持,在整体战略和当地人才培养等方面,浦东也仍有更进一步的空间。
以浦东最为集聚的金融人才为例,在汪泓看来,目前还存在金融人才需求分布不均的问题。大部分集中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原生证券领網域,在数据化、科技化、衍生化等领網域人才缺口很大。未来,要建立起全新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还面临诸多挑战。
教育与培训领網域,需要探索更加灵活的、针对性强的、供需关系更加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式,而在全新领網域的探索过程中,试错和容错机制的建立是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完善的必要条件。浦东在容错机制、风险评估方面还缺少更成熟的经验。
" 此外,‘政府热、市场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随着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拥有能够有效管理风险的人才,对于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作为离钱最近的行业,金融业时常考验从业者的人性,也往往容易出现权利寻租、滋生腐败。关注社会责任,包括可持续发展和道德经营,这对于维护金融行业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汪泓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欧方)杜道明在演讲中。(图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 在人才吸引战略和当地人才培养方面,浦东可以向新加坡学习。" 杜道明建议,浦东和新加坡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强调吸引全球人才。
他认为,新加坡先进多样的经济、创新和技术,以及灵活的工作许可和优惠的签证政策,使之成为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此外,他希望浦东能在国际交流、住房、文化和生活质量等方面不断提升,以促进上海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人才聚集地。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李秀娟则认为,在打造全球国际化人才中心的过程中,全球思维十分重要。全球思维就是各体理解并适应全球范围内多元文化观念和实践的能力,也就是有跨文化的能力,包括全球的商业眼光,对多样性开放的态度。
在她看来,跨文化团队领导必须有较高的全球认同度,要意识到自己和他人跨文化时,相互之间的文化地位如何,而这种跨文化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